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2023-05-06 16:20:23)
标签:

语文教研组

分类: 语文组校本培训

语文组2022学年第学期第次教研活动

依托大单元设计,推动教学评一体化

主题教研(第次)安排表

时间

内容

负责

参与

备注

324

徐强《记金华的双龙洞》集体备课

杨少卫

语文组部分老师

 

328

徐强《记金华的双龙洞》公开课

杨少卫

语文组老师

 

328

徐强《记金华的双龙洞》集体评课

杨少卫

语文组老师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稿(徐强

教学目标:

一、认识“浙、簇、漆”等6个生字,会写带有“月”的四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突兀森郁”“明艳”等词语的意思。

二、了解游记的基本特点,通过圈画关键词梳理作者的游览路线,理清写作顺序。

三、通过绘制漫画,寻找关键信息梳理太阳的变化。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知任务

1. 出示学生旅游照片,聊旅游经历。

2. 出示公众号征文信息(浙江省文学之星“风景”主题征文活动)。

3. 梳理篇章页、目录,启动话题。

4. 揭题,感受游记题目的特点

《记承天寺夜游》     《桃花源记》

《海上日出》 《颐和园》 《七月的天山》

《游南麂岛》     《九叠河公园一日游》

《宁波方特之旅》     《宋城之旅》

板块二、跟着课文理顺序

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学习任务一:

默读课文,用——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并完成游览路线图。

路上(    (     (     (     出洞

 

1. 学生汇报,校对游览路线图

2. 根据课文内容,按顺序版贴

3. 按顺序说一说

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学习任务二:

1、自由朗读《海上日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先后描写了哪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

 

板块三、精读启思得方法

1.借助漫画,理清日出的景色变化

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学习任务三:

1. 默读课文2-3自然段,想一想:日出的变化过程可以分为几个画

面,在相应的句子旁标上序号。

2.小组交流,根据画面的划分,绘制日出漫画

 

2. 结合图文,完成作业本排序(P54T3

3. 再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除了位置变了,还有什么发生了变化?

(预设:颜色  光线  时间

小结:日出的景色变化

板块四、梳理小结

在写游记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地点的变化而采用游览的顺序,而当我们观赏一个景色时,则可以关注景色本身的变化。

 

板书:

记金华双龙洞                                    海上日出

 

 

游览顺序                           景色的变化顺序



记金华的双龙洞》磨课照片

 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记金华的双龙洞》集体备课照片

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记金华的双龙洞集体备课签到表

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3.24

地  

3

主持人

杨少卫

主  

记金华的双龙洞》集体备课

简  要  过  

一、 徐强老师《记金华的双龙洞》磨课;
二、徐强老师阐述设计理念和思路;
三、听课老师提出评课建议,徐强老师再次修改教案。

 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少卫老师

导入部分太简单可以稍微改下,做成小动态图,如:老师搜集了你们旅游的照片,让我们一去来欣赏下。不要一次性出来,意境不够美。

钱慧老师:

徐老师有篇章页意识,出示篇章页意识,出示整个单元目录让学生观察,找与习作类似的课文。

杨蓉蓉老师:

自己在教学时要有大单元意识,接下来教学中,要努力实践做到这个。

过程确认

科研负责人签字:徐强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终稿

教学目标:

一、认识“浙、簇、漆”等6个生字,会写带有“月”的四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突兀森郁”“明艳”等词语的意思。

二、通过圈画关键词句梳理作者的游览路线,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三、通过联读习作例文等材料,初步感受游记的基本特点,了解景点转换时用过渡语衔接的方法。

四、能够运用课文所学方法,根据示意画出游览路线,并按顺序连贯地说一说。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情境知任务

1. 出示学生旅游照片,聊旅游经历

2. 创设“美景推荐展”

3. 梳理篇章页、强调习作单元,了解目录内容,启动话题。

4.揭题,感受游记题目的特点

《记承天寺夜游》     《桃花源记》

《海上日出》 《颐和园》 《七月的天山》

《游南麂岛》     《九叠河公园一日游》

《宁波方特之旅》     《宋城之旅》

板块二、跟着课文理顺序

 

(一)圈地点,知行踪

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学习任务

1.读课文,找一找作者的行踪,圈一圈表示地点的词语;

2.梳理作者行踪,完成作业本第三题,并说一说。

 

1、词语识读:突兀森郁   明艳   漆黑  一簇    臀部    蜿蜒  

2、学生汇报,板贴金华城、罗店、路上、洞口等等表示地点的词语。

3、梳理词语,填入作业本,并校对游览路线图,小结写景的游览顺序。

4、根据路线图说一说作者的游览经过(预设:先,接着,然后,最后等顺序词)

5、对比学生的反馈和课文内容,聚焦连接词,体会过渡的效果

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一路迎着溪流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这就到了内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小结:通过使用地点+行为这样的过渡语,能让文章衔接得更自然。

