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校《慎公叙》(草稿)

(2020-08-05 11:04:22)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慎公叙

                                                            刘慎

提要重庆市万州区熊家镇猪(朱)羊坝董家岩刘氏。民国十年(1921)木刻刊印本《续刘氏族谱》中,载有“慎公叙”一文。该文是继简阳傅迪吉“五马先生自叙纪年”、遂宁张“烬余录”等文现世之后,新近发现的亲历者亲书,记叙明未清初四川那场战乱的文章。“烬余录”一文亲书者张系清廷定鼎之后的受益者,故其言多有忌讳,但其字里行间,仍不时有真情可识。“五马先生自叙纪年”一文亲历者傅迪吉所述情真意切,无甚忌讳,故此文于民国时才能初现于世。刘慎系当年川东反清复明军事势力的重要将领谭弘的长女婿,少年起就一直生活在谭家,受潭弘影晌极深。其所叙“慎公叙”一文,虽于战乱的记叙较为短微,由于当年亲身参与了“反清复明”的军事行动,其经历与其他亲历者有所不同。傅迪吉在“五马先生自叙纪年”一文中对川内各崇明势力的记叙均属外像,而“慎公叙”中对这股“人心尚有王法礼义”军事势力的记叙更为直接。“慎公叙”所述是对亲历者多类著文内容的极为重要的补充,属任乃强先生所分的第一类资料。

刘慎虽降清,并得以获释,但在“慎公叙”中仍有为当时社会所必须忌讳之言,故此文在民国年间才可能现世。校注文中“〔〕”内的文字及标题,应是慎公后人所加。

 

余祖籍楚之兴国1,于明泰祖2时,普隆公迁移万县猪羊坝白水溪下马3。至六世祖讳仁,字东峰。祖婆骆氏,葬后池坝佘家塆4。生三子,长三恕、次三章、次三锡。三恕乃大来叔5之曾祖,三锡无后,三章即余之高祖也,夫妇葬铜盆山。曾祖讳四德,祖母许氏,葬高梁铺。祖父讳五纪,字象玄,生于明万历己卯(1579)二月初二日申吋,祖母向氏,葬狮子山。余父讳六吕,字冲和,生于万历丁未(1607)年五月初四日。余母毛氏生于已酉年十二月十五日。余生崇祯癸酉年(1633)五月二十七日寅时,庚辰岁聘定龙王坝谭公讳弘6],字士心之长女为室。生于甲戍年九月二十二日亥时。余弟兄四人不幸慈母于壬午年六月见背。甲申孟春继母王氏亦逝,幼弟逢年、小密二人相继夭折。

甲申(1644)三月,大贼张献忠入蜀,劓鼻、砍手,屠毒生灵,全川殆尽。余同三弟随继外祖王时志走河江、进小河、仁怀县7得免。余父同伯父〔即六奇〕走后乡幸获免。惟祖走北墙遇贼,行囊、仆婢尽失,仅得全生。余弟兄归万,才奉祖父居后乡,一家骨肉又得团聚。 

乙酉(1645)春,又遇十三家姚黄贼蹂躏地方,只得携家南渡。是时,县治亦迁南,人心尚有王法礼义。

丁亥(1647)夏,有忠州胡云凤渡贼过江,南边又成羹粉。余父子祖孙,逃难大坪得免。本年八月,回县至观音铺岩8上居住,天城9系岳父兵马屯札。九月,肃王贝子10王统大兵至万,水陆俱被岳父及李二将所败,舟舡打烧殆尽,满兵由西路遁归,在分水11札营三日。余偕三弟随父日潜夜归,不知几许苦楚,非笔墨所能尽述。

迨满兵退后,一无所有,日食维艰。仅存二百余金。岂知岳父官兵尾后追赶,一时不分皂白,将银抡去。余思此项银两既失,全家之性命何望?于是独追二十里,旋有庄丁数人赶到,渠辈将银还其三分之一,余即携众归,交其祖。次日,祖遣余至县,达知岳父追银及到县,适朱藩部12亦抵万江。

岳父为藩台戌旗总镇。次日,有进取重庆之役,命余同往以便途中查追。岂意分别祖父之日,乃永诀之日也。书之泪盈笔楮。斯时余尚髫年,言迟腼腆,流离尾琐大异寻常。岳父见而喜之,即焕然一新,遂随取渝城、泸州,复取阆中不克,师旋。

戊子(1648)春,方回万。始闻余父逝于分水张家塆,殡屋后。三弟随祖往下流。向姑娘13接坐,祖亦在此病故,浅殡。奈余幼小无人,且荒饥之极,处处杀人,万难趋往亲视,日逐血泪而已,终天之恨从兹始也。

