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之国》教学设计及评课
(2011-06-27 17:51:1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2.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3.激发学生对荷兰异国风情的欣赏之情,激起他们主动去搜集异国风情资料图片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相关的PPT
教学过程:
一、初知荷兰,导入课题
2.出示一组荷兰的风光图片,师根据画面内容简要地介绍荷兰:荷兰,以郁金香、风车、运河、牧场闻名天下。你看,郁金香的品种达二百多种,红的、紫的、黄的……因此荷兰被称为“郁金香之国”。在荷兰,河道纵横交错,也称为“运河之国”。风车是荷兰的一大标志,一架架大小不一的风车置身于蓝天白云之下,衬着一望无际的牧场,一群群牛羊在悠闲地吃草,所以荷兰又有牧场之国的美称。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3.出示第一自然段,师引读:难怪,有人会说……
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对文字的朗读,走进荷兰,走进这别样的牧场之国!(板书课题,齐读)
4.你觉得怎么样的地方才能叫牧场?那荷兰的牧场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提示,自主阅读
1. 《牧场之国》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可参考导读提示来学习。谁来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指名读
2.出示词语
老师这儿有一组词语,你认识吗?
从这一组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B仪态端庄
你的眼前有怎样的画面?
C严肃沉默 舒缓平稳 默默无言
这几个词语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这几个词语描写的是牧场什么时候的景色?原来牧场白天和夜晚晚的景色各有一番韵味,课文哪几个小节写牧场白天的景色,哪个小节是写夜晚的?请快速浏览。
三、细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
1、让我们先走进白天的荷兰牧场,请大家默读课文2-4小节,把你认为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划出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做上批注,细细感受真正的荷兰的独特魅力。
(1)(出示第2自然段)
哪些句子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来交流一下。
追问:为什么这里让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预设:(出示句子)
①“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多有趣的拟人写!
预设: “专注是什么样子?怎么样的环境能让他这样专注的吃草呢?朗读:你能读出专注的样子吗?(指名读,齐读)我看到了一头专注吃草的老牛
②“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A.师:是的同学们,读着这样的句子,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一群怎样的牛?
(是啊,整个牛群如同一个大家庭,老牛像一个威严的家长似的,管理着草地上的牛群,尊严无比。谁来读读。)”多年贴切的比喻啊,让我们看到了优雅的贵夫人,看到了尊严的家长。
待遇真好啊,你来读读吧!
(指名读2个,齐读)
D.师小结:牛们生活在这辽阔的碧绿的草原上,享受着尊贵的待遇,让我们一起赞叹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E.师:碧绿草原牛成群,牛儿在这儿享受这蓝天、碧草,多么幸福啊!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过渡:还有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吗?
(2)出示第三自然段(出示整段)
出示:除了深深地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抓“飞驰”体会。)飞驰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一种自由奔放)
马儿尽情地飞驰!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2个)
师小结:骏马飞驰任自由,难怪作者再次发出这样的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过渡:还有哪些地方让你留下深刻印象的?
(3)出示第4自然段
学生说完,教师引读:在这如天堂般的草原上,这里还生活着
悠然自得的——
不停呼噜的----
成千上万的----
成群结队的----
生活在这样自由安闲的草原上,这里真是动物们的自由王国,所以作者又一次发出这样的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再读课文,认识夜晚牧场。
1. 过渡:我们感受了牧场之国白天的自由安闲,夜晚的牧场之国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自然段,想想荷兰牧场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2.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
这一连串的事物,作者写得简洁生动,好像在告诉我们:随着牲畜的归圈,整个牧场(
预设:静悄悄
②是啊,一切都显得无声无息,这时候的牧场是多么的宁静祥和啊!(板书:宁静祥和)这如诗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入了这宁静祥和的牧场,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配乐朗读)牲畜归圈夜悠悠,难怪作者从心底由衷地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而通过作者富有特色的描写,我们也仿佛真正地游历了荷兰,此时也不禁地想夸一夸:(生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六、拓展练习
1.师: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告诉了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样美丽的牧场之国,还有其他的特色,我们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去更多的了解它!
教学反思:
在选择本课作为教研组研讨课(团队赛课)之前,曾经看过很多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自己有诸多想法:比如对教学突破口的思考,对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方面的思考,对略读课文教学的思考等。于是决定自己尝试一下。但第一次的教学并不如人意,特别是对时间的掌握,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该略去什么,又应该注重什么等问题的实践,于是经过一次次的试教,在年级组老师的共同研讨下,诞生了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想贯彻这样的理念:
略去老师的讲解,注重学生的感悟。如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整体认识后,我进一步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在对课文的交流感悟中体会课文的情感。在学习些牧场之国白天的句子时,问:“哪些句子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启发学生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感情,悟出新的见解。
略去问题的串联,注重学生的朗读。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以“真正的荷兰到底是怎样的?”这个主问题来展开教学,并根据课文的总分结构,几次感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一中心句,省略了很多细碎的小问题,有效避免了串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自读自悟。在第5小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找找让你感受到牧场安静的句子,并读出那样安静的感觉。通过学生自读、老师范读、女生齐读等让学生能充分的接触文本,感悟文本。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文中优美的语言也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整个过程下来,也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略读教学真的叫人难以取舍,也许我们还真的不舍得舍……
好一个真正的荷兰
------《牧场之国》观课有感
一、中心问题,统领全文。
略读课文教学中,要求问题少而精,探究空间大,很多问题往往由课文的导读提示引申而来。这篇课文,温老师正是抓住导读提示中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初读课文。反馈时围绕这个中心句放开,让学生充分感受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回归课文的字里行间,寻找真正的荷兰的踪迹。
二、略而不简,精处悟情。
略读课文,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作一番裁剪,该取则取,该舍则舍,择其精华实施教学。如温老师选择“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这一处抓住“专注”展开教学“专注是什么样子?怎么样的环境能让他这样专注的吃草呢?”再如“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温老师抓住仪态端庄、无比尊严让学生体会。学生的认识已经由表及里,感受到这些动物在这片牧场生活的悠闲,快乐和自在。有了这样的认识,孩子对文字的认识深度自然加深,再次回归中心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全新的感悟。
三、拓展练习,激活阅读。
在感受语言文字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去更多的了解荷兰!并且推荐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这课文,了解中国的牧场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课堂延伸到课外,增加课堂的厚度。
老师们我鉴赏水平有限,只摘了其中一朵普通的小花与大家分享,还有更多更美的花等着在座的老师来采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