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形式的篮球传球接
					
											标签:
																				
                            党支部送教下乡 | 
					分类: 综合组 |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 
 项目名称  | 
 
   | 
 项目负责人  | 
 王新鹏  | 
| 
 活动时间  | 
 2019年3月20日  | 
 活动地点  | 
 萧江镇桃源小学  | 
| 
 活动主题  | 
 党支部送教下乡  | 
 主 讲人  | 
 王新鹏  | 
| 
 参加对象  | 
 
教师发展中心领导及全体综合组教师   | 
 申请学时  | 
 1学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1.  
2.  
3.  
4.   |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这堂课我们教研组对英语教学如何更扎实推进进行了探讨。  | 
||
| 
 过程确认  | 
 
  
   | 
||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上课照片
 
 
 
 
 
 
 
 
 
 
 
 
 
 
 
 
 
评课照片
 
 
 
 
 
搭配教案
《多种形式的传接球运用方法》单元教学计划表
| 
 单元教学目标  | 
 
1.  
2.  3.积极尝试,乐于与同伴合作,追求传接球的成功率、稳定性。  | 
 课时数  | 
 4  | 
|||
| 
 课时  | 
 学习内容  | 
 学习目标  | 
 重点与难点  | 
 教学策略  | 
||
| 
 第 一 课 时  |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练习  | 
 1、能说出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方法。 2、能做出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学会传球时伸臂、翻腕的动作和接球时迎球缓冲的动作,提高控球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相互鼓励,敢于展示。  | 
 重点:传球时伸臂和接球时迎球缓冲。 难点:传球时的翻腕。  | 
 1、原地模仿练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2、迎面传球接的比赛。 3、原地运球+原地双手胸前传球接。 4、三角胸前传接球。  | 
||
| 
 第 二 课 时  | 
 篮球:多种形式的传接球运用方法1  | 
 1、能说出快速移动中运球与传球的动作方法。 2、能做出快速移动中抛接球的动作,发展灵敏性、力量、空间意识。 3、积极参与游戏竞赛,在运动中努力展示自我,充分体验抛球及传接球的乐趣。  | 
 重点:“抛+传”的衔接    | 
 1、复习双手胸前传接球 2、滚球加速跑(自己滚完球之后加速跑,捡起球加速跑到距离同伴3米处双手传球给对方) 3、两人一组行进间双手传接球 4、素质游戏:“春播秋种”  | 
||
| 
 第 三 课 时  | 
 篮球:多种形式的传接球运用方法2  | 
 1、能说出快速移动中运球与传球的动作方法。 2、能做出快速移动中运球与传球的动作,发展奔跑能力。 3、积极参与游戏竞赛,在运动中努力展示自我,充分体验运球及传接球的乐趣。  | 
 重点:快速运球+传接球的衔接。 难点:身体的变化和球的方向。  | 
 1、两人交叉跑多种形式运球传接球。 2、各方向移动+拍球过障碍+抛球+移动接反弹球。 3、追地滚球转身运球+传球。  | 
||
| 
 第 四 课 时  | 
 综合活动  | 
 1、能说出小篮球技术动作中抛、拍的动作术语。 2、在综合游戏练习中,进一步建立小篮球动作的组合运用意识,能够在一连串动作中做出拍球、抛接球、传球等组合动作,发展腰腹力量。 3、敢于挑战高难度,勇于展示自我。  | 
 重点:集中注意力跟踪来球,主动伸臂接球。 难点:抛拍组合动作的串联。  | 
 1、面对面双手击地传接球。 2、运球跑过一定的障碍区+双手传递给同伴+向前跑+接同伴的传球+投篮 3、“打保龄球”游戏。  | 
||
 
《篮球:多种形式的传接球运用方法》教学设计
| 
 指导思想  | 
 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的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发展学生多种形式的传接球能力。在教学设计中以技能、体能与运用来构建课堂,让学生在不断的自主练习过程中学习技能、发展体能,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逐渐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 
    | 
||||||||||||||||
| 
 教材分析  | 
 篮球运动是一项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儿童喜欢的一项球类运动。水平二的学生是培养篮球兴趣最关键的年龄段。“多种形式的传接球运用方法”是小学阶段篮球教学的最基本内容之一,主要通过多样的传接球方法和一些趣味游戏或比赛,提高学生拍球的兴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拍球动作,从而和运球有机结合起来。  | 
    | 
||||||||||||||||
| 
 学情分析  | 
 水平二的学生一般为9—11周岁,身体各方面上有所发展,处于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心理、生理等各方面发育较成熟,运动能力相对需要较强,但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宜进行剧烈运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身体姿态、不同信号等方法和手段,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如控球能力、眼手协调能力以及在行进间传接球中的平衡能力、反应能力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尝试多种形式的传接球练习,提高练习的趣味性。随着趣味性不断提高,传接球的练习量、熟练程度相应提高,最终达到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活等体能的目的。  | 
    | 
||||||||||||||||
| 
 教学流程  | 
 准备部分:课堂常规、讲明要求、队列练习、热身跑及热身操。 基本部分:多种形式的传接球运用方法、素质练习游戏。 结束部分:放松操、教师讲评、课堂小结。  | 
    | 
||||||||||||||||
| 
 场地布置  | 
 1、在篮球场地中摆出标志线,作为学生的站位。 2、摆放好篮球框;呼啦圈的摆放位置;学生站立位置。  | 
    | 
||||||||||||||||
| 
 安全防范  | 
 1、课前进行场地的检查,评定器材是否有安全隐患。 2、检查学生的服装,观察是否有不利于体育活动的物品。 3、准备活动保质保量,预防学生受伤意外发生。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语言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 
    | 
||||||||||||||||
| 
 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  | 
||||||||||||||||||
| 
 教师  | 
 王新鹏  | 
 年级班级  | 
 四(2)  | 
 上课时间  | 
 3月份  | 
 课次  | 
 4-2  | 
 学生数  | 
 43  | 
|||||||||
| 
 教学内容  | 
 
