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帖式
(2018-11-30 12:00:38)
标签:
文化杂谈 |
原成都市金王街小(中)学多在东糠市辖区范围内招生,其中“笔帖式街”的学生也属招生范围。我教过的同学中,如罗敏等好几位同学都是家住笔帖式街。过去一直误以为这条街是专卖文房四宝的。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提到“慈禧太后父亲名叫惠征,在吏部任笔帖式。”不禁想到东糠辖区的这条“笔帖式街”。上网一查,原来“笔帖式”是满语的音译汉字,指在清代官府中担任抄写公文的人员。他们的办公事的地点也就叫“笔帖式署”。干“笔帖式”工作的人官阶极低,但权力的后劲极大。原因,一是清代上报公文必须是满汉文字都有,不精满、汉文字和可靠的人是不可担任此职务的,其各种能力是不可低估的。二是在抄写公文中,深知上、下官府内情和机密事、暗悉官场潜规则、熟知人情事故,这为他们今后平步轻云铺垫好道路。
“笔帖式街”是目前所知的成都市唯一的一条,以满语音译汉字的一条街道。
前一篇:[转载]舒姓来源之说
后一篇:明末清初四川境内虎豹横行之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