岳父往天马山14,缘与五内兄讳天图者毕姻,岳父母移出天城。本年十月十五日忠路司16窃劫天马山,余跳悬岩复得脱。

戊子、己丑(16481649),粒米如珠,四方之人所食者草头、草根、人肉、龟蛇。伯父于龙王坝觅米余硕,移家天城途中,被谭二侯15官兵所刦,全家罹害,三弟随余无恙。

己丑(1649)仲冬,余方毕婚。庚寅始得开屯。辛卯稍有起色。壬辰又遭大早颗粒未收。命三弟往长滩井16买盐易米,到长滩井得病。次日顾人背回,抵家即安然而逝也。嗟嗟!离乱以来,父子祖孙、叔侄兄弟,一家分散,惟余弟兄二人是依,今年又夭亡,仅余孤身一人,言之伤心,痛裂五内,是以伶仃。独于先父之安殡处无可稽考,风木之悲,何以慰先灵于地下。

自甲申至壬辰九年,千磨百折、溺水投岩、兵燹之患、饥寒冻馁、无不备尝,故不遑奋志诗书。癸巳至戊戍冬,地方稍安,衣食颇足,此明季时所历之事也。

乙亥(1659)春,投诚本朝,海晏河清。余思吾家原系书香忠厚世传,立志攻书,受业于先师胡禹锡,欲以诗书售市,继先人之业。不知岳父已将余题总兵矣。余知而不乐,再欲奋读,不惟岳父拂然,而总督李17亦不准考,只得弃书就武,自入罗网。后来几经死地,赖先人默佑,得保无虑。虽己亥至癸丑,衣食较前颇裕。庚子春,葬母吊岩。秋又迁祖父之柩,葬于观音岩。兼以八子二女婚姻功名之累,几女债多,故所入不敌所出。

甲寅(1674)春,平西王〔吴三贵15也〕变。岳父受其威逼,余亦胁从在内。离家六载,披坚执锐,屡多冒险焦思劳苦,靡有宁息。余驭兵颇严明,从未纵兵害及百姓。其他细行不能殚述。即丙辰(1676)在郧阳府相持九个月,岳父营头众多将银赎牛赎驴,给还百姓不知几许。而江氏〔谭侯侧室〕之亲,于陕西商南县掳幼妇一口,颇有姿色。其舅来取,余查追即还,拨兵五名护送归家。又于河南锡川县掳掠妇女十六人,余知即挐追在营二十余日,从未萌一点苟且之心。星驰差人持文于本县,取各家亲人到营,拨兵三十名护送归家。此天地鬼神所鉴,若口是心非,稍涉一毫勉强,则永坠地狱,而不能超生也。后奉委镇兴安18数载,兢业自守。全人夫妇重圆、父子团聚、罢贪官、黜污吏,为国为民,仁声远播。余思虽任武夫之事,而清白之良心未可丧。况余由困而亨,从颠沛中历尽苦境,敢不为好事行方便,而与子孙培久远根本乎。迄今建祠刋石口碑载道〔指兴安而言〕非余阴德彰明较著者哉。

庚申(1680)春,滇黔势溃,岳父调余归里,复率众投诚。地方官吏以刀笔之士弄其文墨,本营兵将激变,四下蜂起。岳父偕内弟天秘知势不能挽,只得附众。复又与本朝相拒半载〔指归天城,复变而言〕。岳父于是冬病故,人心因之瓦解。至辛酉(1681)新正弃城抛家〔指辛酉正月初五日,谭侯兵拒敌云阳县,此日败归,弃天城逃走言〕,偕天秘走桃花洞〔太平县18地名〕,立志淹没深山,以为死得其所。时楚提督徐素19与岳父交好,屡交誓书,差员登请。余思提督汉入也,且诚意恳切,纵不能保我一家,而众多子孙得全其半,亦是善后良谋。爰与内弟谭天秘,分别束装至夔,谒见提督。而一段披诚优待之心始终未尝。稍懈,是冬,随众移楚。

壬戍(1682)三月,奉旨解京,居禁中百日。几经议决,俱赖宽仁宥免。于本年十月遣戍辽阳。次夏,长子之良、五子之厚复至,相随年半以来,所谓素行富贵贫贱、患难夷狄,惟余经全。甲子(1684)夏,率五子先归湖广。长子亦相继而还。只各遗子在彼,系甲子秋冬所生尔。时先室虽已染恙,夫妻母子又获重逢,喜出望外。

