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组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教研

(2022-04-15 11:04:26)
标签:

语文教研组

分类: 语文组校本培训

语文组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教研

“基于‘双减’背景下农村学校作业设计优化”

主题教研(第三次)安排表

时间

内容

负责

参与

备注

4月8日

 

林楚明《揠苗助长》集体备课

杨少卫

语文组部分老师

 

4月12日

 

林楚明《揠苗助长》公开课

杨少卫

语文组老师

 

4月12日

林楚明《揠苗助长》评课

杨少卫

语文组老师

 


 

 

《揠苗助长》一稿(林楚明)  

课题

揠苗助长

课时

1

教材

学情

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包含了《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故事情节简单有趣,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两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揠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对寓言的接触还不多,所以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寓言故事。而两则寓言所蕴含的寓意,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共情的心理特点,所以,教学中可以借助创设情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等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成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寓言故事。

【教学点】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

准备

 

多媒体材料,磁铁,卡片,字卡。

 

 

 

 

 

 

 

 

 

 

 

 

 

 

 

 

 

 

 

板块一、揭题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1)直接揭示课题,认读生字“揠”。

(2)读课题,猜“揠”的意思,换词理解“揠”的意思与“拔”相似, “揠苗助长”就是“拔苗助长”。

(3)快速读课文,找到直接揭示“揠苗助长”意思的句子。

2.根据句子,理解题意。

(1)出示: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2)读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意思。

板块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学习活动一: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字词。

寓言  焦急  喘气  巴望  一大截  

筋疲力尽  总算  枯死

3.选词填空。

这则(寓言)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每天都去田里看。他(焦急)地在田边转来转去。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禾苗一棵一棵拔高了(一大截),累得(筋疲力尽)。但是,第二天,禾苗却全都(枯死)了。

板块三、精读课文,感受“焦急”

1.学习活动二:

默读第1自然段,圈出表示农夫当时心情的词语。

再次默读,从哪里可以看出农夫的焦急,用横线划出句子,关键的地方可以圈一圈。

2.交流讨论,感受“焦急”:

预设一:第1自然段第1句。

(1)巴望:换词理解。(希望、渴望、盼望)

(2)天天。

预设二:第1自然段第2句。

(1)可是:体会农夫巴望的和他看到的情景的反差,理解他的焦虑。理解“可是表示想的和事实相反。

体会农夫的焦急,读好句子。指名读。

(2)想象:一天,两天,三天,农夫看到禾苗都没有长高,心里会想些什么?

(3)对比句子: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

禾苗一点儿也没长高。

思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意思一样吗?理解农夫是因为太焦急了,所以才会觉得禾苗长得慢,感觉不到禾苗在长高。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4)男女生读句子,齐读。

预设三:第1自然段第3句。

(1)理解自言自语,就是自己对自己说。学着做一做。

(2)找一找农夫的动作,(转来转去)农夫的表情。(焦急、皱起了眉头)

(3)展开想象,加上动作、表情演一演。

3.总结:第一段一共3句话,每句都是围绕焦急这个词来写的。

4.齐读第一段,读出农夫那种渴望禾苗快快长高的焦急心情。

板块四、品词析句,感受疲惫

1.课件出示: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1)指名读句子,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2)体会农夫的辛苦。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体会“一棵一棵”。

理解词语“筋疲力尽”,学习“筋”“疲”这两个字。用“筋疲力尽”造句。(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3)一直:意思是停都不停。联系课文算一算,他大概拔了几个小时?在这六七个小时,他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4)齐读这个句子,读出他认真又劳累的样子。

2.出示第3自然段。

(1)想象:农夫虽然累坏了,但是看到禾苗长高了一大截,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2)联系农夫心情,指名读、加动作读第3自然段,读出农夫又累又高兴的样子。

板块五、体会道理,感受“愚蠢”

1.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2.联系农夫儿子可惜、伤心的心情,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3.禾苗为什么会枯死?(禾苗有自己的生长规律。禾苗长大需要农民伯伯经常给它们锄草、施肥、浇水、除虫。这个农夫太心急了,把禾苗强行拔高会把禾苗的根拔断,禾苗无法靠根吸收营养,最后就枯死了。)

4.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呢?

