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学习】京剧声腔板式·西皮二六 [转]

标签:
西皮二六西皮原板唱腔斩黄袍杂谈 |
分类: 京剧学习 |
京剧声腔板式·西皮二六
央视国际 2004年02月24日 15:57
http://www.cctv.com/opera/20040224/images/101413_zheng1.jpg[转]" TITLE="【京剧学习】京剧声腔板式·西皮二六 |
|
本节内容介绍比原板的节奏紧凑、唱腔比原板简化的西皮二六。
关于二六板式名称的来源一种说法是:二六板式由过门而命名,因为这个板式的过门旋律是十二板的长度,十二是由两个六组成,故称为“二六”。另有一种说法是这个板式的节奏不快不慢,属二流节奏,叫白了成了二六。
先介绍带十二板过门的旦角二六唱段。《别姬》“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这段二六就是带大过门的旦角二六板式的唱腔,它没有高腔,音域较低,从演唱角度讲,这种板式的演唱比较轻松省力。
旦角西皮二六板式的上、下句的落音,在保持原板上句落“6”,下句落“5”的前提下,也有所发展变化。比如《别姬》一剧中的西皮二六,第一句“劝君王”这个上句的落音不是原板常见的落音“6”,而是落在了高音“1”上,从句头的“劝”字、和“听”字的中低音区,旋律是向上行进,变化成落高音“1”的,旦角二六的这种唱腔很多见。其他的几个上句都保留了和西皮原板相同的、上句落“6”的特点。旦角二六的下句落音,和原板一样是“5”和“1”。
http://www.cctv.com/opera/20040224/images/101413_zheng2.jpg[转]" TITLE="【京剧学习】京剧声腔板式·西皮二六 |
|
二六板式的起唱形式有三种:上面介绍过十二板的起唱形式,用得最多的是“碰板”的起唱形式,既只用一拍时值的“小垫头”就起唱腔。第三种起唱形式是从其它板式转接而来。
西皮慢板是在西皮原板的基础上,用延申、加花 、扩展手法而形成的板式。与其相反,西皮二六则是用浓缩、简化、加速的手法,演变出的一个板式。西皮二六这个板式的特点是:和原板一样也是2/4的节拍、一板一眼的形式。从总体上看,二六的节奏虽属中速节奏,但比西皮原板紧凑,字多腔少,要快于原板。
西皮二六改变了原板唱腔“眼起板落”的格式规律。二六板式的唱腔规律是:第一句不是从眼上起唱,而是“板上起唱”,下面其余的各句才是从眼上起唱,二六板式紧缩了唱腔,演化成了二六板式“唱腔落眼“的基本形态。
http://www.cctv.com/opera/20040224/images/101413_zheng3.jpg[转]" TITLE="【京剧学习】京剧声腔板式·西皮二六 |
|
二六板式的唱腔旋律比原板简化,有“字多腔少”的特色。保持了西皮原板的上、下句基本落音,在剧中常用于叙述、说理、景物描写和抒发比较快慰、得意的感情。
《斩黄袍》“孤王酒醉在桃花宫”是一段节奏较慢的老生西皮二六,一板一眼,中速的节奏,上下句落音与原板上句落“2”,下句落“1” 完全相同。第一句“孤王酒醉”是从板上起唱的,面后的各句都是从眼上起唱。每句唱腔的尾音都落在眼上。句与句子之间没有大过门,只用小垫头连接下一句唱腔。如果说一段十句唱词的西皮原板唱段,约用五分钟时间演唱,而同样长的唱段若用二六板式演唱,约三分钟即可完成,因为二六板式的显著特点是没有大过门,没有大拖腔,唱腔简化,节奏紧凑。
http://www.cctv.com/opera/20040224/images/101413_zheng4.jpg[转]" TITLE="【京剧学习】京剧声腔板式·西皮二六 |
|
老生行当的二六板式,有“二六” 与“快二六”之分,只有老生的“快二六”才保持了西皮原板“眼上起唱”的规律,因为快二六是1/4拍子的,它把“眼上起唱”紧缩为“过板起唱”。《定军山》“在黄罗宝账领将令”、《文昭关》“伍员在头上换儒巾”都是西皮快二六板式的唱腔。《文昭关》 “伍员在头上换儒巾”这段唱腔是老生西皮快二六。快二六的速度已近似于西皮流水板,故快二六不用2/4节拍,而用1/4节拍记谱,快二六唱腔更为简化、通畅,成了有板无眼的唱腔。在“夺头”末锣后即开唱、属于过板起唱的形式,连一拍时值的小垫头都省略掉,是中快速的节奏。
老生西皮快二六板式的唱腔,与前面欣赏过的,《斩黄袍》一剧中的二六唱段相比较,节奏明显不同,快二六比二六几乎是快了一倍。尽管速度加快,但是从唱腔的结构,小过门,开唱锣经等诸方面,十分明显的看出仍是二六的板式特点。
----------------------------------------------------------------------------
京剧西皮板式之一。二六是一板一眼(相当于简谱2/4拍)的形式,是从原板发展出来的
,节奏比原板紧凑,是一种字多腔少的变化形式。二六的第一句常常是从板上起唱,很
像二黄碰板的第一句。再下面的句子,无论是上句或下句则都是从眼上开始,在板上落
句(偶有例外)。二六的句子中间一般没有大过门,最多不过有一两拍小垫头,上下句
多是连着一唱到底。因此听起来板头紧凑,强弱缓急的对比也很明显。快速度的二六,
近似流水,是一板1/4拍的形式,表达语言甚为平滑通畅。二六在京剧唱腔中是一种最为
灵活的板式,在戏中使用率很高,长于表现说理、描写景物,抒发比较快慰、得意的感
情及匆忙急切的情绪等。
二六名称的来源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指它在开唱前有时用一个大过门共十二板,二六十
二,故称为二六板。也有人说二六即是二流,就是宽慢的流水板,因为二六和流水非常
近似,二六再进一步紧缩就是流水板。二说可以并存。
二六的用途广泛,老生戏如《定军山》中黄忠唱的“师爷说话言太差”和“在黄罗宝帐
领将令”、《斩黄袍》中赵匡胤唱的“孤王酒醉桃花宫”、《空城计》中诸葛亮唱的“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等。旦角戏如《霸王别姬》中虞姬唱的“劝君王饮酒听虞歌”、《
锁麟囊》中薛湘灵唱的“春秋亭外风雨暴”、《武家坡》中王宝钏唱的“指着西凉高声
骂”等。小生戏如《辕门射戟》中吕布唱的“看过了花笺纸二张”、《白门楼》中吕布
唱的“我一见貂蝉女性如烈火”等。花脸戏如《断密涧》中李密唱的“李密闻言无定准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