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昆阳二小校本研修
昆阳二小校本研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89
  • 关注人气: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磨课稿

(2013-11-26 19:05:26)
标签:

教育

分类: 12.公开课教案、评课、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磨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这次我们备课组对这节《平行四边行的面积计算》一课,进行了两次试教,这两次试教下来,总体的思路及大环节基本保持不变。先由比较主题图中两个花坛的面积大小导入,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后面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作铺垫。接着让学生思考你有什么办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重要环节中,郑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来探究新知,特别重视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以及对“转化”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接着就是层层深入的练习环节及课堂的总结。

下面再具体来谈谈我们在这节课上进行调整及整改的地方:

首先,在导入环节,从主题图中比较两个花坛(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出一个实际问题:哪个花坛大?需要知道什么?也就是计算他们的面积各有多大,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会计算,从而提出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我们在备课时预设学生会用到数格子的方法来计算,或者学生会想到用重叠的方法去比较,在第一次试教时,学生没有说出来,但郑老师自己提到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同时自己又否定数格子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时我们听了感觉这样轻轻带过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倒有些多此一举。于是决定第二次试教时,如果学生有提到,就加上数格子计算面积这一环节,没有,老师自己也就不说了,结果学生不但没有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反而直接说出平行四边形可以利用底乘高来计算。通过两次的试教,我们觉得我们学生的起点还可以,也可以完全顺着学生的想法进行学习。于是我们几个人就大胆地对教材进行改动,就直接让学生进入如何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环节。但这样的改动是否合理,我们也一直困惑着,呆会儿请领导和老师们谈谈你们的看法,给我们提提意见。

第二个调整的地方是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第一次试教,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展示环节那里,我们先让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并说明剪、拼的过程后,就直接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进行板书,接着请多名学生口头来说一说,然后再让学生汇报其他不同的剪拼方法。之后再利用PPT进行演示之前学生剪拼的过程。在这里,我们认为应该在学生出来第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学生最喜欢、最常用的: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画的高剪下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这种方法,时,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利用课件直观、清楚地演示剪拼的全过程,让学生看清楚,说明白,此时的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一定要强调沿着它的高来剪 ,必竟学生的学具拿上来比较小,不易看清,有些学生剪的可能会比较粗糙,也不一定是沿着高来剪。这里我们稍稍做了调整,第二次试教就很顺了。

第三个调整的地方是在练习的呈现先后顺序上。第一题还是基础题,你会计算我的面积吗?这一题也稍做调整,在第一试教时,我们是逐一出示,,第1小题以长边为底,并给出相应的高进行口答,口答好之后第一题的图形消失掉,出现第2小题,也给出相应的底和高的数据,但平行四边行转动一下,短边在下,学生也没问题,学生也基本没问题,但郑老师在这题时,已经有意让学生感受底和高要相对应了,当出现第3小题时,给出长短不同的两条底边及其中一条边是的高时,第一次试教时,很多学生就不会找相对应的底和高了,二三年级时学的搭配就来了,,109105的、95的三种都有,不过这也是学习这一知识的难点之一。为了能更好的突破这一难点,我们一是对题目的呈现方式进行了改动,前面的2小题口答之后,2个图形不要隐去,留在屏幕上,让孩子有一个视觉的对比,另外我们也做好准备,如果学生在探究环节中,郑老师下去巡视,如果有学生在剪拼时能够出来以短边为底,沿着高剪的之后再拼的,在那里让学生上来展示,这样剪拼也是可以的,因为这一组同样也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样在探究新知过程中也可以直接进行解决。练习当中还有一个地方就是34两题进行了互换,原先是先出来等底等高的那一题,再出示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之后周长与面积的变化情况的,我们认为这两题前一题的难度系数比后一题要高,所以进行了调整。

这节课中,学生的学具也进行了调整,之前我们出于考虑学生的平行四边形要上台展示,为了让大家看得清楚一些的,但学生操作画高时,三角板的高不够用,后用还是改用小的。

以上就是我们五年级备课组的全部磨课过程,有不妥之处、不合理之处,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感激不尽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