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第一次校本教研活动——基于单元整组教学的团队赛研暨信息化2.0培训展示
| 分类: 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
|
项目名称 |
语文教研活动 |
项目负责人 |
李美娟 |
|
活动时间 |
2022.3.31 |
活动地点 |
录播教室六(1) |
|
活动主题 |
基于单元整组教学的团队赛研暨信息化2.0培训展示 |
主讲人 |
王雨 |
|
参加对象 及参与率 |
苏德水、方子怡、卢灵敏、李美娟 |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一、王雨老师执教《两小儿辩日》 教材分析: 《两小儿辩日》是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以短小而富有趣味的篇章,勾连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本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精神”,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本课文言文,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阐明某个道理,深入浅出引人深思。《两小儿辩日》全文共分七个自然段,篇幅短小,故事简单,构思却颇具匠心。开头以无名小儿与“圣人”孔子对举,其地位和学问的对比本应高下立现,但作者通过一个“辩”字为后文制造了悬念。文章随后以人物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依据,紧扣“辩”字,有观点,有事实依据,增强了辩论性。随着两小儿对话的结束,孔子“不能决”,将开头处的悬念一笔击破,结尾有无尽余味。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此前已经学过《杨氏之子》、《伯牙鼓琴》等文言文,已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但积累还不够,要独自理解一篇文言文还有困难,所以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的朗读,能否正确地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本年级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因此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道理将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学习目标: 1.能顺畅、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说说故事内容。 3.知道两个小孩的观点和说明观点的理由。 4.学习古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1.能顺畅、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重点) 2.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说说故事内容。(重点) 3.知道两个小孩的观点和说明观点的理由。(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说说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2.教写“辩”。 板块二 自读课文,梳理课文 学习活动一: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交流: 1. 请生读,相机指导停顿。 2. 齐读。 3. 出示句子,请生释义,师相机指导。 4. 分角色朗读(提示加上语气和动作) 板块三 提炼观点和理由,发现小儿优点 学习活动二: 在表格中填写观点和理由。思考: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1.交流表格内容 交流发现:都先提出观点,再说明理由;都联系了生活中的现象; 2.质疑:为什么针对一个问题会有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呢?(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3.评价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质疑、留心生活…… 板块四:关注起因、结果,发现孔子品质 过渡语:这个故事中除了两小儿,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他便是孔子,关于孔子你了解多少? 1. 生交流对孔子的了解,引导发现孔子与两小儿身份地位悬殊。 2. 出示第1段,请生读,释义。 3. 出示6.7段,请生读,释义。 4. 思考:为什么“孔子不能决也”,你怎么看待“孔子不能决” 5. 评价孔子:实事求是 板块五:交流启发,拓展科学知识 1交流: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思考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也许会有更多发现;平时要多观察生活;敢于质疑别人的观点;面对任何事情要实事求是) 2. 拓展科学知识 板书: 二、阐述设计理念 《两小儿辩日》是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以短小而富有趣味的篇章,勾连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本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精神”,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关注人物对话的方式,紧扣“辩”字,分析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依据,有观点,有事实依据,增强了辩论性。 三、集中研讨 语文组老师结合王老师的课,进行了研讨,各抒己见。 李美娟:六年级学生已基本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此学情基础,王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思考,真正做到了“学为中心”、“以生为本”。 方子怡:学习文言文,反复诵读是最主要的方法。学习本文仍应注重指导朗读。两小儿的语言、对话描写是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应注意范读、领读。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力争达到当堂背诵。 苏德水:对于课文中涉及的科学常识,可以布置学生课前作业: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一天之中有无变化?为什么早晨太阳看起来大些,中午却看起来小?为什么早晨感觉凉些,中午热些"等问题,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以降低教学难度。
|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学习文言文,反复诵读是最主要的方法。学习本文仍应注重指导朗读。两小儿的语言、对话描写是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应注意范读、领读。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力争达到当堂背诵。 |
||
|
过程确认 |
职能部门负责人签字: 林玮倩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