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明贡生,杨彦通公裔孙,父母呕心沥血,梅、槐兄弟情深,举全家之力助梅公博取功名
(2023-12-19 14:05:30)
标签:
弘农杨氏、浦城杨氏、鄞县杨氏家谱、光溪杨招远杨氏族谱杨钧庆微信:寒江雪 |
分类: 博文 |
父母呕心沥血,梅、槐兄弟情深
97世——杨槐(公元1520--1576年),字兆卿。邦杰公次子。有传贤达。 招远县城里村人。槐公天性孝悌,勤劳敦厚。初,与兄梅公皆未满十岁时父卒,家道中落一贫如洗,遂奉母命辍学务农,以助母供兄梅公力读成名。为我宗一族中兴,高风亮节,功德无量。以孙觐光贵,诰赠通奉大夫,累赠陕西左、右布政使、南京太仆寺正卿。以孙观光贵,晋阶资德大夫。
招远彦通公二十一世孙
杨钧庆 编撰、校审
父早卒,母亲呕心沥血
96世——杨邦杰(?--1528年)。有传贤达。招远县城里村人。公胸怀坦荡,仗义疏财,乐善好施,不惜赤贫。后以子梅贵,赠奉政大夫、直隶真定府同知。以曾孙觐光贵,赠南京太仆寺卿并晋阶资德大夫。配孙氏,生子二:梅、槐。
尤其必须感恩跪谢的是,孙氏祖母终生贞操勤劳,杰公早卒,梅槐尚幼,饥寒交迫,穷困潦倒。然二子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孙氏祖母朝耕暮织,含辛茹苦,勤俭持家,惟夙心二子学业有成,虽呕心沥血,累及失明,初心不改,始得回报。明嘉靖年间,梅公才德彰显,拔举恩贡,授盱眙县知县,迁直隶真定府同知、升潼关佥事。孙氏祖母过世后,以曾孙觐光贵,追赠二品夫人。宗亲们应感恩切切牢记:六世老祖母为杨氏兴旺,子孙振振,蜚叠腾达,“心灰泪血,共抵厥成。”实乃我杨门再造之女娲。
97世——杨梅(约1518--?),字和庵。邦杰公长子。有传仕宦。招远县城里村人。约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举恩贡,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授南直隶凤阳府盱眙县知县,任满后迁直隶真定府同知、再升潼关佥事(正四品)。
梅公宦海九年,在任时励精图治,兴利除弊,不媚权贵,两袖清风,仁慈爱民,心系民生,捐资助学,政绩斐然,民立碑刻石以彰功德。因厌烦官场,于万历九年辞官回乡颐养天年。回乡后扔心系民生,济貧救苦,博施不倦。后以子焌贵,诰赠奉政大夫。载邑志人物传。
梅公晚年将其家产一分为二,梅公十一子均分一半,另一半全给其弟槐公独子州牧,足见梅公之德堪为世范。
配徐氏,诰赠宜人、赵氏,诰封宜人,副室周氏、张氏,生子十一:熠、炫、焞、焌、烛、煊、灼、炳、爟、爚、炤。
梅公墓在罗峰赵家庵村西卧牛岗南河北岸,祭田14亩。墓地原址在龙王水库大坝中部(墓于1958年修龙王水库被毁无存)。 分支详见《招远杨氏族谱》。
钦赐祭葬,槐公墓在今梦芝街道路家河村南,路家河水库(水库于1958年修建,墓地被毁无存)大坝中部向西约60米的水库中,当时墓地祭田36亩,中心墓地两亩多有墙垣。守墓人姓秦,最后的守墓人叫秦大田。明累赠槐公资德大夫墓碑现存招远市文物管理所珍藏。
配刘氏,诰赠太淑人、累赠二品太夫人,生子一:州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