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二)理路线,说行踪

学习任务二:

1.默读《颐和园》,画一画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梳理作者的游览路线。

2.补充完整路线图,并结合过渡语连贯地说一说。

长廊 →(    )→(     )→(     

 

(三)画路线,写行踪

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学习任务三:

1.观察示意图,了解重要信息

2.小组合作,画一画路线图,并介绍自己的游览顺序

 

预设:

读懂入口出口:北门、南门、东南门;读懂景点:纪念馆、望湖亭、郁金香等;读懂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预设:读气泡图,方法渗透,过渡语回顾补充

 

板书:

记金华双龙洞     

游览顺序

地点+行动

 

徐强老师《记金华的双龙洞》汇报课签到表

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徐强老师《记金华的双龙洞》汇报课照片

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徐强老师《记金华的双龙洞》集体评课照片

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时  

3.28

地  

四楼录播教室

主持人

杨少卫

主  

《记金华的双龙洞》公开课

简  要  过  

一、 徐强老师《记金华的双龙洞》公开课;
二、听课老师提出评课建议,徐强老师再次整理材料、修改教案。

 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施晓婧老师:

在教学表示地点转移的过渡语句时,让孩子自己发现使用这些语句的好处,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魏思思老师:

学以致用,让学生观察游记题目,循循善诱,又落实了习作要求。     

杨少卫:

评价标准真正指向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过程确认

科研负责人签字:徐强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徐强)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习作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要求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本文的主要功能是从阅读中学习习作方法。介绍一个景点已经在四年级上册学习过,而本文是学生学写游记的绝佳范例,所以,教学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我尝试将单元内容进行统整,将初试身手(一)整合进来,让读与写有机融合起来。在教学时,我继续引导学生开展单元主题情境“旅行手记”中的“寻踪迹,对焦重点景物”学习活动,在跟着课文旅行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重点景物写清楚的。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学法贯穿,有效衔接扶与放

我用比较思维学习路上、洞口、外洞和内洞等地点,感受景物的特点,发现作者的写法。所以,在课堂一开始,我引导学生回顾学法,体会到叶圣陶爷爷是写看到的和自己的感受把孔隙狭小的特点写清楚的。然后出示学习提示,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定地点,然后通过“自学——合学——展学”的方式展开学习。先自主阅读,试着提炼景物的特点,然后小组交流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在展学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作者正是通过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把特点写清楚的。作为一节连堂课,以相同的学法进行贯穿,从第一课时中教师的“扶”到之后学生掌握方法后的“放”,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在充分的交流讨论中,共同探究写景物的方法,实现了习作思维能力的梯度上升。

二、图示选用,以生为本促理解

    在本课教学中,思维导图是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的重要支架,在选用图示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几次试教经历,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选用思维导图学习剩下的地点,是想在第一课时用好《语文作业本》中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并发现了不同景点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写的。最初为了追求课堂的多元呈现,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示意图的形式,结果是课堂的可看性强了,但是,小组合作花费的时间过多,学生真正思考和梳理写法的时间少了。几经推敲之后,我们确定就以《语文作业本》中思维导图为范本,更多去关注“学生有没有学,能不能用这种样子学”。这样的调整,带来的是沉浸式的学习,学生的讨论点由图转到了作者的文字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由读到写,游览顺序重应用

立足于单元统整理念,我留出充足的时间引入初试身手(一)这一板块,在“说参观路线——学习泡泡提示和作者写行踪的方法——写自己的行踪”这样的学习路径中,为学生搭建了学用平台。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叶圣陶爷爷所写的行踪就是他游览的路线,而在初试身手中,自己也在规划路线,试着说清楚游览的顺序,这样的学习是一脉相承的。在初步的运用中,强化学生对游览顺序的理解,更好地发挥课文的范例作用,从而为本单元的习作《游       》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的尝试,我深刻感受到:与教阅读单元不同,教师自身需要从原本的阅读思维调整到习作思维,不断地研读教材,反复阅读教参中的习作指导策略,将习作思维落实到课堂的每个环节,让学生真正在习作单元学有所获,提升写作的能力。

研以致远

328日下午,水头四小教研进行时,徐强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的公开课,精彩不断。

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徐强老师立足于单元统整理念,留出充足的时间引入初试身手(一)这一板块,在“说参观路线——学习泡泡提示和作者写行踪的方法——写自己的行踪”这样的学习路径中,为学生搭建了学用平台。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叶圣陶爷爷所写的行踪就是他游览的路线,而在初试身手中,自己也在规划路线,试着说清楚游览的顺序,这样的学习是一脉相承的。在初步的运用中,强化学生对游览顺序的理解,更好地发挥课文的范例作用,从而为本单元的习作《游       》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为我们语文老师提供了交流切磋的平台,在课堂中碰撞出精彩的火花。”水头四小教务主任钱慧老师总结道。

                                

   通讯员:杨少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