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烦恼即菩提

(2024-04-16 10:20:22)



烦恼总是欲望上的烦恼。烦恼是人生的常态,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任何人都不可能会避免烦恼的产生。人无法摆脱社会性就无法摆脱烦恼。哪怕一个人隐居山林,那也是人间的山林。


烦恼既是欲望,也是人间烟火上的活力。即便是那种无欲无求的人,无欲无求也同样是那个人无欲无求上的欲望。


人的欲望有两种,一个是人动物性上的原始欲望。另一种是人思维上的求知欲望。人的原始欲望更多的是人的生存欲望,所以,人的原始欲望可以控制,但是不可消灭。否则,人类的存在就会成为问题。


人生存状态上吃饱穿暖的欲望比较容易满足。但是人类虚荣心上的享受欲望不但难以满足,而且也根本无法满足。因为,一个人虚荣心上的享受欲望不但是攀比上的欲望,它还是嫉妒心理上的欲望。虚荣心是人类求知欲望上的一种盲目,它一方面是求知的,另一方面却又是无知的。虚荣心是人内心不满足上的一种外在攀比,它之所以是无知的就在于它是攀比的。人总是会处于攀比之中,了解自己的人会在攀比中看到自身的不足和虚荣,他们认识自己后通过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那是认识上的自身进步,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求知。当攀比达不到认识时,它就会成为虚荣心上的嫉妒,嫉妒不单是虚荣心,它还是虚荣心不满足上的恨意。恨意是一种很强烈的感情,它不但是一种难以摆脱的烦恼,它往往也是人生灾难的根源。


人的虚荣心往往和嫉妒紧密联系,轻则产生攀比,重则产生记恨心理。人的这种欲念最难铲除。而且这种欲念也往往是灾祸的开端。人生的灾难总是难以避开“贪念吃嗔”,这是人生的常态,也是人生的不可避免。


事实上,很多时候人间所谓的爱也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嫉妒心理上的占有欲。人间情欲上的爱总是有占有欲上的嫉妒成分。当人间的爱只是嫉妒心理上的占有欲时,那种爱不过是一个人占有欲上的一己之私。


人类真正的爱是认识与理解。因为,人真正意义上的爱是一种孤独意义上的彼此欣赏与理解。这种爱不但是慈悲心上的爱,它也是一个人向死而生上的不舍与理解。人总是生死之间的人,人的生死之间就是人的宿命。虽然,人的生活可以选择,但是,人的生死无法选择。而,这一点就是人生而孤独的根源。


人总是孤独的人。人因为孤独的不可避免,才会在慈悲心上珍惜,宽容自己孤独人生上的爱恋。爱虽然无法避免肉体上的占有,但是真正相爱的人,恰恰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孤独上的一种相互给予。只要这种肉体上的激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相互给予,它就不是孤独意义上的慈悲心,而只能是一己之私上的占有欲。


真正意义上的相爱,肉体上的激情不是荷尔蒙上的不可控制,而是对激情认识后的惺惺相惜。它是对人生向死而生上那种孤独意义上的理解与珍惜。所以,达到这种认识的爱情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伴侣。


当爱不只是占有时,大爱上的慈悲心就已经觉醒。一个人在爱的意义上的觉醒,是一个人真正意义上的觉醒。人的觉醒总是烦恼层面上的觉醒。


当一个人真正理解向死而生时,他只会珍惜人生孤独上的意义,而不再会在人生无谓的纠缠中虚度人生。人生的一切纠缠都是互相伤害上的纠缠,否则那就不是纠缠,而是一路相扶了。


人生中的一切纠缠既然毫无意义,那就只剩下觉悟之后的清净。一个人的清净并不是这个人无所事事,恰恰相反,一个人的清净是有所作为。当一个人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时,他就是人间的觉醒。这个时候,这个人的烦恼就是智慧上的菩提。


烦恼总是智慧的起因。人总是因为烦恼而智慧。一个人智慧的慧根就是清净有为。人世间的任何智慧上的伟人,都是清净有为上的伟人。一个人认识烦恼,不是无所事事上的无所作为。而,恰恰是有所作为上的清静有为。事实上,就连佛祖释迦牟尼也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有还是无上清净有为的无所为而无所不为。否则,人世间也就不会有觉悟和涅槃意义上的佛与佛学思想了。


人无法脱离人间,甚至,就连神也是人间意义上的神。所以,人间即烦恼,而,烦恼即菩提。它,清净,觉悟,智慧,是涅槃意义上的人间净土。


2024.04.11  罗立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