大众文化,就是把平庸低俗当做价值
(2024-08-30 14:58:44)
大众文化不同于世俗文化,世俗文化更多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伦理道德在现实意义上的影响力,世俗文化往往就是民族文化。大众文化是时代发展趋势上,民众在自身利益上从属于价值观的趋势,或者反对价值观的趋势,它在更多意义上体现的是某种时代潮流上的流行文化,泡沫文化。它之所以被称为“流行文化,泡沫文化”,就在于这种阶段性存在,又阶段性消失的流行文化缺乏长久固定的价值观体系,甚至说,它本身就只有感官感觉上的冲击力,而没有价值观体系。
文化总是人性在自身利益上的异化和扭曲。当一个民族的文化从属于科学发展意义上的价值观时,这时,这个民族的文化属性在发展上是从属于文明进程的。当一个民族的文化越来越趋向于保守,越来越趋向于极端自私的动物性时,这个民族的文化就是平庸的,就是低俗的。而且是越来越趋向于发展停滞的。
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民族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虚伪性。文化因为是人际关系体现在社会伦理上的虚伪性,所以,文化的体现可以有人性上的虚伪性,但是这种虚伪性只能是社会关系互利共赢上的夸张性和虚假感情上的亲近性,而不能是愚昧自私性上损人利已性质的动物性。
文化一旦充满动物性,这种文化就是平庸而又低俗的。当人们把互利共赢性质上的文化伦理异化成为了平庸低俗上的动物性,那么,这个社会就不可避免地是冷漠的,缺乏热情的,又是相互消耗的,相互伤害的。
文化作为社会伦理上的一种人性保障底线,世俗文化一旦突破这种底线,把文化变成平庸低俗的价值观取向,就会造成民族文化在文明程度上的停止和倒退。任何时候,任何民族,一旦出现民族文化在文明进程上的停止和倒退,这个民族就会处在灾难的边缘,崩溃的边缘。
在一定程度上,民族文化就是民族性。当一个民族的文化出现价值观的堕落时,这个民族的精英阶层无疑同样是堕落的。任何一个民族的精英阶层都是在民族公共利益治理上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先进性,当这种精英阶层不再代表先进性时,这时,这个民族无疑是处在灾难边缘的。因为,公共利益上的治理如果不再代表公共利益,一个民族在社会公序良俗上就是混乱的,就是失衡的,就只能是只符合少数人利益的。
文化在任何时候都是可以多元化的,但是绝对是不可以是纵容和放纵的。一个民族在动物性上放任和纵容,就会失去人心,就会失去互惠互利上的公共秩序,就会出现极其不合理的贪婪和掠夺,就会出现人道主义上迫害和灾难。
文化的平庸化和低俗化,本质上就是一个民族在文明进程上严重危机。一个民族在文明进程上的文化危机,不但是公共利益治理上的危机,同样是人才成长上的危机与社会发展上的危机。社会的发展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离不开精神文明进程的发展,精神文明发展的不足会造成社会文明进程中各项人才成长的不足。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发展,一个社会没有人才在科学和科技水平上的发展,社会就不能在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发展,一个在发展上停滞不前的民族和社会,一定是一个落后的社会和民族,而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制于人。
平庸和低俗产生于利益勾结,产生于阿谀奉承的利益输送和利益寻租,平庸和低俗是不良社会风气熏陶下的产物,平庸和低俗本身就是利益集团抱守残缺劣根性上的停滞不前,他们停留在享乐和低级趣味的感官刺激之中,荒废治理,浪费公共资源,成为社会的危害和负担。
要想在根源上抵制平庸与低俗文化,就要在时代精神上允许积极向上的多元化价值发展,就要鼓励独立思考,鼓励具备建设性的人才,让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能够被需要,形成社会关系在互利共赢上的健康发展,有序发展,让人人看到希望,让人人心怀高远的理想,并在积极的行动上打造这个理想,追赶这个理想。
2024.08.12 罗立辉
前一篇:民众的想象力,是政客的权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