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剧学习】劝君王饮酒听虞歌——《霸王别姬》

(2011-02-21 23:28:06)
标签:

文化

分类: 京剧学习
劝君王饮酒听虞歌

石英

    

  这是京剧《霸王别姬》中一段“西皮二六”的首句唱词,表现的是西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已成四面楚歌之势,他的爱妃虞姬为了安慰他,劝其饮酒,由她舞剑助兴。实则这时她内心凄怆,知无力回天,清秋深夜,更觉悲凉。但此女深明大义,决意自殉,一曲《夜深沉》,奏出千古深情。

    虞姬此人,有名字又无名字,想必是一个虞地的女子,此时正当妙龄。其夫君也很年轻,在京剧舞台上却是个大胡子,给人的错觉以为是上了一把年纪,其实按现在年龄段,他还不失为一个青年将领。此公有绝对年龄优势,自称“力拔山兮”,虽未见他将华山扳倒,却将偌大的秦王朝挟在肋下又掼在就地,他打进咸阳,曾在阿房宫举火,烧焦了秦朝15年,而他的美髯(如舞台上所表)却安然无恙。

    这位妙龄女子随夫主征战,显然不是一只光会蹦来蹦去的金丝鸟,当然垓下也不是鸟笼,营帐拒绝“住别墅的女人”。她能在夫君一筹莫展时,微笑中抑泪舞剑,最后时刻饮剑香消,为使夫君免除拖累,以便轻骑赴江东再起。剑能断魂,情难断。

    而在垓下,霸业乌锥尾上飘走,人性却在马嘶中升华。那位曾有过“破釜沉舟”壮举的自负的“霸王”,别姬时刻也必有许多缱绻。我以为,此公以往堪可矜夸的功业不如此际的一首《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今有人讥之为自嘲,我品之仍不失为慷慨悲歌。

    当然,后人尽可评判此人的种种失误。如:坑杀赵卒20万;鸿门宴失却良机;荥阳城功亏一篑,等等等等。也许后人总是比前人明白,却疏忽了最致命的一点:鲁莽终归玩不过无赖。

    我总觉得:此人得之于年龄优势,又失之于年龄弱势:以30岁的血气方刚对50岁的厚颜老辣,便由强而转弱,恃勇者可叹!

    倒是他身边的那个女子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她未必有辅佐夫主成就霸业的强烈意识,却比历史上那几个有名的干政皇后更不使人觉得讨厌,如今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南)有虞姬墓在焉。此墓是真是假不能验看,但史有其人是无疑的。见此墓冢再思其人,更觉非等闲之女流。虽然,她自刎以促夫君再起的用心未能实现,但“大义”可赞。

    上述那句舞剑助酒的唱词在后,在这之前还有一段首句为“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的西皮南梆子,两段组成为虞姬在此剧中的基本唱段。我童年时在山东家乡跟票友学过,后来又随唱机学过梅兰芳先生的名唱,但至今也未得梅大师精髓之一二。

    不过,毕竟是京剧使我开始认识这段历史,也结识了霸王项羽和虞姬这两个人物。这些,对我来说却是早于史书的。可见京剧的益处还不仅仅是一种国粹艺术的鉴赏。

    为了“亲临其境”,不久前我专程去了一趟垓下古战地,夜车去,只留一日,又夜车返回。相熟的朋友笑我傻。傻吗?看怎么说,只要是愿意的,傻也高兴。


《生活时报》 2001年3月20日

 

 

补充知识: 西皮

西皮是戏曲腔调。明末清初秦腔经湖北襄阳传到武昌、汉口一带,同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而成。在京剧、汉剧、徽剧等剧种里,西皮都同二黄腔调并用,合称“皮黄”。在湘剧、桂剧等剧种里,西皮又称“北路”,同二黄称为“南路”相对,或合称“南北路”。京剧西皮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二六、快板、流水、散板、摇板、回龙等板式。同二黄相比,西皮一般较为高亢刚劲、活泼明快。又有反西皮腔调,也包括二六、摇板等板式。

 

戏曲腔调。初秦腔经湖北襄阳传到武昌汉口一带,同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而成。在京剧

 

汉剧徽剧等剧种里,西皮都同二黄腔调并用,合称“皮黄”。在湘剧桂剧等剧种里,西皮又称“北路”,同二黄称为“南路”相对,或合称“南北路”。京剧西皮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二六、快板、流水、散板、摇板、回龙等板式。同二黄相比,西皮一般较为高亢刚劲、活泼明快。又有反西皮腔调,也包括二六、摇板等板式。

