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2015-02-01 22:01:39)
标签:
情感 |
分类: 课题研究 |
利用故事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增长知识饿阶段,他们对外界的实物有兴趣感,特别是对一些有趣的奇闻趣事更是喜闻乐见。在新课导入中,如果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事物、典故等,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乐意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的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孙悟空在花果山上做美猴王时发生的故事,想听吗?
师:花果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美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了说:“太少了,我要两块。”
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十二块,分给猴3三块。
师: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吗?或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1:我觉得孙悟空很聪明。
生2:我认为三只小猴分到的饼是一样多的。
生3:我认为猴王这样分很公平,第1只小猴分到了一只饼的1/4,第2只小猴分到了一只饼的2/8,第3只小猴分到了一只饼的3/12,这三只小猴分到的饼是一样多的。
分析:一般的教师会在这里提出“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或“你认为猴王这样分公平吗?”
这样的问题。但这位教师却提出“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吗?或你有什么话要说吗?”。这个问题优于前两个问题是因为学生在思考时思路更深、更广。有效的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的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有效的创设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内含情感与态度目标,体现公平。
利用故事导入新课,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使学生们心情愉快、高高兴兴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