5.交流,小结寓意。(做任事情都要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要急于求成。)

6.推荐课外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板块六、认真观察,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指导书写。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筋、疲”。引导学生发现书写要领。

2.教师范写,提示要点。

(1)“筋”字上窄下宽,下部左右均等。

(2)“疲”字“疒”撇要长,“皮”撇不宜长,捺舒展。

3.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个别点评,展示优秀书写示例,指出错误书写示例,并纠正。

随 笔

 

作业

设计

 

做题】1、完成作业本;2、和爸爸妈妈讲一讲故事

【选做题】找一些寓言故事读一读,想一想寓言的特点;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22《寓言两则》这一课。

我采用谈话的形式进行导课,问学生,你们喜欢的故事是什么?目的是通过学生读过的课外读物来引入课文,可是问题一抛出,孩子们却鸦雀无声,我只好说看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太多了,一时都不知道该说哪个了,于是我给同学们说了自己喜欢的几个故事名字,这时我在问学生时,有不少学生都举起了手。

我先通过大课题引用到两个小课题,指导学生读好两则故事的名字,然后引入第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识字环节我运用了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识字。学生学习较好,有错误就及时纠正了。识字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文章的理解方面,我采用的是从词语入手,帮助理解课文,然后用多种方法让学生通过读来加深理解。这个班的孩子有几个理解的不错,回答的也不错,但是仅仅是那几个学生。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没有吸引过来。

经过这堂课的教学,虽然每个环节都是按照预设的情况进行的,能讲下来,但是我感觉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主要是我的教学机智欠缺,不能灵活把握课堂,不会应对突发状况。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我说的过多,而学生体现出来的仅仅是几个词语的理解与读文的展示。没有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而且最后设计了一个环节续编故事,由于开头第一段用的时间过长,导致这个环节没有呈现出来,比较遗憾。

我想,以后我还要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

 

 

 

 

 

《揠苗助长》二稿(林楚明)    

课题

揠苗助长

课时

1

教材

学情

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包含了《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故事情节简单有趣,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两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揠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对寓言的接触还不多,所以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寓言故事。而两则寓言所蕴含的寓意,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共情的心理特点,所以,教学中可以借助创设情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等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成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寓言故事。

【教学点】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

准备

 

多媒体材料,磁铁,卡片,字卡。

 

 

 

 

 

 

 

 

 

 

 

 

 

 

 

 

 

 

 

板块一、揭题导入,理解题意

1. 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1. 导入新课,了解寓言。

看图说故事。(出示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学生猜出成语,引出寓言

揭示“寓言”含义:寓言通常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也就是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

2引出课题,认读生字“揠”。

3)读课题,猜“揠”的意思完成学习活动一。

  学习活动一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字词。

2.在课文当中找到“揠苗助长”的意思,并画出来。

2.根据句子,理解题意。

(1)出示: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2)读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意思。

板块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1同桌之间相互认读生字

(2)读词语

焦急  喘气  巴望  一大截  

筋疲力尽

板块三、精读课文,感受“焦急”

1.一起读第1自然段,分句分析。

2.交流讨论,感受“焦急”:

