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教研活动

分类: 12.公开课教案、评课、反思 |
学校校本活动记录表 |
|
|||||||||||||
|
|
|||||||||||||
项目名称 |
五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
项目负责人 |
李娜 |
|||||||||||
活动时间 |
2017、6、5----2017、6、9 |
活动地点 |
五(3)、五(5)教室及小会议室 |
|||||||||||
活动主题 |
言语学习活动化 |
主 |
黄小芳、周文仙
|
|||||||||||
参加对象 |
高段全体语文教师 |
申请学时 |
6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本次主题研讨活动,五年级备课组就如何在课堂中进行言语学习活动化的有效训练做了认真地探索,其中三位老师为本次主题研讨活动展示课例,他们分别是:黄小芳、 听课活动结束后,高段语文老师集中小会议室研讨。活动由李娜老师主持,她先阐述本组研讨的主题,接着与会老师纷纷发言、积极点评,大家各抒己见,气氛活跃。最后,李娜、余乐老师分别对以上三节课例进行全面点评。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根据我们学校语文大组的教研主题,结合本次选择研讨的文本,我们五年级组将教研活动的主题定为“言语学习活动化”。为了凸显这一主题,五年级备课组的几位语文老师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在寻求课文中读写结合等训练点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并采用微课这新颖的形式,让听课老师在听课时能有收获,有思考。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展示的三节课例虽然都得到与会老师的高度评价,但这仅仅是我们迈出的一小步,今后,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如何真正实现言语学习活动化,让读写有效结合却是任重而道远!
|
|||||||||||||
过程确认 |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林秋芬 |
|||||||||||||
性
(一)
师:人跟人不一样,就比方说有好人和坏人。看看我像好人还是坏人?
师:凭什么说我是好人?
师:你的直觉不错!人还有内向和外向之分。有的人很开朗,整天乐呵呵的。有的人很内向,总是闷闷不乐。你看我像哪一种?
师:为什么?
师:对。这就叫察言观色,看他的表情,听他说话。这就能判断他是个怎样的人。我不仅是个好人,是个开朗的人。我还是个急性子的人。相信不相信?
师:跟我一样啊,那我们握握手。(握手)你说急性子好不好啊?
师:我也深有感受,急性子经常会把好好的事弄糟。前段时间,我就出了这么个事儿。(师讲述故事)那天,我看见我的一个朋友穿了一双新鞋子,非常漂亮。就问她:“给我看看你的鞋,多少钱呀?”她拿起一只鞋子给我看,说:“五十……”“哎呀,这么便宜这么好看的鞋子,我也去买。”我放下鞋,拔腿就去了商场。到了商店,找了那双鞋,一看价格,一百!我急了,对售货员说:“你们有没有搞错?我有一个朋友,昨天刚在你这里买的,才五十块钱。这么今天就涨到一百块钱?”可那个售货员坚持说,这鞋一直就是这个价格。气死我了。我掉头就回来了。朋友见到我说:“你怎么那么性急啊,我话还没说完呢。”她拿起另一只鞋:“我这一只也是五十!”(众大笑)
(二)
师:那慢性子好不好?
师:不要轻易下定论。我们来看一个慢性子的故事。
出示:一人性缓。
师:(师读此句)什么意思?
师:句子里没有“慢”字,你怎么弄出个“慢”字?
生:句子里有个“缓“字。
师:哦,我们常说“缓慢”,缓就是慢,慢就是缓。对不对呀?(生点头)刚才句子里只有一个“性”,你怎么弄出个“性子”呢?刚才说“缓”就是缓慢,那“性”就是——
师:对啦。你发现“一人性缓”这么句子说得特别简洁,对吧?其实它不是我们现在的文章,它是古文。什么意思?古时候人写文章用的一种语言。“一个人性子很缓慢”,这是我们现在的话。古时候人说:“一人性缓。”不过,我们也能读懂。因为我们刚才用了什么方法来理解词语?
生:组词。
师:聪明!你叫什么名字呀?
师:好,这种组词法,我们就命名为“杨天赐组词法”真是天赐妙法啊。(板书:组词法)
(三)
师:这个人性子慢,他看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呀?
出示: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
师:(师读)什么意思呢?
师:这里没有“很多”这个词。你怎么知道的?
师:“共”组个词,可以是——
师:那么就是很多人在一起。“杨天赐组词法”又用上了。继续看。发生了什么事?
生:见人裳尾为火所烧。
师:这是什么意思?
师:衣服还有尾巴?(笑)
师:裳,我们可以组词——
师:那“尾”呢?组个词叫——
师:这里要变通一下了,衣服尾巴其实就是——
师:是衣服前面的角还是后面的角?
