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9年12月23日

(2019-12-23 21:18:13)
分类: 12.公开课教案、评课、反思

                     

教学目标:

1.借助预学单,检查生字词,重点学习“粮食、煤炭、杀菌、飘浮”等字词。

2.运用“一个自然段一个意思”的说明文概括方法,理清课文脉络。

3.重点学习1——3自然段,了解说明文的般写法,尝试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介绍身边的某一事物,说明其一、 两个特征。

教学预设:

板块一  学习单元导语   明确学习任务

1.同学们,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第5单元是一个特殊单元,叫习作单元。这是单元导语的内容,读一读,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2.是的,我们先学习几篇说明文,学习写作方法,最终我们要学会写一篇说明文。

板块二  检查预习  理清脉络  

1.《太阳》就是一篇说明文,我们在三年级下册时学过,今天还要再次研究它的写法。课前布置大家预习,完成预学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请看第一题(出示)

2019年12月23日 

 

 

 

指名回答,集体校对。随机重点关注:炭——碳用法的区别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有哪些特点?对人类又有哪些作用?(出示第二题,板贴:特点   作用)

2019年12月23日2019年12月23日2019年12月23日 

2019年12月23日2019年12月23日2019年12月23日2019年12月23日 

2019年12月23日2019年12月23日2019年12月23日2019年12月23日2019年12月23日2019年12月23日2019年12月23日 

2019年12月23日2019年12月23日2019年12月23日2019年12月23日2019年12月23日2019年12月23日 

2019年12月23日2019年12月23日 

2019年12月23日2019年12月23日 

2019年12月23日2019年12月23日 

3.提炼关键词,习得阅读方法。

(1)预设:作者写了太阳的3个特点,用了几个自然段呀?(3个)引导发现:是的,这类科普说明文,一般一个自然段说明个意思,这样很清晰,很明了,方便读者文章,解问题。后面的每个自然段也是这样,每一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太阳的什么作用呢?继续交流,直至完成板贴。

(2)激励小结:很好,借助这样的思维导图,我们理清了课文的层次,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作业本》上要完成的第5题,特别棒!这节课,我们先学习作者是怎样写太阳的特点的。

 

板块三  研读课文  掌握方法

1.活动一:默读1——3自然段,画一画:具体介绍太阳特点的语句,用“~~~”画出来;写一写:这个语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批注在旁边。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引导时先重点关注“列数字”:这个数字是作者随便写的吗?“约”字能去掉吗?体会:描述的准确)

3.说明方法要适切。

(1)启思:这三个自然段都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板贴:列数字)看来“数字”特别能说事物特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那就光用数字来说明吧,三个自然段就变成这样三句话:

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太阳很大,它的体积是1412000,00000,00000立方千米。

太阳很热,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

(2)思辨:如果前三个自然段用这样三句话来介绍是否合适?为什么?

:一亿五千万千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读者而言,到底有多远依旧很模糊。那么,通过列举“步行”坐飞机”两个常见的例子,就把抽象的数字说具体了。

“大”热”的描写也是如此,拿个相对熟知的地球作比较,把太阳大火球列举钢铁碰到太阳变气体的例子,也是方便读者准确而又容易地了解太阳。

教师适时板书: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3) 小结:看来只选择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是不行的,需要几种说明方法结合使用。至于具体选择哪种说明方法,就要看你有没有把事物的特点介绍清楚。如果读者一读就清楚、明白,不费力,那么这种说明方法就是恰当的。

(4) 朗读体会:来,让我们用朗读清楚、准确、有条理地介绍太阳的这3个特点。(分小组朗读)

师:说明文是很有用处的,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有一位同学看到这样这样一座电视塔,写了这样的一段文字。

板块三点明方法,当堂练笔

1.学生阅读文字示例,讨论:这座电视塔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把它的特点介绍清楚的?

预设:这座塔的特点是高,外形像火箭。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来介绍它。

2.交流:课前,布置每个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或收集资料,你想介绍什么?它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板贴:确定特点 (自由交流)

3.明确任务:特点确定了,试着运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它的这个特征吧。板贴:选择方法

4.活动二(初试身手):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他的特征。(时间:8分钟)

5.出示评价要求,同伴互评。

6.推荐优秀练笔讲评,学习伙伴评价:(读一读你的作品;说一说你的推荐理由)

是否将事物的某个特点说清楚;

是否运用到了课文中所学的说明方法。

 

小结:今天,我们牛刀小试,收获不小。课后,大家可以根据刚才的讲评,再修改自己写的这段话,到时候用到大作文中。

 

 

太阳教后反思

一、精准解读:只取—瓢饮,寻找文本表达的独特性

每篇文本引入教材,都有其特质,在解读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时,教师更应关注其表达特色,找得准,才能教得好。教师如何开启自己的第三只眼睛,发现精读课文在表达方面的特质呢?