预设一:第1自然段第1句。

(1)学生朗读,指出词语,巴望:急切的盼望

(2)朗读指导

预设二:第1自然段第2句。

(1)可是:体会农夫巴望的和他看到的情景的反差,理解他的焦虑。理解“可是表示想的和事实相反。

体会农夫的焦急,读好句子。指名读。

(2) 朗读:一天,两天,三天,农夫看到禾苗都没有长高,

朗读时应该读得稍微慢一点,将农夫的度日如年读出来。

预设三:第1自然段第3句。

(1) 抓住关键词语,帮助读好句子:焦急

(2) 出示图片:焦(下面的四点底代表火,上面的隹代表一种短尾巴的鸟),鸟被火烧心情很焦急,焦急就是着急。

(3) 焦急能体会到农夫的心情就像被火烧了一样,如果去掉是否还能体会到这种心情,句子对比:1.农夫在田边转来转去2.农夫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4) 除了焦急还有哪些动作可以看出来农夫的心情: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请学生站起来做一做这个动作,进行演示。

(5) 理解自言自语,就是自己对自己说。学着做一做。

(6)展开想象,加上动作、表情演一演。

3.总结:第一段一共3句话,每句都是围绕焦急这个词来写的。

4.齐读第一段,读出农夫那种渴望禾苗快快长高的焦急心情。

板块四、品词析句,感受疲惫

1.学习活动二

(1)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农夫为了让禾苗长高,想出了什么办法

(2)农夫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

2.出示第二自然段:

1“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体会“一棵一棵”这个持续的时间。

(2)请同学上台演示动作,并询问感受,引出筋疲力尽

3理解词语“筋疲力尽”,学习“筋”“疲”这两个字。(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教师范写,提示要点。

(1)“筋”字上窄下宽,下部左右均等。

(2)“疲”字“疒”撇要长,“皮”撇不宜长,捺舒展。

(3)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学生互评。

4)齐读这个句子,读出他认真又劳累的样子。

2.出示第3自然段。

(1)想象:农夫虽然累坏了,但是看到禾苗长高了一大截,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2)联系农夫心情,指名读、加动作读第3自然段,读出农夫又累又高兴的样子。

板块五、体会道理,感受“愚蠢”

1.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2.联系农夫儿子可惜、伤心的心情,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3.禾苗为什么会枯死?(禾苗有自己的生长规律。禾苗长大需要农民伯伯经常给它们锄草、施肥、浇水、除虫。这个农夫太心急了,把禾苗强行拔高会把禾苗的根拔断,禾苗无法靠根吸收营养,最后就枯死了。)

4.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呢?

5.交流,小结寓意。(做任事情都要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要急于求成。)

6.推荐课外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随 笔

 

作业

设计

 

做题】1、完成作业本;2、和爸爸妈妈讲一讲故事

【选做题】找一些寓言故事读一读,想一想寓言的特点;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22《寓言两则》这一课。

我采用谈话的形式进行导课,问学生,你们喜欢的故事是什么?目的是通过学生读过的课外读物来引入课文,可是问题一抛出,孩子们却鸦雀无声,我只好说看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太多了,一时都不知道该说哪个了,于是我给同学们说了自己喜欢的几个故事名字,这时我在问学生时,有不少学生都举起了手。

我先通过大课题引用到两个小课题,指导学生读好两则故事的名字,然后引入第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识字环节我运用了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识字。学生学习较好,有错误就及时纠正了。识字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文章的理解方面,我采用的是从词语入手,帮助理解课文,然后用多种方法让学生通过读来加深理解。这个班的孩子有几个理解的不错,回答的也不错,但是仅仅是那几个学生。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没有吸引过来。

 

 



《揠苗助长》磨课照片

语文组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教研



《揠苗助长》集体备课照片

语文组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教研


《揠苗助长》集体备课签到表

语文组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教研



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时间

48

地点

少先队室

主持人

杨少卫

主题

《揠苗助长》集体备课

简要过程

徐强老师:

1.特殊文体的文章,在整堂课教学时一定要有一个文体意识,要让学生感受到“小故事大道理”。

2.寓言故事性强,整体感知部分加入概括内容,如:起因经过结果。。

3.去掉好像进行对比,感受作者用词准备性。突出长得慢。

 

季平平老师:

特别是那个12点,烈日下,下午一点,两点,三点四点那个,我觉得这个环节蛮好的,也能够在这里可以让孩子们读,读那么一长大段,精疲力尽的感觉就出来了。

 

