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湖、马湖县、马湖江与马湖营

(2021-02-13 12:31:42)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马湖是一个湖水面积7.32平方公里的高山深水湖泊,位于四川凉山州雷波县东部。有人依《宋史》所说:马湖是嘉定九年“二月辛亥,东西川地大震四日。”而形成的。其实马湖早唐代的史料中就已有记载。专家考证:在唐代以前,马湖因古黄琅河被堰塞而成,开初古黄琅河在堰塞后,还有水流流向东边的金沙江,只是宋嘉定九年的大震,才让古黄琅河的地表水断流。如今马湖只见来水,不见外流,而湖水却长期稳定在一个水平面上。雷波当地文史爱好者调查分析后认为:其原因是马湖东南面地下深处有暗流通向金沙江。

马湖取“马”为名原由,多传说此湖出“龙马”之故。其实,该地区出一种马,古代叫“笮马”,近代叫“建昌马”。建昌马虽不及蒙古马高大,跑平地的速度快,但其在山地行走时极具赖力,且能负重,深受当地民众喜爱,称其为“天马”、“神马”。马湖取名的“马”,应当非建昌马莫属。

“大凉山”是凉山州北面的山地,海拔在20004000米之间,为彝族人民重要的聚居地之一。这里不仅有许多关于孟获的故事,还是筇竹的主产地。张骞使大夏见筇竹杖,陆游在叙州见过彝人向汉人篼售筇竹,我怀疑古人所说的“剖符”的“符”,还有张骞、苏武等使节手中的节杖就是用结实、轻巧、外观大方、奇特的筇竹做的,不然汉语成语的“高风亮节”就不好解释了。汉族人的筇竹文化之源就在大凉山这个地区,马湖就在大凉山的东面,马湖地区不仅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而且处在与汉族地区交往的要道之上,诸葛武侯所说的“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泸水就在这个地方。不排除这里是南丝绸之路、宋代茶马互易的一个点,所以三国蜀汉时就在此设置了以马湖为名的“马湖县”。马湖县县衙驻地就在今天雷波县马湖西边的黄琅镇。马湖县辖地范围当是今金沙江下游两岸各县。

马湖县东南的金沙江在远古时并不叫金沙江,《水经·若水注》:绳水又径越巂郡之马湖县,谓之马湖江。马湖江的叫法一直延续到近代。

马湖江一带,在唐宋时是与南绍国的边界地区。并组军以守之。该军队就名为“马湖营”。今该处的马边、峨边、安边地名,曾是以此为边界的历史遗存。明代此边界虽不存,但为羁縻各民族,除实行土司、屯政制度外,沿江一带仍派有驻屯兵守护。

但凡马湖营兵丁征战驻扎过的地方,如果当地无地名,或当地地名不显,民间多以“马湖营”为地名,或取“马湖”二字为地名。也可能有以“马湖营”衍变的地名,如眉山市东坡区的正山口有一个叫“马营”的村子。在马营村考察时,当地群众说:是一位姓马的营长曾带兵驻扎于此。还说本村还有一个名字叫“胡营”。查该村姓氏,既没有马姓,也无胡姓,而是以“詹”为大姓。因为此地多有以姓氏为名的“某姓营”(某姓营为明代在四川实施屯田制的遗存),故而另疑其该村名源于马湖营的兵丁曾于此驻扎过。该地正山口以西有一山寨,在此有道路通四方,其中有翻长秋山直达蒲江县寿安重镇的道路,因而正山口极具军事意义,在此驻兵是很必要的。

据有关专家考证,马湖营指挥机关驻地,开初设置在今天屏山县县城处,后设置在屏山县新安镇境内。以马湖营指挥机关驻地为中心,现存以“马湖”为地名处及史料记载,马湖营主要活动范围,大致北到邛崃、南到西昌、东到泸州一带。一些省份内也有以“马湖”为名的地方,马湖营兵丁是否曾到外地外省参战过?因为目前未见到相关证据,不好说。

本文2021年春节疫情宅家时而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