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县董氏入川始祖董伯彪行谊[1]

(2018-05-04 08:18:35)
标签:

历史文献杂谈

入蜀鼻祖讳伯彪/周氏  葬巳山东向

祖湖北孝感人也,为四川武弁。成化十三年丁酉(1477),松茂蛮叛2,四川巡抚张瓒3督师讨之。公以职从征。先后破寨五十有二,降寨一百有五,展拓茂州4城池,增置墩堡,明年奏凯,留兵戍守。朝命以伯彪公为指挥副使,镇守维关5](在旧保县6之西十里金川要道。)诰授武义大夫,妣周氏诰封恭人。

成化十五年(1479),公弟伯麟7乃送周恭人及其二子至署,其明年秋,公以疾卒于任。恭人等不能归,遂落业于通化8居焉。

通化在维关东三十里汉广柔县9地。元和志:后周于此置石门镇。隋开皇六年(586),改置金川镇。十八年(598),改通化县。宋废通化县,于西三十里置保州10。明改为保县,国初移治威州11,置通化巡检司。乾隆三十六年(1771)裁巡检司。

公及周恭人并葬通化城外之文峰山下,扦乾山巽向兼己亥三分。碑石日久仆灭,文字不完。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世之铭等醵族勒铭,重竖碑碣。贡生刘剑题墓石,曰:气联仙脉绵恩远,派衍贤裔世泽长。

 

【注

1]文题为点注者编列。

2]松茂蛮叛──“松”即为明“松潘卫”。今为松潘县,“茂”即茂州,今茂县。松茂等地区为藏羌汉杂居地区,明时该地区民族矛盾一度激化,形成一时社会的动乱。

3]四川巡抚张瓒──张瓒,湖广孝感人。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成化十年(1474),由浙江左布政改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成化十四年(1478),改任户部左侍郎,漕运总督。《明史》卷一百七十二列传第六十有传。

4]茂州──州名。唐贞观八年(634)改南会州置,治所在汶山(今茂汶)。辖境相当今四川北川、汶川及茂汶羌族自治县等地。其后略有缩小。明初废汶山县入本州,清雍正后升为直隶州。1913年改州为茂县。

5]维关──又称“危关”。古关隘,位于理县杂谷脑镇日底村317国道旁。扼守着威州通往理县的咽喉要道上,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6]保县──初为保州,后为保县,明洪武六年(1373)置,治所位于今四川省理县东北薛城乡(俗称旧保县),属成都府。清雍正五年(1727)徙治今汶川县,属茂州直隶州。嘉庆六年(1801)废。

7]公弟伯麟乃送周恭人及其二子至署──“伯麟”为伯彪公弟,有一子董贤,其后世居桃坪乡及周边各地。“二子”指伯彪公的廷慧、廷智两个儿子。伯彪公后裔以桃坪乡为主要聚居地,周边县市也有不少后裔聚居地。

8]通化──即通化县。隋置、唐废。五代时仍为通化县。民国时为通化里。治所为今为理县桃坪乡。

9]广柔县──汉武帝元鼎元年(116)置,属汶山郡,辖境有今四川汶川、理县、北川及茂县、都江堰市部分地区。汉地节三年(前67),撤销汶山郡,改隶蜀郡。东汉延光三年(124),复设汶山郡,仍属之。蜀汉至东晋因之。刘宋废。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北约25公里,今桃坪乡、通化乡处。

10]威州──今汶川县西汉元鼎六年(111)时在此建绵虒(s县。西晋改绵县为汶川县。北周天和三年(568年)复置汶川县,县治仍在姜维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置维州。自宋景德三年(1006)起,几经变迁,于宣德七年(1432),再迁威州治所至岷江东岸南沟左侧古城坪(今姜维城)。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废威州。

 

【说明】

    1、原文录自“邛人一个”网上公布的《董氏宗谱》影印件。

2、因为该文所述之人和地点的缘故,故点注此文以纪念“5·12地震”十周年。

3、注的内容多从网上编辑,并参阅臧励和等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成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有关地图和桃坪乡贾氏有关资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