杨少卫老师:

后面道理的话就有点太快了,还没有深入展开讲。

 

 

 

 

 

《揠苗助长》三稿(林楚明)  

课题

揠苗助长

课时

1

教材

学情

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包含了《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故事情节简单有趣,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两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揠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对寓言的接触还不多,所以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寓言故事。而两则寓言所蕴含的寓意,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共情的心理特点,所以,教学中可以借助创设情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等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成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寓言故事。

【教学点】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

准备

 

多媒体材料,磁铁,卡片,字卡。

 

 

 

 

 

 

 

 

 

 

 

 

 

 

 

 

 

 

 

板块一、揭题导入,理解题意

1. 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1. 导入新课,了解寓言。

1看图说故事。(出示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学生猜出成语,引出寓言

2引出课题,认读生字“揠”。

3)读课题,猜“揠”的意思完成学习活动一。

  学习活动一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字词。

2.在课文当中找到“揠苗助长”的意思,并画出来。

2.根据句子,理解题意。

(1)出示: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2)读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意思。

板块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1同桌之间相互认读生字

(2)读词语

焦急  喘气  巴望  一大截  

筋疲力尽

2.整体感知:说说“揠苗助长”讲了什么故事?

板块三、精读课文,感受“焦急”

 

学习活动二

1.朗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文中那个人觉得自己的禾苗长得怎样?

2.圈一圈能够代表农夫心情的词语。

预设一:焦急

(1) 抓住关键词语,帮助读好句子:焦急

(2) 出示图片:焦(下面的四点底代表火,上面的隹代表一种短尾巴的鸟),鸟被火烧心情很焦急,焦急就是着急。

(3) 焦急能体会到农夫的心情就像被火烧了一样,如果去掉是否还能体会到这种心情,句子对比:1.农夫在田边转来转去2.农夫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4) 除了焦急还有哪些动作可以看出来农夫的心情: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请学生站起来做一做这个动作,进行演示。

(5) 理解自言自语,就是自己对自己说。学着做一做。

(6)展开想象,加上动作、表情演一演

预设二:巴望,天天

(1)学生朗读,指出词语,巴望:急切的盼望

(2)朗读指导

预设三:一天两天,三天

(1)可是:体会农夫巴望的和他看到的情景的反差,理解他的焦虑。理解“可是表示想的和事实相反。

体会农夫的焦急,读好句子。指名读。

(2)思考禾苗真的一点都没有长高吗?引出“好像”,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3)朗读:一天,两天,三天,农夫看到禾苗都没有长高,

朗读时应该读得稍微慢一点,将农夫的度日如年读出来。

3.总结:第一段一共3句话,每句都是围绕焦急这个词来写的。

4.齐读第一段,读出农夫那种渴望禾苗快快长高的焦急心情。

板块四、品词析句,感受疲惫

1.学习活动二

(1)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农夫为了让禾苗长高,想出了什么办法?

(2)农夫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

2.出示第二自然段:

1“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体会“一棵一棵”这个动作持续的时间。

(2)请同学上台演示动作,并询问感受,引出筋疲力尽

3理解词语“筋疲力尽”,学习“筋”“疲”这两个字。(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教师范写,提示要点。

(1)“筋”字上窄下宽,下部左右均等。

(2)“疲”字“疒”撇要长,“皮”撇不宜长,捺舒展。

(3)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学生互评。

4)齐读这个句子,读出他认真又劳累的样子。

2.出示第3自然段。

(1)想象:农夫虽然累坏了,但是看到禾苗长高了一大截,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2)你想对禾苗说些什么?