乙丑(1685)春,率三子〔即之向也〕归里,谋接家口回乡,五月始就,及三子复至澧州,先室病已沈重,于七月二十四日病故。仲子乃扶柩并家口,仲冬始归家。余之怅恨更不堪言,回忆膝下儿孙数十余口,俱获免于颠险之际,当风鹤未定之日,又得团聚归里,非天地祖宗默佑,何能有此完福?但以先室病故他乡,为未足耳。忆吾先室,世家公侯纯一成性,素敦孝义,颇谙诗书,富贵中无骄傲气,诚闺中良佐,而吾邑鲜能及者。呜呼!痛哉!粧台遗恨,是余之薄福也。

丁卯(1687)冬,亲友以余老无伴,茶汤不及,诚为苦境。屡劝续弦,十分谆切。是以继娶陈公和美之女,其先亦书香,岳父之外侄女也。为人忠厚敬谨,心地平和。十年来,勤劳幸苦过于昔之使婢,且为余奔驰、甘淡薄,并无一毫怨言,亦女中之罕觏者。丙子(1696)春,一疾不起。彼亦穷困之中,不能享余子孙之养,又可伤已然此时也,命也!奈之何哉。 

有难已于怀者。余在岳父母膝下三十四年,岳母之恩不啻生母。余少时衣履皆岳母亲制,饮食起居日逐照管。且幼多孟浪,从无一言相责。离乱以来,仅余一人,若非岳父母顾复抚育,焉能保有今日。所谓生我者父母,而成我者亦父母也。今子若孙满堂,将来应有克肖者,继起书香,光前裕后,推之木本水源,皆岳父母恩德所致。一恩未报,一德未酬,愿后世子孙体余隐念,勿忘外祖父母劬劳,代图报世、联婚,以遂余之夙愿可也。岳父庚戍年(1610)十一月初七日午时生,官至持进光禄大夫而殁。岳母杜氏生于壬子年三月二十五日丑时,即今杜家洞杜时昌之胞妹,杜辰长之亲姑也。

余立身处世浑厚,慵懒无嫉妒心,无害人意。有借贷无还者,则不追索。有欺悔凌辱者,则不记怨。惟姬氏之妾,丧心堕人术中,后悔无及。存心立行十分,方便以赎其愆意,谓十功,或可以盖一过也。今余不惮烦言,将平生所历甘苦,所行功过,逐一为后代谆戒者,无非欲子若孙敦伦理、孝友、和睦培心、地辞让谦恭,须积德行善,勿自暴弃。不论富贵贫贱,皆当如此,方是传家长久之瑞气也。间有越礼犯分立心险刻者,父母兄弟伯叔当各尽其道,以理严戒之。若不听从,自有天道报应昭彰,断然不爽分毫也。至于不禄之日,子若孙不可厚治丧仪,只用寸板为槨。昔余父因乱只以寸板浅殡,至今未获厚葬。余真生不能养死,不能葬之大罪人也。岂忍受子辈厚礼安厝乎?敬守余言,俾余九泉之下或可少释不孝之罪,便于见先人也。勿谓世人议论,负余之嘱。余今得善终故里,较之万人坑奚,啻天渊之隔,生平足矣,又何恨哉。予若孙遵之是诚孝也,逆之岂不反违父命乎。

 

注:

1]“兴国”即兴国州,今湖北阳新县。

2]“明泰祖”即明太祖朱元璋。

3]“万县猪羊坝白水溪下马”

4]“佘家”?

5]“大来叔”,刘慎的堂叔父。

6]“龙王坝谭公讳弘”,“龙王坝”今?。“谭公讳弘”初为万州一带地方武装势力首领。明末清初为“反清复明”军事势力首领之一。

7]“河江”今四川合江县。旧“仁怀县”含今贵州仁怀市、赤水市。县治在今赤水市,旧属四川辖地。“小河”在今合川县南先市镇与贵州赤水市间。先市镇西南的古道上,有一个小地名为“小河子”的地方。

8]“观音铺岩”?

9]万州“天城”即天生城,宋抗元军城。位于万州城区东北二公里天城镇境内。

10]“肃王贝子王”清初铁帽子王之一,第一代肃亲王豪格。

11]“分水”,今万州区西北分水镇。

12]“朱藩部”?

13]“向姑娘”,刘慎祖母向氏娘家的女子。

14]“天马山”位于万州区白羊镇。、

15]“谭二侯”?

16]“长滩井”?

17]“总督李”?

118]“吴三贵”即吴三桂。

18]“太平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南瓜
后一篇:帽儿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