 

概况  西皮是京剧的主要声腔之一。西皮的曲调活泼、欢快,唱腔刚劲有力、节奏紧凑,非常适合表现欢乐跳跃、坚定、愤懑的情绪

 

西皮的板式有:原版、快板、慢板、流水、导板、散板、滚板、摇板、二六、回龙、快三眼、娃娃调、反西皮等等。

 

关于西皮二六板式名称的来源一种说法是:西皮二六板式由过门而命名,因为这个板式的过门旋律是十二板的长度,十二是由两个六组成,故称为“二六”。另有一种说法是这个板式的节奏不快不慢,属二流节奏,叫白了成了二六。

  

先介绍带十二板过门的旦角二六唱段。 《别姬》 “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这段二六就是带大过门的旦角西皮二六板式的唱腔,它没有高腔,音域较低,从演唱角度讲,这种板式的演唱比较轻松省力。

旦角西皮西皮二六板式的上、下句的落音,在保持原板上句落“6”,下句落“5”的前提下,也有所发展变化。比如《别姬》一剧中的西皮二六,第一句“劝君王”这个上句的落音不是原板常见的落音“6”,而是落在了高音“1”上,从句头的“劝”字、和“听”字的中低音区,旋律是向上行进,变化成落高音“1”的,旦角二六的这种唱腔很多见。其他的几个上句都保留了和西皮原板相同的、上句落“6”的特点。旦角二六的下句落音,和原板一样是“5”和“1”。

  西皮二六板式的起唱形式有三种:上面介绍过十二板的起唱形式,用得最多的是“碰板”的起唱形式,既只用一拍时值的“小垫头”就起唱腔。第三种起唱形式是从其它板式转接而来。

西皮慢板是在西皮原板的基础上,用延申、加花 、扩展手法而形成的板式。与其相反,西皮二六则是用浓缩、简化、加速的手法,演变出的一个板式。西皮二六这个板式的特点是:和原板一样也是2/4的节拍一板一眼的形式。从总体上看,二六的节奏虽属中速节奏,但比西皮原板紧凑,字多腔少,要快于原板。

  西皮二六改变了原板唱腔“眼起板落”的格式规律。西皮二六板式的唱腔规律是:第一句不是从眼上起唱,而是“板上起唱”,下面其余的各句才是从眼上起唱,西皮二六板式紧缩了唱腔,演化成了西皮二六板式“唱腔落眼“的基本形态。

  西皮二六板式的唱腔旋律比原板简化,有“字多腔少”的特色。保持了西皮原板的上、下句基本落音,在剧中常用于叙述、说理、景物描写和抒发比较快慰、得意的感情。

  《斩黄袍》 “孤王酒醉在桃花宫”是一段节奏较慢的老生西皮二六,一板一眼,中速的节奏,上下句落音与原板上句落“2”,下句落“1” 完全相同。第一句“孤王酒醉”是从板上起唱的,面后的各句都是从眼上起唱。每句唱腔的尾音都落在眼上。句与句子之间没有大过门,只用小垫头连接下一句唱腔。如果说一段十句唱词的西皮原板唱段,约用五分钟时间演唱,而同样长的唱段若用西皮二六板式演唱,约三分钟即可完成,因为西皮二六板式的显著特点是没有大过门,没有大拖腔,唱腔简化,节奏紧凑。

  老生行当的西皮二六板式,有“二六” 与“快二六”之分,只有老生的“快二六”才保持了西皮原板“眼上起唱”的规律,因为快二六是1/4拍子的,它把“眼上起唱”紧缩为“过板起唱”。

《定军山》 “在黄罗宝账领将令”、 《文昭关》 “伍员在头上换儒巾”都是西皮快西皮二六板式的唱腔。 《文昭关》 “伍员在头上换儒巾”这段唱腔是老生西皮快二六。快二六的速度已近似于西皮流水板,故快二六不用2/4节拍,而用1/4节拍记谱,快二六唱腔更为简化、通畅,成了有板无眼的唱腔。在“夺头”末锣后即开唱、属于过板起唱的形式,连一拍时值的小垫头都省略掉,是中快速的节奏。

  老生快西皮二六板式的唱腔,与前面欣赏过的,《斩黄袍》一剧中的二六唱段相比较,节奏明显不同,快二六比二六几乎是快了一倍。尽管速度加快,但是从唱腔的结构,小过门,开唱锣经等诸方面,十分明显的看出仍是二六的板式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