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
教人:周妹
【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该组课文以介绍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为主题,旨在丰富学生对异域风情的感受。《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小艇的特点,介绍了船夫的驾驶技术及小艇的作用,显示了这个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文章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是对学生进行写作和朗读训练的好范例。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能够较为准确地从文中提取信息,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搜集资料学生对作者及威尼斯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小艇特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精彩描写的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需要教师进行引导、点拨,使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真切感受小艇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感受威尼斯的异域风情之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读“艇、艄、舱”等6个生字;认写“尼、艇、叉”等10个生字;了解“叉、翘、哗”等多音字;累积文中“操纵自如、手忙脚乱”等好词好句。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知道课文是围绕威尼斯小艇的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4.学习课文1—3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贴切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小艇的特点,感悟威尼斯的独特风景。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大意,学习作者是如何介绍小艇的特点,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是如何介绍小艇的特点,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威尼斯小短片
(1)师配合小短片介绍威尼斯。
在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张图片,老师向大家介绍一座城市,这座城
市在意大利的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这里有118个小岛,117条水道,水
道是由401座形态各异的桥梁横跨着,连接着的,那里风光明媚,景色优美,特
别是碧蓝的海水和蔚蓝的天空互相映照,室内没有马路,没有汽车,小艇是主要
的交通工具,河的两岸可以看到一座座宫殿,古老的教堂,这里吸引了众多游客
前来观光。
(2)师:刚才我们看的是哪个城市呀?
生:威尼斯。
师板书
威尼斯
师:如果让你动笔写一写威尼斯,你会写些什么?
生:
师:看来,你和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有着一样独特的眼光,他就写了威尼
斯的小艇。师板书
的小艇(并讲解“艇”字,笔顺,偏旁。)
2.课题
今天我们就跟随着马克吐温先生去游览威尼斯,了解威尼斯的小艇。齐读 课题。
二、初读课文,走近威尼斯的小艇
1.学生初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作者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出示生字生词,检查预习
第一组: 小艇 (后鼻音)
船艄 (翘舌音)
船舱(平舌音) 出示小艇的图,让学生指一指分别是小艇的哪几个位置。
第二组:
雇定 祷告
(说说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在书上工工整整写一个)
第三组:哗笑 翘起 纵横交叉
(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多音字)
第四组:去拼音合起来齐读。
3.作者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摘重点板书:小艇样子
船夫 小艇作用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知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那课文的中心段是哪一段?
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师:读一读第一自然段,通过这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指名回答。
生: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就像我们街头的汽车。
师:(学生一边说,一边出示课件)这里的“大街”指什么?“汽车”指什么?
生:河道、小艇
师:读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前半句与后半句之间的关系。谁能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把它连起来?
生:因为河道纵横交叉,所以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师:这样看来,小艇在威尼斯有着重要的地位(板书:重要地位)。
哪个自然段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小艇的样子呢?
生:第2自然段
师:快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威尼斯小艇的面纱,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样儿的?
三、精读课文,走进威尼斯的小艇
(一)小艇的重要性
(二)小艇的样子
1.快速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圈画出小艇外形特点的句子。
出示句子: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1)英尺:一英尺等于0.3048米,约等于6-9米,相当于我们教室的长。
(2)独木舟:①图片
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刳木为舟”的说法,就是用一根大原木,从中间剖开掏空,制作成独木小舟。1958年,江苏武进县出土3条独木舟,长11米,宽0.9米,深0.4米,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小艇就是这样,通常只有1米左右宽,并排坐两个人就很拥挤了。
③谁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小艇的又窄又深?
多个学生读,即时点评,注意突出“又窄又深”;“二三十英尺长” 读得特长;“像独木舟”真有趣!
(3)新月:①见过新月吗?(出示图片)有什么特点?
②看,小艇就是这样,两头翘起。(板书:翘) ③“新月”该有多美啊,你能读出它的美吗? 谁能带上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段话。
(4)水蛇:①图片
②让学生把自己的手臂当做水蛇,轻快灵活地动起来。
③轻快灵活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7)齐说威尼斯小艇的特点:长、窄、深、两头翘、行动轻快灵活
(8)老师想简单一点,这么写行不行,男生读简单句,女生读原句,小组讨论。
出示句子: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
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
马克吐温就是用三个简单的比喻句写出了小艇的特点,你可以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小艇吗?
生各抒己见,师总结,正是因为这小艇独特,我们的大文豪才会选择它来写一写,并板书:独特
(9)找一找:这些比喻句中有哪几个比喻词?
有点儿像、像、仿佛、
(10)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比喻词?互相交流。
文章语言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准确。
(11)除了这些比喻词,你还能想到哪些呢?来说一说
似乎、犹如、宛如、好似、如同......
(12)作者用特点+比喻句的方法写出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
请同学们仿写
例句: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
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
特点
+ 比喻句
大家的语言真丰富,让我体会到了比喻句的妙处。马克吐温就是这样,把威尼斯的小艇比作我们熟悉的事物,把威尼斯的小艇带到了我们面前。同学们这样的小艇,你想不想坐一坐?
(三)坐上小艇
师:坐上这样的小艇一定感觉非同一般,请同学们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人们坐上小艇后可以干些什么?
生:读文思考,汇报。
生:人们坐上小艇后可以看到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感觉到很有情趣。
师:发挥想象,谈一谈,如果你也乘上了这样的小艇,饱览着威尼斯水城两岸秀美的风光,会产生哪些新奇的想法?我来采访采访一位乘客,听听他的感受。
生:会画下美丽的风景。生:会想在这里能够长期住下去多好啊!
生:想用自己心爱的相机拍下美丽的画面,长久地留在自己的记忆里。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带着这美好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坐在小艇里的情趣。
生:学生读.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师:其实,我们能有这么快乐的威尼斯之旅,最应感谢的人是谁呢?
生:船夫 师:为什么?
生:船夫驾驶技术特好!
师: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和船夫交谈,领教他们高超的驾驶技术好吗?
四、布置作业
师: (出示课件) 我们今天的威尼斯之旅马上就要告一段落了,这威尼斯的小艇一定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像威尼斯这样的城市我们国家也有,比如:苏州被称为“东方的威尼斯” ,请同学们收集苏州的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谈。
五、板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