3)联系农夫心情,读第3自然段,读出农夫又累又高兴的样子。

板块五、体会道理,感受“愚蠢”

1.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2.联系农夫儿子可惜、伤心的心情,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3.禾苗为什么会枯死?(禾苗有自己的生长规律。禾苗长大需要农民伯伯经常给它们锄草、施肥、浇水、除虫。这个农夫太心急了,把禾苗强行拔高会把禾苗的根拔断,禾苗无法靠根吸收营养,最后就枯死了。)

4.说一说;如果你是那个种田的人,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禾苗生长?(浇水、施肥、灭虫、除草)

5.交流,小结寓意。(做任事情都要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要急于求成。)

6.交流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出现过类似揠苗助长的事例?

7.总结:像文章这样充满着趣味性的小故事,却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的就是我们说的预言,推荐课外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随 笔

 

作业

设计

 

做题】1、完成作业本;2、和爸爸妈妈讲一讲故事

【选做题】找一些寓言故事读一读,想一想寓言的特点;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22《寓言两则》这一课。

我采用谈话的形式进行导课,问学生,你们喜欢的故事是什么?目的是通过学生读过的课外读物来引入课文,可是问题一抛出,孩子们却鸦雀无声,我只好说看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太多了,一时都不知道该说哪个了,于是我给同学们说了自己喜欢的几个故事名字,这时我在问学生时,有不少学生都举起了手。

我先通过大课题引用到两个小课题,指导学生读好两则故事的名字,然后引入第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识字环节我运用了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识字。学生学习较好,有错误就及时纠正了。识字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文章的理解方面,我采用的是从词语入手,帮助理解课文,然后用多种方法让学生通过读来加深理解。这个班的孩子有几个理解的不错,回答的也不错,但是仅仅是那几个学生。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没有吸引过来。

经过这堂课的教学,虽然每个环节都是按照预设的情况进行的,能讲下来,但是我感觉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主要是我的教学机智欠缺,不能灵活把握课堂,不会应对突发状况。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我说的过多,而学生体现出来的仅仅是几个词语的理解与读文的展示。没有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而且最后设计了一个环节续编故事,由于开头第一段用的时间过长,导致这个环节没有呈现出来,比较遗憾。

我想,以后我还要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

 

 




林楚明老师《揠苗助长》汇报课签到表
语文组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教研



林楚明老师《揠苗助长》汇报课照片

语文组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教研



林楚明老师《揠苗助长》集体评课照片

语文组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教研



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时间

412

地点

2教室

主持人

杨少卫

主题

《揠苗助长》集体评课

简要过程

一、 林楚明老师执教《揠苗助长》。

二、 林老师介绍课的设计意图。

三、 评课

杨少卫老师:

1.林老师在教学“农夫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这个句子时,也是课本后面的习题,为了能让孩子们体会到农夫的心情就像被火烧了一样,采用句子对比朗读:1.农夫在田边转来转去2.农夫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深刻体会农夫急切的心情。

2.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板块。教学生字环节,林老师挑选了“筋疲”这两个字,可以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

介绍“焦”字理,加深孩子们对“焦急”的理解,从而理解词语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丽桦老师:

1.最后,是不是可以让孩子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这个揠苗助长的人说些什么呢?”对寓言蕴含道理做一个升华。

2.朗读这块齐读太多,可以给孩子自由练读的机会。

徐强老师:

教参里的教学目标第二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意思,可以引导孩子借助板书简要复述故事内容,再阐述道理。

吴伟伟老师:

为了让孩子深入理解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林老师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拔禾苗高了一大截,结果禾苗都枯死了。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还可通过“请你来帮却他,他应该用什么办法来帮助禾苗生长呢”来引导学生说出“浇水助长、施肥助长、灭山助长、除草助长”等方法,让学生加深对禾苗生长规律的理解,进-一步体会种田人不顾未苗生长规律,从而导致禾苗枯死的后果。

 

 

 

 

 

 

 

《揠苗助长》评课稿(杨少卫)

