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教学反思
《夸父追日》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它表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诗人陶渊明曾写诗赞道:“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夸父的形象非常高大。他“希望太阳永远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至死也未能如愿。读后让人有一种淡淡的酸楚,深深的遗憾。夸父虽败犹荣,他的精神与天地同在。阅读的兴趣点应该在故事的神奇之处。林老师引领学生在读、品重点词句中,既引导学生感悟神话故事的语言特点——夸张,感受故事的神奇魅力,又在反复朗读、对话交流、想象说话中,不断升华人物的精神品质,夸父追求光明的决心和勇气。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林老师以看图猜神话故事为导入的方式来揭示课题,既唤醒了学生头脑里曾学过的神话故事,又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气氛,引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林老师这样说“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古代劳动人民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一个个瑰丽多彩的神话故事。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话故事《夸父追日》”。学生们兴趣盎然,进而导入新课。接着,以课题为切入点,让学生质疑:“课题中的哪个字让你感到神奇?”,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抓住了神话故事的神奇。又在初读时,引导学生用“课题补充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即补充追日的原因、追日的过程,追日的结果。点出题目就是整个故事的浓缩。每个环节林老师都信手拈来。
二、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
林老师紧扣神奇,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来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条理非常清晰。先引导学生画出让自己觉得神奇的句子,并想想神奇在哪里。读读画画,画画想想,解读后基本上都能找出神奇的句子,还能说出神奇的地方。接着指导学生品读这些句子。在品读中,引导学生紧紧地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推敲、琢磨,使学生深刻体会夸父的神奇,再引导学生说说应该如何读才能读好句子以及夸父的神奇来。
我觉得林老师的设计,从生本出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阅读空间,激发了学生阅读潜能,充分表现出了略读课文的特点。
在感悟夸父精神的教学中,林老师对学生说:“一路上,夸父历经艰辛,他停留了吗?放弃了吗?动摇了吗?他坚定不移地朝着心中的目标追去,因为有一种宏大志向在鼓舞着他,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学生们高举小手,说的清晰、流畅,童声、童趣、童稚充斥着整个课堂。有的是在感谢夸父,没有他,就没有太阳了,更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的世界,有的是赞扬夸父的不畏艰难的精神-----学生又一次走进了夸父的内心世界,使夸父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里更加丰满了。
三、拓展古文环节,设计新颖。
在最后一环节,联系最早写夸父追日故事的《山海经》,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古文,师生今、古文对照、比较,一句一句地读懂古文。这一环节,貌似学古文,其实是在引导学生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劳动人民想象力的丰富——劳动人民就根据这样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改编出了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读到此处,再请学生读读古文,学生就很有感触了。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学生一字一顿地读来,非常标准而又略有些抑扬顿挫,真酷似古人的唱读。在充满童稚的古韵声中,我仿佛又和孩子们一起回到了古代……夸父那不成功誓不罢休的气魄显现在我们眼前!
听林老师的课有沉醉其间而回味无穷的感觉,我在享受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