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

(2022-11-09 13:28:42)
标签:

语文教研组

分类: 语文组校本培训

语文组2022学年第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

立足素养 学评结合

主题教研(第次)安排表

时间

内容

负责

参与

备注

929

 

徐强题临安邸》集体备课

杨少卫

语文组部分老师

 

930

 

徐强题临安邸公开课

杨少卫

语文组老师

 

930

徐强题临安邸集体评课

杨少卫

语文组老师

 

  

 

题临安邸》一稿(徐强

12古诗三首(简稿)

一、教学目标:

(一)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学词,能借助注释初步读懂诗题和诗句的字面意思。

(二)通过阅读资料,深入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其中深沉、强烈、真挚的爱国情怀。

(三)能够正确、流利、有韵律、有感情地朗读《示儿》和《题临安邸》,并背诵两首古诗。

(四)在两首古诗互文参读中,感受其内在联系并初步接触以乐景写悲情的创作手法。

二、教学准备

拓展资料、预习单、ppt

三、教学过程

(一)勾连旧知,谈话导入

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结合白居易《忆江南》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对杭州的初印象,同时揭示本课课题。

(二)《题临安邸》初印象

1.联系《题西林壁》了解“题壁诗”,结合注释,理解本课诗题,并完成作业本第一小题。

2.初读课文,读通古诗,同桌互读互评

3.初悟诗意,感受“美好”

1)猜创作季节,结合古诗联读,感受“暖风”的“美好”。

2)再读诗句,找一找美好的事物,并想象画面。

(三)互文参读,加深理解

1.自主学习《示儿》

1)比较作者简介,发现相同之处。

2)自主学习《示儿》,连一连理解字词,了解诗意。

3)寻找诗眼,寻找诗人“悲”的原因

5)结合作业本资料及视频,进一步感受诗人及遗民之悲,并想象说话

5)了解诗人遗愿,深化“悲”的情感体验,为诵读做好情感铺垫。

2.迁移《题临安邸》,重构认知

1)结合本课所了解的资料,重读诗歌

2)结合作业本,重新认识《题临安邸》

3)紧扣诗眼“醉”,体悟爱国之情

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仿佛听到了什么?(联系图片)

“醉”字组词:醉生梦死、烂醉如泥、纸醉金迷

再次品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感受质问的语气,为诵读堆叠情绪

再次比较,感受相同点---爱国

结合篇章页艾青的诗句,进行情感升华,再次有感情诵读两首古诗

(四)作业小超市

自主选择阅读《陆游传》《岳飞传》,观看《南宋》纪录片等。


           徐强老师《题临安邸》磨课照片

 

语文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



徐强老师《题临安邸》集体备课照片

语文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



      徐强老师《题临安邸集体备课签到表

语文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



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9.29

地  

五年3班

主持人

杨少卫

主  

《题临安邸》集体备课

简  要  过  

一、 徐强老师《题临安邸》磨课;
二、徐强老师阐述设计理念和思路;
三、听课老师提出评课建议,徐强老师再次修改教案。

 语文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


 

施晓婧老师:本单元语文要素是让孩子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老师可以借助资料小锦囊,引导孩子学会从一堆资料中快速提取适合自己的有用资料,进而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苏思思老师:古诗是中华文化经典,新课标中也强调应让孩子多多朗读,本课教学时徐老师注重让孩子朗读,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小组读、指明读、男女生混合读等,这块做得很好。                杨少卫老师:徐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古诗盛宴,孩子们也得到陶冶,是一种享受。

过程确认

科研负责人签字:徐强



《古诗三首》教案终稿

一、教学目标:

(一)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学词,能借助注释初步读懂诗题和诗句的字面意思。

(二)初步了解搜集材料的方法,并通过阅读资料,深入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其中深沉、强烈、真挚的爱国情怀。

(三)能够正确、流利、有韵律、有感情地朗读《示儿》和《题临安邸》,并背诵两首古诗。

(四)在两首古诗互文参读中,初步感受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准备

拓展资料、信封词条ppt

三、教学过程

板块一、设置悬念,谈话导入

1.出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教师诵读,引出“为什么我的眼里……”

2.学生诵读质疑:为什么对土地爱得深沉却有眼含热泪?