今天有幸聆听了林老师执教的《揠苗助长》,我受益良多。与其说是评课,倒不如说是互相学习。下面就这堂课,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与各位老师共同交流。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在整体感知部分,林老师引导孩子们思考:农夫为什么揠苗?他是怎样揠苗的?揠苗的结果是什么?从中体会农夫的急切、兴奋、得意、后悔等心理的变化,加深学生对农夫形象的感悟。

二、注重朗读,在读中感悟。

林老师带领孩子们品析重点词句,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在比较朗读中揣摩中体会人物心理,一步步加深对寓言中揠苗人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课堂上,林老师带领学生逐句体会,品味,第一段的三句话,就能带领学生通过读句子,抓重点词语,围绕“巴望”“焦急”二个词层层递进,逐步展开。让学生在多遍练读中,感受农夫焦急的心情。通过不同学生的读,来感受文字传达出的意思。在读到农夫看到田里的禾苗焦急不已的那段时,引导学生读,体会,让学生演一演,指导过程自然流畅。如林老师在教学“农夫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这个句子时,也是课本后面的习题,为了能让孩子们体会到农夫的心情就像被火烧了一样,采用句子对比朗读:1.农夫在田边转来转去2.农夫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深刻体会农夫急切的心情。

三、注重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板块。教学生字环节,林老师挑选了“筋疲”这两个字,可以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

介绍“焦”字理,加深孩子们对“焦急”的理解,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参里提到:竹字头在上半格中间,下半部分的“月、力”要互相靠拢。教学“疲”这个字,皮要在病字旁里面,“皮”的第二笔是撇,最后一捺要稍长。   

四、善于启发学生思考。

为了让孩子深入理解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林老师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拔禾苗高了一大截,结果禾苗都枯死了。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还可通过“请你来帮却他,他应该用什么办法来帮助禾苗生长呢”来引导学生说出“浇水助长、施肥助长、灭山助长、除草助长”等方法,让学生加深对禾苗生长规律的理解,进-一步体会种田人不顾未苗生长规律,从而导致禾苗枯死的后果。

个人小建议:

最后,是不是可以让孩子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这个揠苗助长的人说些什么呢?”对寓言蕴含道理做一个升华。

教参里的教学目标第二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意思,可以引导孩子借助板书简要复述故事内容,再阐述道理。

以上仅是个人不成熟的见解,如有说得不当的地方,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林楚明)

今天,我执教了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22《寓言两则》这一课。

我采用谈话的形式进行导课,问学生,你们喜欢的故事是什么?我给同学们说了自己喜欢的几个故事名字,这时我在问学生时,有不少学生都举起了手。

我先通过大课题引用到两个小课题,指导学生读好两则故事的名字,然后引入第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识字环节我运用了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识字。学生学习较好,有错误就及时纠正了。识字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文章的理解方面,我采用的是从词语入手,帮助理解课文,然后用多种方法让学生通过读来加深理解。这个班的孩子有几个理解的不错,回答的也不错,但是仅仅是那几个学生。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没有吸引过来。

经过这堂课的教学,虽然每个环节都是按照预设的情况进行的,能讲下来,但是我感觉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主要是我的教学机智欠缺,不能灵活把握课堂,不会应对突发状况。而且最后设计了一个环节续编故事,由于开头第一段用的时间过长,导致这个环节没有呈现出来,比较遗憾。

我想,以后我还要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

 

 

在听课中进步,在评课中成长

春意正浓,我们水头四小的学习氛围也愈发浓烈。412日,水头四小开展了一次语文听课评课活动,语文老师们都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在听课中互学互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整个活动包括了两个环节,大家在一种充实、高效,又相对轻松的氛围中进一步学习。

语文组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教研

首先是第一个环节,二年(2)班林楚明老师在本班教授《揠苗助长》一课。林老师上课紧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环环相扣,由易到难,先由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听课兴趣,课上林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通过多种读书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接着进行教研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组长杨少卫老师开始评课,“林老师上课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全体老师畅所欲言,即肯定了执教老师的亮点,又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使听课、评课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通讯员:魏思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