师:哦,所以叫“尾”。古代的人穿长长的袍子,“尾巴”很长(生笑),所以被火烧着了也没发觉。慢性子看到了怎么办?
出示:乃曰:
师:什么叫“乃曰”?
师:对。你怎么知道“曰”就是说?
师:看来,多读书就是好啊。古文有些词语跟我们现在不一样,组词也组不出的,那我们就要注意它,比如,这个“曰”就是“说”。那“乃曰”呢?是奶奶说?(生笑)
生:“乃曰”的“乃”是“他”。
师:你猜这是“他”,敢猜就很好。不过,朱老师告诉你,“乃”还真不是他。
师:这回猜对了。“乃曰”就是“就说”“于是说”。说就说呗,“曰”,不就行了吗?可这个慢性子就是不一样,偏要“乃——曰”,(慢吞吞地说)(笑)那么,他怎么“曰”呢?谁来“曰”给我听听?
师:那还没说。
师:我看你性子不慢哪。就算是急性子遇到这事也会这么说的。
生:小兄弟,你有些地方出了问题。(笑)
生:小兄弟,有件事我跟你说了不要着急呀。
师:我们把两句话放在一起:“小兄弟,你有些地方出问题了,我说了,你不要着急呀。好聪明的。再往下猜。”
生:小兄弟,你的衣角变红了。
生:你的衣角变短了。
师:慢性子有三句话了:“小兄弟,你有些地方出问题了,我说了,你不要着急呀。你的衣角有点不一样了。还有人接着往下补充吗?
师:烧成孔雀尾巴了。
师:我看你们都着急的了,不说出来不行了吗?
(四)
师:我们来看看慢性子到底是怎么说的。
出示:“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然又恐伤君。然则言是耶?不言是耶?”
师:(读)什么意思?
杨天赐:有一件事,我见到已经很久了。说吧怕您性子急,不说怕你受到伤害。
师:这个“恐”就是——
师:你自己用了一下组词法。想说怕你着急,不说呢,又怕伤着你。那后面一句话呢?
生:那我是说,还是不说呀?
师:看来古文难不倒大家。不过,古文里有的字看上去跟我们现在的词一样,其实不一样。我们要多长一个心眼儿。刚才我们发现古文里大多一个字就是一个词。那么这里的“不然”(板书:不然),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不然”吗?还是要拆开来理解呢?
(生语塞)
师:老师告诉你们,这个“然”,是“这样”的意思,我们现在说的“当然”“不然”和“然后”,其实都是“这样”的意思。(板书:这样)
师:那么“不然:就是——
师:对啊,刚才我们用组词法来理解意思,这回我们把看上去是一个词,拆成了两个来理解。我们也给它取个名字——
师:好,你叫什么名字?
师:陈锡明拆词法。(板书)拆完了“不然”,再拆“然则”。这样的话,那么——
生:我说呢怕你性急,不说呢怕你受伤,既然这样呢,那么是说呢还是不说呢?
师:这样理解就很清楚了。我还要请你们注意一个字(板书:是),我们说的“是”意思是——
生:一定。
师:表示判断。那么有一个词叫——(板书:是非),这个“是”是——
师:那么“非”就是——
师:真好!这样我们知道了,“是说出来对呢,还是不说出来对呢?”这个慢性子很犹豫。
师:“耶”就是我们现在说的——
师:整句话谁来读读?
(生读。师相机纠正。生读得很投入。)
(五)
师:看你皱着眉头,这事还真犯愁。是说好呢,还是不说好呢?看来这个慢性子心肠挺好。被火烧的那个人听了——
出示:人问何事?
生:他问有什么事?
师:谁问谁呢?
慢性子的人有什么反应呢?——
曰:火烧君裳。
生:火已经烧了你的衣裳。
师:性子够慢的。这个人一听急了吧?他会怎样做?
师:还要拿水啊?这个时候最快的办法你知道是什么吗?
师:这是个灭火的好方法。如果同学们哪一天,火不小心烧着,在没有水的情况下。第一件事就是,把火踩灭。
师:万一河离他有三里地怎么办?最快的办法,是把衣服马上拿下来,把火扑灭掉。
出示: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
师:读。(笑)
师:这里有个“遽”字,不认识吧?但是我做个动作,你们就明白了。(动作:一下子把衣服拽了过来。)生:“遽”就是“立刻”的意思。
师:遽收衣而怒曰,急啊!一起来读一读。
师:人家生气了,慢性子该怎么回答呢?
