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2016-08-24 11:49:04)
标签:
杂谈 |
分类: 论文 |
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这门让孩子们从小便开始接触的和使用的学科,由图形、符号、数字、线条、字母等共同组成的抽象的科目,已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素养之一,自从“核心素养”的提出,将教育的重点由“知识的掌握”转移向“人的发展”,而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学生“四基”体现的有效途径。在培养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概念、发现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的培养与建立,关键手段在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没有不包含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知识,也没有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的数学思想方法,可见,数学的思想和数学的意识远比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来的更有意义。教学中,不仅应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还应努力挖掘学生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蕴藏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真真正正在课堂上喜欢看、愿意想、有收获、能生长。
一、
想在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首先应在备课时,完整地分析、研究教材,高屋建瓴,统揽全局,梳理并挖掘教材的主线和脉络,建立知识间联系,归纳、提炼出其知识的特性,有效预设,承上启下,寓教于学。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一课中,挖掘学生的认知基础,预设将分数与小数互化,再进行比较,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将未知转化为已知,数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但却可以因此直观进行比较,也为后续学习埋下了基础,这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学生将经历猜想、推理、研究等数学知识产生过程,是我们数学思维中常用的一张思想方法。
二、
当我们应以教材中知识目标为载体,按教学知识认知理论与逻辑体系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时,重点考虑的是让学生通过直观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教学结论里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以教材为素材的隐性数学思想,并以此为教学手段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运用数学思想为实质,寻找其突破口。例如四年级上册《优化》一课中,我们将目标定位于“让学生在对比中选择最优化的烙饼方法,体现运筹思想”,期待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数学上的分析、运算,得出各种各样的结果,最后提出综合性的合理安排,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再如五年级下册《倒数》一课中,我们将目标定位于“经历倒数的发现过程,多角度理解倒数的意义,渗透归纳思想”,期待学生在总结倒数的意义过程中,引导学生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从而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和性质,总结提升了归纳的思想方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