1.解读路径一:单元导读提示语。

2.解读路径二:课后习题。

3.解读路径三:单元习作要求。

借助上述路径,我们可以快速而精准地找到文本的教学价值。当然,离开这些解读助手,我们也许可以发现太阳其他表达的亮点,然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唯有聚焦才能实现学生表达力的快速提升。

二、精当设计:取舍之间得真道

传统的阅读教学承担着诸多重任,如识字写字能力的提升、阅读素养的提升、写作素养的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构等,而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教学设计,一方面要注意其在教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另—方面也要注意其阅读教学属性不能改变,所以教师必须掂量轻重缓急,在取舍之间悟得真道。

1.瞄准靶心,减少旁逸斜出。

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以《太阳》为例,运用“一个自然段一个意思”的说明文概括方法,理清课文脉络重点学习1——3自然段,了解说明文的般写法,尝试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介绍身边的某一事物,说明其一、 两个特征。是关注文本表达层面的目标,也是教学的核心目标。据此,识字写字、理清课文中关于太阳的科学性知识都不应该成为文本精读的重点与难点。

2.穿针引线,助学生变内行“看门道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教师在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有思维深度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从“学习者'成长为赏析者,主动探究文本的表达之道。以《太阳》的教学为例,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这三个自然段都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看来“数字”特别能说事物特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那就光用数字来说明吧,前三个自然段用这样三句话来介绍是否合适?为什么?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隐退幕后,学生成为会看门道的课堂主人。

三、精巧运用:点燃、引领、对照

如何最大限度地用好精读课文,发挥它在习作单元中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写作的三个不同阶段进行思考,进而发挥它的功用。

1.借助精读课文,激发写的兴趣。

学生对于写作有普遍存在的畏难情绪,将习作任务内隐在文本阅读中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太阳的教学,教者安排学生亲近文本,在学生觉得真有意思真有用的时候自然引出写的任务——初试身手的第1题。

2.借助精读课文,提供写的支架。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就是对这一言语表达典范进行解析的过程。太阳一文,作者“采用一个自然段说明个意思,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配合使用的写法介绍太阳的3个特点”很清晰,很明了,读者文章有了这些支架,学生的写作过程自然更加顺畅、更加得心应手。

3.借助精读课文,指明改的方向。

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教师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与精读课文进行对照。一读,二比,三对照,就可以发现自己学得如何用的效果。基于此,再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完善,充分发挥精读课文的存在价值。

 

评周双影老师执教的《太阳》

                                        昆阳二小 黄小影

前些日子,仔细聆听了周双影老师的课——《太阳》。课文脉络清晰,一个自然段一个意思,十分清爽。周老师的课,扎实、有效、生动、智慧。周老师上起课来,语言干净,思路清晰,加上亲切自然阳光般的笑脸,犹如一块磁石,深深地吸引着上课的孩子们和听课的老师们。听周老师的课,感觉是在细细品茶,淡淡清香,回味无穷。

下面我就谈谈对这堂课特别赞赏的地方:

一、 导入直奔单元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课一开始,周老师就带领着孩子学习单元导语 ,明确学习任务。

周老师亲切地说:同学们,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第5单元是一个特殊单元,叫习作单元。这是单元导语的内容,读一读,你了解到了什么?

  通过阅读这单元的说明文,学习写作方法,最终我们要学会写一篇说明文

短短的一句话,却将从阅读到写作方法到会写,三个层次说得清清楚楚。在孩子们满是期待的眼神中,周老师自然而然地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感觉如水一般自然亲切。

二、让学生在思辨中理解说明方法。

周老师在研读课文中 ,让学生掌握方法。思路很清晰。

通过默读1——3自然段,画一画:具体介绍太阳特点的语句,用“~~~”画出来;写一写:这个语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批注在旁边。

思考:这个数字是作者随便写的吗?“约”字能去掉吗?体会:描述的准确。

再体会说明方法要适切。

从而让学生领悟:具体选择哪一种说明方法,就要看你有没有把事物的特点介绍清楚。如果读者一读就清楚、明白,而且不费力,那么这种说明方法就是恰当的。

在引导的过程中,周老师从从容容,点拨自如,孩子们学得有滋有味。

三、牛刀小试,鼓励学生快乐表达。

在重锤敲打说明文的方法后,周老师让学生谈谈课前,布置每个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或收集资料,你想介绍什么?它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

再试着运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它的这个特征。

然后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他的特征。

最后同伴互评,推荐优秀练笔讲评,学习伙伴评价。

在长达8分钟的书写沙沙后,学生完成了片段习作。学生们大声地朗读自己的习作。点评时周老师总是恰到好处的对孩子的说明文进行了专业性的评价,并送上真诚的话语鼓励孩子,让孩子更准确更自信地表达。

这节课,学生学得非常投入,我想是因为周老师始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学习伙伴,那么可亲,那么循循善诱,用生动的语言文字,深厚的教学功底,精心的教学设计,创设出平等、民主、友好的学习氛围,而这些正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努力追求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