师:你看你真着急了。(大笑)
师:他用了文言句子说。说得真准呀!你们太聪明了!他真的这么说的。
出示,
师:拆词法,果是果真,然是这样
(六)
师:哎呀,这篇小古文也很好读的吧?(生点头)你们真的读懂了?(生点头)肯定读懂了?(生点头)那我要问个问题哦。你说这篇文章里有几个人呀?
师:我跟你的理解是一样的。一会一个“一人”,一会儿一个“共人”,然后还有“人”、“其人”,是不是有很多人呀?
师:有的人在摇手,不要光摇不说话呀。你说——
师:哪个人是哪个人呢?我都没对上号。你来帮我对对看,第一个“一人”,哪个人?
生:慢性子。
师:“共人”的“人”?
师:“见人”的“人”,哪个人?
师:人问何事呢?急性子还是慢性子?
师:其人遽收衣呢?
师:哦,既然都是人,为什么还有个“其人”?
师:说来说去都是人,你怎么知道这个人是这个人,那个人是那个人?
师:对,那你这个是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对吗?组此法,拆词法,还有——
生:联系上下文法(板书:联系上下文法)。
师:那是谁说的?
师:好,就叫郑向南联系上下文法。
(七)
这个故事好玩不好玩呀?
师:这么好玩的故事能不能读好它?怎么才能读好呢?(表情、动作,读好对话)
师:接下来,两分钟时间自己练一练。(生自由练读)
一生读,读得很好。(慢性子的感觉出来了吗?还有没有比他更慢的?)
师:那我们来合作,可以吗?我读慢性子的话,你们读其他部分。(师生分角色读,师读得绘声绘色。)
师:刚才你们有看到我最后的表情吗?慢性子的人觉得很委屈。我们会觉得委屈?(我好心好意告诉你,你却那么生气地对我。)看到这情形,急性子的人总得安慰安慰他而且还得告诉他,这事慢不得,对吧?你觉得该说什么?先别急着说,放心里想一想,我们写的任务是:
先在纸上写一写,然后我们来交流。能不能写得古一点儿?咱们今天学的可是小古文哦。
生:遇到事情要看情况,不能都那么慢。
生:凡事要分清轻重缓急。当缓则缓,当急则急。
生:吾不怪汝。但今后遇事,定要分清轻重缓急。
师:写得真好啊!咱们今天学了很多学习古文的方法,将来都可以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方法。将来我们同学肯定能发明更多的学习古文的方法。
这么好玩的故事不与人分享岂不可惜?怎么讲才能吸引人?
表情、动作、语言等。不要一字一句地翻译,而是要添油加醋把一句话变成了好几个句子
才能讲得有味儿,才能让听得人觉得好玩儿。那么我们来把前面学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师:温馨提示:上台讲故事的人要注意,人家笑的时候,我不笑。人家还没笑,你自己先笑了,就不好玩了。记住了?
师:千万不要变成一句一句翻译。
师:好玩不好玩?
师: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不笑誓不罢休。实在不笑,怎么办?
(生答不上来)
师:我教你个办法——挠他们痒痒。(笑声一片)
与象共舞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阅读,发现《与象共舞》和《威尼斯的小艇》的异同点,了解写作要抓住特点选择材料。
2. 通过速读,概括,整合,理清文路,发现课文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3. 通过品词析句,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领略泰国这一独特的异域风情。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假期里,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吗?去哪儿玩过?
回来后有没让你们写作文?
如果你们去温州游玩回来,你会在作文中写什么?
小结:一些景,一些人,一些事,我们会把自己看到的一些东西写下来
有位作家叫赵丽宏,他去泰国游玩,回来后写了篇文章——齐读课题
一、检查预习
1.请选择正确的选项
按摩(àn mó )气氛(qì fèn ) 熟视无睹(shú shì wú dú
“尴尬、感染、陶醉”这一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你觉得在泰国人和象的关系是(
二、学习活动一
1.默读课文,在能说明“人和象关系非常密切”的相关语句处打“☆”,并试着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在旁边。
2.反馈,板贴
熟视无睹 冲锋陷阵 做工服役 与象零距离 为人表演 为人按摩 与人开玩笑 看象跳舞
3.小结:在泰国,人和象关系非常密切
三、学习活动二
1.看板书,这么多现象,我们整理整理吧,相类似的放在一块,你会怎么整理?
作者是怎么整理的呢?
2.默读课文,了解每段话的内容,划出能概括本段意思的关键句,对板书的信息进行整理。
3.交流:哪些内容作者合并了,你在这段话中找到的关键句是——
这块内容是独立的,你在这段话中找到的关键句是——
4.课件画出关键句,发现段落的结构:先概括后具体
5.聚焦五个关键句,如果我让你们在这五句话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其他四句意思的,你觉得是哪一句?