1.  
2.   | 
|||||||||||||||||
| 
 教学目标  | 
 1、能说出快速移动中运球与传球的动作方法。 2、能做出快速移动中抛接球的动作,发展灵敏性、力量、空间意识。 3、积极参与游戏竞赛,在运动中努力展示自我,充分体验抛球及传接球的乐趣。  | 
|||||||||||||||||
| 
 重难点  | 
 重点:“抛+传”的衔接    | 
|||||||||||||||||
| 
 教学过程  | 
 学练内容  | 
 学练标准  | 
 组织形式 与安全措施  | 
 练习 次数  | 
 练习 时间  | 
|||||||||||||
| 
 准备部分 6'  | 
 1.课堂常规 2.队列练习:向右看齐、报数、原地踏步走。 3.准备活动 3.1.热身游戏:“传送带” 3.2. 篮球准备操 3.3   | 
 1.静、齐、快 2.精神饱满,跟上节奏 
  
  3.1遵守游戏规则,认真热身。 3.2.跟住口令节奏,动作舒展,充分热身。 3.3 熟悉球性。  | 
 1.四列横队 2.四列横队 
  
  3.1四列纵队 3.2四列横队 
  
   | 
 
  ≥2 
  
  ≥1 ≥1 ≥1  | 
   1'   2' 2' 1' 
   | 
|||||||||||||
| 
 基本部分 30'  | 
 1.篮球:多种形式的传接球运用方法。 1.1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练习。 1.2滚球加速跑+迎面传接球 1.3两人行进间双手传接球。 2、组合练习 2.1向后抛球+转身接球+运球跑+传递给对方。 3、素质游戏:春播秋种 每队学生运球出发,跑到呼啦圈,把篮球放在呼啦圈之后返回,排到队尾,依次进行,当篮球放完后,再它拿回来,最先完成的队伍获胜。  | 
 1.1 两人面对面站立,相距5米,传接球10次。 1.2自滚球,加速快跑,捡起球后拿着球跑到距离3米处传球给对方。 1.3行进间两人两两配合,相距3米,传接球14米。 
  2.1. 自抛球,转身加速,接球及时,运球至对面3米处传球。 
  
  3.1教师讲解示范,明确练习要求 3.2小组进行练习、增进体能。  | 
 1.1四列横队,两两相对,相距5米。 1.2分成8组,两两配合(控制左右距离) 1.3分成8组,两两配合(控制左右距离)。 
  
  
2.四列横队,两人相距14米 
  
  
  
 
 
   | 
 ≥2 
  ≥2 
  ≥2 
  
  
  
  ≥2 
  
  
  
  
  ≥1 
   | 
   2' 3 3'         4'     
    5'    | 
|||||||||||||
| 
 结束部分 4'  | 
 1.放松操:篮球放松操 2.小结、养成教育 3.回收器材师生再见  | 
 1.跟随教师模仿练习; 2.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3.整理好器材,师生再见。  | 
 1、四列横队  | 
 
  ≥1    | 
 
  3'30''    | 
|||||||||||||
| 
 预计练习密度  | 
 65%  | 
 预计运动负荷  | 
 平均心率:100—120次/分。  | 
|||||||||||||||
| 
 场地器材  | 
 
篮球场   | 
|||||||||||||||||
| 
 作业  | 
 课下传接球练习30个;完成组合练习10次  | 
|||||||||||||||||
| 
 反思  | 
 
   | 
|||||||||||||||||
评课稿
主讲人:温从造 
今天我非常有幸观摩了王老师的一节篮球课。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篮球胸前传接球。其教学技能目标主要是通过传接球的学习,使80%的学生能掌握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方法,并积极开展练习,提高传球能力。
下面,我就对本课教学的各个环节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课的开始,王老师利用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谜语中了解到篮球的比赛方式即将球投进对方的篮框。这个环节的设置别致而且用心良苦。接下来的球操设计新颖,即起到了舒展身体各个关节、韧带的作用,又通过教师良好的球技展示给了学生直观的篮球动作体验,使他们对本课的篮球学习充满好奇和决心。
课的基本部分是篮球胸前传接球。由易至难的学习小环节,使学生在不断的挑战中掌握运动技术而又不失趣味性。接着,抛开篮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接力跑,在跑中发展身体素质,在跑中体验小组合作,增进小组合作意识,在跑中将本课推向高潮。
最后,教师通过兔子舞的练习让学生在音乐的欢快中放松身心。
纵观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要求具体明确。各环节设计的科学、合理、层次清晰,教学策略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示范讲解规范到位。整堂课的各环节都是为教学目标达成而服务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当然,再精彩的一堂课也会留下一些遗憾,我个人认为这堂课还有诸可以探讨的地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