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次主题教研

(2022-12-14 19:44:11)
标签:

主题教研

分类: 数学组
第一次主题教研

第一次主题教研

第一次主题教研

第一次主题教研

第一次主题教研

第一次主题教研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萧江镇桃源小学                     

项目名称

  主题教研

项目负责人

钟尚文

活动时间

20221027

活动地点

萧江镇桃源小学

活动主题

测量的一致性

主 讲人

谢金孩

参加对象

全体数学教师 

申请学时

1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1.全体老师听课.

课程:角的度量

2. 各个老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3.汇总意见

建议1:在出示一厘米和和一平方厘米度量之后,可以顺势提问,我们在长度测量时是看有多少1厘米,面积测量时是看有多少1平方厘米,那测量度数时是看什么呢?

建议2:在用学具摆角时,每个学生对1°的理解可能不同,所以在ppt出示一度角的大小后,可以让学生修正一度角的大小,并尝试画一画,培养并提升估算意识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钟尚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分数,能用分数表示出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2.经历“解释—— 建模—— 应用”的学习过程,了解“先分后数”的分数实质,建立整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感悟数学的学习方式,渗透模型思想。

3.在富有情趣又层层推进的学习中,感受数学的逻辑魅力和思维力量,激发良好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会读、写几分之一并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准备:ppt,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开门见山,引出课题,大胆提问,暴露学情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一种新的数——分数。你们听说过分数吗?

师:对于分数,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你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1:分数是什么意思?

预设2:分数有什么用?

预设3:分数的读写法是怎么样的?

……

二、 制造冲突,感知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师:(出示两个面包图片)同学们你会用数字表示老师手上的面包数量吗?

(出示一个面包图片)现在呢?(出示半个面包图片)现在你还会吗?

师:看了之前我们学的数已经不够用了,需要新的数出现帮助我们表示。

三、   学习分数的读写法并理解分数的内涵

师:在表示半个面包数量之前,首先思考一个问题,这半个面包是怎么得到的?

师追问:是怎么分成两份的?随便分成两份吗?

学生回答完后,师生总结:把一个面包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半个面包。

师:刚刚我们用文字的方式表示了半个面包,数学上我们用 来表示,先写中间的短横表示平均分,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这个2叫分母,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叫做分子,这个分数我们读作二分之一。这个分数的意义就是:把一个面包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师:这一块是 ,那另一块呢?

活动一:表示长方形的

1、学习材料:长方形纸片一张

2、学习任务:折一折,涂一涂,用斜线表示出长方形的 ;并向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样得到长方形的

追问:折法都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表示长方形的

师生小结: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部分占了两份中的一份。

师:刚刚我们表示了长方形的 ,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

活动二:表示纸片的几分之一

1、 学习材料: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各一张

2、 学习任务:折一折,涂一涂,用斜线把你心里想的这个分数表示出来,并向你的同桌说一说,你表示的分数以及表示方法

3、 选择部分作品反馈

师追问:图形形状各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表示的都是

反馈二:

 

追问:在表示几分之一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三:比较分数的大小

1、  提出问题:(选择性出示刚刚学生的作品),

 

2、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3、  全班反馈,师生小结

师:圆形还能表示哪个分数,谁大?

师:分数的分母其实就是表示什么?

师生小结:分数的分母就是表示平均分的份数,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也就是这个分数越小。

四、       练习运用,进一步深化分数意义的理解

1、 看到下列图你想到了哪个分数?

追问:涂色部分的梯形是三角形的二分之一吗?为什么

追问:看到这个窗户你还能想到哪些分数,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五、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对于分数你还想学习什么知识?

作业设计:

1、 教材94页第一题

2、 任意写一个分数,读一读并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

 

 

板书设计

 

 

角的测量评课稿

钟尚文

角的度量是继长度之后度量的第二个教学阶段,虽然长度和角的度量都属于图形的测量,但两者在测量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一是学生对于角的结构没有对应的认知,长度测量的是线段,直直的,像一根拉直的毛线,但是角就突破了一维的认识,抽象成二维的结构,是一个弯曲的弧度。二是学生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从直尺的测量工具过渡到量角器,难以找到以前测量的起点和终点,再加上内外圈复杂的读书,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惑干扰。

谢金孩老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帮助学生建立1°角的大小表象。用学生以前精确表示课桌长度和课桌面积的方法,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去表达角的大小,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在创设情景引入环节,谢老师就提出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是如何准确表达课桌的长度和面积呢?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度量的单位,那么角的度量单位又是什么呢?引出课题“角的度量”。接下来出示一个半圆,课件演示平均分成18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所对应的角就是1°,让学生在作业纸上画出1°角,并说说感受。依次出示3° 15° 30°的角,让学生说说分别包含多少个1°,是多少度。得到一个角的度数是多少就是看包含了多少个1°角这一结论,形成角的度量单位的表象。同时让学生观察这些1°角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顶点都在同一个点上。

第二个环节就是逐步演变,生成工具。图上1801°角,密密麻麻,看不清楚,通过课件演示,只在圆周上留下一些刻度线,逐渐形成单圈刻度量角器,让学生认识这个简单的量角器,所有角的顶点是量角器的中心,0°所在的线叫做0刻度线。从右边开始依次是0°、10°、20°……,一直到最左边是180°。

然后让学生在纸质量角器上找一个70°的角,并画出来,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画法,出示反向的角,造成冲突,从而引出双圈刻度的量角器,引导学生互相说说指指,介绍量角器,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单圈刻度量角器在度量时相对不便,此时出示4个角让学生度量,你是看外圈还是内圈?你有什么发现?总结出一条边在0刻度线的左边看外圈,角的一条边在0刻度线的右边看内圈。

最后引导学生从度量的意义、度量的方法去展开求索,引领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图形测量的一致性

钟尚文

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螵旋上升,逐段递进。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线段长 度的测量,以及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抽象,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认识图形的特征,感悟点、线、面、体的关系;积累观察和思考的经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图形的认识与图形的测量有密切关系,图形的测景重点是确定图形的大小,学生经历统一度量单位的过程,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意义,其于心是单位理解图形长心。角度、周长、面积、体积。在推导一些常见图形周长、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悟数学度量方法,逐少形成量感和推理意识。

“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包括确定点的位置,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学生结合实际情境判断物体的位置,探索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增强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学生经历对现实生活年图形运动的抽象过程,认识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特征,体会运动前后图形的变与不变,感受数学美,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在进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其教学一致性理解成:在进行一维长度测量时,可以用具有长度属性的单位进行测量;基于这一经验,学生在学习面积计算时,可以引导其用具有面的属性(即小正方形)的测量单位进行测量;同理,在学习体积计算时,通过类比推理得出可以用具有体积属性(即小正方体)的单位进行体积大小的测量。这样的学习过程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以及方法原理的一致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