发现文章的结构:先概括后具体
6.看板书小结:文章是写人和象关系密切自然
7.结合题目,为什么以“与象共舞”为题?
你觉得“与象共舞”是什么意思?
介绍:“与某某共舞”,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要反映的是,与某某的关系非常亲密,非常和谐。
一个人非常喜欢大海,天天去海边玩耍,捡贝壳、游泳、冲浪,我们就可以说他——
当你爱上了阅读,爱上了书籍,和阅读书籍的关系非常密切的时候,你可以说——
在泰国,象是国宝,跟人零距离,聪明又灵气,还能跳舞,人和象的关系是如此的和谐自然,所以,作者写下了这样一个题目——
四、学习活动三:
说到与象共舞,说到人和象之间关系自然密切,在这众多的画面中肯定有一个令你印象非常深刻。
1.自由读第四段,大象是怎么跳舞的?
圈出动作
笨重吗?迟钝吗?读好动作
2.如此快速、热烈,我们不妨把句子改成这样。
比较句子
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
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颤动身子,挥舞鼻子。
顺序变了吗?意思变了吗?什么变了?句子的节奏变了。好不好?
说到节奏,我们都知道有时快,有时——,有时短,有时——,有时急促,有时——
这就是语言的节奏感,有了节奏的变化,句子才更有美感,座位上自己试着读一读
3. 感受欢乐
来呀,我们和大象一起跳舞吧!
出示句子: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引读,女生们——
同学们——
在场的所有人——
4.就这样舞之蹈之,大象和观众还有距离吗?
除了身体没有距离,你觉得——人象合一
5.这就是泰国独有的地域文化,作者在泰国的一番游览,这种人象和谐的画面深入脑海,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
五、对比阅读
1.联系预习单,比较《威尼斯的小艇》和《与象共舞》文章的异同点
2.总结:游记,抓住事物特点写,抓住人和物的关系写,结构各有不同。
3.现在,如果我再问你,从温州游览一圈后,你会在作文中写什么?
小古文《性缓》的评课稿
姜老师和黄老师对《性缓》的教学很有趣味性。
趣味性之一,导入有趣。由姜老师提问学生:老师是一个好人吗?说说老师的性格。接下来由老师是一个急性子入题,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为本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趣味性之二,是本篇小古文的内容“出示”好。像讲故事似的,一句一句地出示,每一句都为下一句留下悬念。而且老师每出一句前,总让学生猜猜下一句会怎么说,这才是真正的“阅读期待”,这才巧妙呢!没有大量的实践,这种巧妙显然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趣味之三,是释词、释义的做法好。以学生的名字命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很有责任感,并且肯定会记忆深刻。这里面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也体现了老师的“引导”,既有学法指导,又有非智力因素的鼓励,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
趣味之四,又读又写真好玩。教学的最后一环节是小练笔,这个结尾很有意思,又是让学生从“写”的角度去感受文言文,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
两位老师教得活泼,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富有情趣。
小古文还可以这样教。两位老师真是另辟蹊径,给我们教小古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感谢二位老师的指引。
教学是一种舞蹈。这节课,周文仙老师巧妙构思,与生共舞,舞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舞出了教学的亮点,在浓郁又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达到师生的与文共舞。
一、巧用课件,激发兴趣。
周老师在课堂上补充了大量的幻灯片,如大象按摩,跳舞等画面,丰富学生对大象是一种聪明、有灵性动物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巧抓重点,感悟内容
用“关系密切”这个词,巧妙地将文章进行梳理,并用一两个词进行概括,让学生在读中品,品中提高能力。
三、巧妙引导,给予方法
借“你觉得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如何?”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引之导之,巧妙引导,划出每段中心句,引导学生感知先概括后具体这一表达特点后,让学生连起来读读,找出能概括全文意思的一句,让学生真正悟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
四、巧扣题眼,深化主题
用“与象共舞”做题,隐含什么意思?为何你去印象如此深刻?让学生读读找找,感受语言美,节奏美,“一起加入”,先女生读,再男生加入读,深刻体会共舞的“亲密无间,和谐相处”。人和象身体、心灵都无距离,这是泰国独有的文化,然后用“与象共舞”引出与书共舞,与乐共舞,让学生明白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
如此行云流水的教学流程,润物无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心随文动,得言得法。这样的课堂谁能不留恋呢?
http://s8/mw690/0029Vkmwzy7clHxnanl07&690
http://s14/mw690/0029Vkmwzy7clHy2PCJ1d&690
http://s7/mw690/0029Vkmwzy7clHz8Feee6&690
http://s16/mw690/0029Vkmwzy7clHAmzvx9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