3.揭题

板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初读两首古诗,由插图引出《示儿》

2.读通古诗,同桌互读互评

3.字词连一连,初步了解诗意。

4.抓诗眼,“悲”,想一想作者因何而悲

5.同桌合作学习,利用资料袋,学习如何选择合适资料帮助了解诗意,并互相评一评。

板块三、互文参读,加深理解

1.自主学习《题临安邸

1)结合本课所掌握的资料,自由诵读诗歌

2)结合作业本,理解诗意

3)紧扣诗眼“醉”,体悟爱国之情

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仿佛听到了什么?(联系图片)

“醉”字组词:醉生梦死、烂醉如泥、纸醉金迷

再次品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感受质问的语气,为诵读堆叠情绪

再次比较,感受相同点---爱国

结合篇章页艾青的诗句,进行情感升华,再次有感情诵读两首古诗

板块四、作业小超市

自主选择阅读《陆游传》《岳飞传》,观看《南宋》纪录片等

 


徐强老师《题临安邸》汇报课签到表

 

语文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



徐强老师《题临安邸》汇报课照片

语文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



徐强老师《题临安邸》集体评课照片

语文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



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时  

9.30

地  

五年2班

主持人

杨少卫

主  

《题临安邸》公开课

简  要  过  

一、 徐强老师《题临安邸》公开课;
二、专家老师、听课老师提出评课建议,徐强老师再次整理材料、修改教案。

 语文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


 

 

纪主任:

要从学习目标出发进一步明确评价标准,实践“教—学—评”一体化,并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要以2022年版课程标准为指导,研究“学评结合”的方略,共同探索“素养课堂”的理想样态。                                   吴老师:

教师在建构学评结合的素养课堂时,要结合新课标,明晰新方向,研究对学生学习态度及状态的评价,指向学生高阶思维及学习持久力的培养。                                       吴寒洁:课堂中学生读得很到位,对古诗体会得很深刻。       

杨少卫:评价标准真正指向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过程确认

科研负责人签字:徐强



《题临安邸》教学反思(徐强)

本课教学紧扣古诗教学的特点,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激发兴趣,导入诗题→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再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深读古诗,感悟诗情→拓展延伸。走进诗林,将音、意、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注重课内外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古典文化的修养,让学生走进语文的殿堂。这篇课文的三首古诗,年代久远,因此教学中充分补充写作背景资料,让学生更准确地了解古诗内容,也更深入地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古诗一般都有诗眼,第一首诗的诗眼是“悲”,第二首诗的诗眼是“醉”,第三首诗的诗眼是“哀”。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诗眼来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相机设计“为何而悲?”“你会对这些人说什么?”等问题,在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中,真切地感受诗人内心的情感。

通过反复朗读、结合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仍然是本课的学习方法之一。前两句借助资料的穿插,让学生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明白诗人为何而“哀”,理解“恃风雷”指的是什么。后两句让学生在反复读悟中感受到诗人不是一哀到底,而是对未来充满希望,从而深刻体会到诗人深深的爱国之情。

对与学生时空距离较远的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补充资料是学习的良好方法,有助于学生快速走进文本,更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坚持素养导向 优化学评方式

——平阳县小学语文“城乡携手”暨“学评结合”素养课堂专题研训活动在水头四小举行

     四时俱可喜,最好秋时。9月30日,平阳县小学语文“城乡携手”暨“学评结合”素养课堂专题研训活动在水头四小举行。

语文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康辉深情的朗诵中,水头四小徐强老师开始了《古诗三首》的教学。徐老师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别出心裁地用“百度搜索”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提炼出“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作者作品”等信息搜集角度,其间以“搜索达人”评价单的形式,让学生的学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最后,通过互文参读,让两首古诗互为印证,从而让学生感悟到陆游之悲和林升之愤。

语文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

     水头四小杨少卫老师进行了《教好 学足 评准——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过程性评价”的学习体会》专题发言。她从“什么是过程性评价”、“为何需要过程性评价”、“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这三方面阐述了如何“教好、学足、评准”。她认为课堂教学要立足核心素养,创设学习情境,开展活动实践,并通过以学习任务群、多元评价、学科融合等途径,真正构建素养课堂。 

语文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

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小学语文研训员纪相钊老师做了《小学语文“学评结合”素养课堂的构想与实施建议》主旨报告。纪老师首先阐明了本次活动策划的意图并充分肯定了现场活动的成效。随后,着重从“学评结合”与新课标的理念契合、“学评结合”素养课堂的初步构想、“学评结合”素养课堂的实施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专业引领。纪老师指出:“我们要从学习目标出发进一步明确评价标准,实践‘教—学—评’一体化,并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同时,在教学研究中,教师不仅要脚踏实地,更要抬头看‘天’——就当下而言,要以2022年版课程标准为指导,研究‘学评结合’的方略,共同探索‘素养课堂’的理想样态。”  

语文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
    活动最后,县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研训员吴金红老师对几位主讲教师进行了一一点评,并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吴老师结合省测数据指出教师在建构学评结合的素养课堂时,要结合新课标,明晰新方向,研究对学生学习态度及状态的评价,指向学生高阶思维及学习持久力的培养。       
                                              (通讯员:杨少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