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段第二次语文教研活动记录
(2015-02-04 14:20:44)
标签:
365 |
难忘的一课
平阳县昆阳镇第二小学
教材简析: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闽南语”、“诸葛亮”等词语。
2.通过朗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教学预设:
一、自学提示,明确目标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略读课文——生读题:《难忘的一课》
2.和其他的略读课文一样,阅读提示告诉我们这一课学习的重点。
3.谁来说说:这一课,我们要干什么?(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感)
4、总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我们这一课的重点。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2.检查默读,了解学情:
高雄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以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中国。台湾被收复了,台湾人民称它为“光复”。
3.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指名说。
4.这篇课文,重点写了(读板书)这样两个场景。那么,让我那么难忘的到底是什么呢?
三、深入研读,抓重点,体会情感
(一)学习“课堂上的情景”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些段落是写课堂上的情景的?
2.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3-9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可以做上记号。
3.交流
4.这节课上,老师是怎样写这一句话?怎样读这一句话的?
5.师生共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读)
6.看得出来,同学们写得很轻松,读得很熟练。那为什么这位台湾教师写得那么吃力,读得那么不熟练呢?
补充资料:1894年,中国与日本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遭到失败。 1895年,鉴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从此,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整整统治了五十年!在这五十年里,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让台湾人民忘记自己的祖国,甚至不许他们说中国话,不许他们写中国字。台湾人民蒙受着巨大的耻辱,过着奴隶般的生活!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台湾才得以光复,结束了被日本长达五十年的统治。
在这五十年里,台湾人民不准许
7.你们从这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中体会到什么?
8.齐读
(二)学习“礼堂中的情景”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你又看到了什么?
2.交流
3.欣赏图片并介绍
4.齐读句子
5.同学们,墙上画的仅仅是伟人像吗?
6.齐读
四、总结
一、把握重点,注重感悟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注意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为落实这一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课文中反复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贯穿全文,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一段故事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是串联内容的主线,又是表达情感的主线。胡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特点,把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重点,把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授“学习祖国文字”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抓住“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等语句来体会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态度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这里作者是抓住他在台湾小学里所看到的师生认真学习祖国文字这一感受最深的事来叙述,从而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光复”一词是这一环节中的情感处理难点,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词却是全文情感的基调,没有了这个基调,所有的体验和情感都是苍白无力的。在这个关键点胡老师很好的解读了文本,抓住了这个情感点,从“光复”资料的推荐,朗读,语言引领上起到了很好的点睛之笔。这充分体现了胡老师的课堂智慧。
二、紧抓主线,读中激情
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把读书训练摆在第一位,既要提高读书的数量,更应提高其质量。而胡老师在这堂课中就十分重视读的训练。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周老师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我们的学生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这一切,老师都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这一点很重要,作为教师,当我们一心想着学生的时候,课也就上好了,学生在我们眼中也变美了
三、质疑求异,自主合作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自主读书。为了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在初读课文时,胡老师出示“自读提示”,让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充分地读,认真地找,积极地思考,基本读懂课文。在学习“参观小礼堂伟人画像”这一部分时,胡老师先与学生一起总结了“朗读---理解---朗读”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老师只是作了适当的点拨和评价,而学生却在这一环节中朗读、质疑、汇报、交流、再朗读。让每个学生动手、动脑又动嘴,同学之间又相互合作。这不正是我们希望构建的课堂氛围吗?这一教法与学法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教学新理念。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名称 |
语文组团队教研活动 |
项目负责人 |
|
|
||
活动时间 |
2014.12 |
活动地点 |
五(1)教室,教师办公室 |
|
||
活动主题 |
聚焦语用点 |
活动人员 |
胡萍萍、叶国秀、郑思丝、黄鸳鸯支海芝、陈蓉 |
|
||
参加对象 |
高段语文老师 |
申请学时 |
6 |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本次主题研讨活动,我们五年级备课组就小学语文阅读课课堂如何抓住课堂语用点,让学生自主表达,学以致用,促进他们的言语发展做了认真的探索,其中胡萍萍老师为本次主题研讨活动展示课例《难忘的一课》。 |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本次活动,胡老师围绕主题,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扣中心问题,统领全文教学。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在研讨活动中,全体老师以这堂课为例,围绕主题纷纷肯定了胡老师的优点,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进行深入研讨。整个过程,老师们积极参与,有所得,更有所思。这样一次主题教研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却一直走在探索的路上,老师们定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 |
|
||||
过程确认 |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