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苏丹卿
苏丹卿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650
  • 关注人气:2,5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蜡染技术,面临失传?大量年轻人回村守护

(2019-09-16 21:10:55)
标签:

蜡染

贵州

传统文化

分类: 旅行

当我们的步履越来越快,我们丢失的东西就越来越多。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老祖宗究竟给我们留下了多少遗产,这是一笔永远也无法评估的财富。但在今天之社会,一切朝向科技发展的时代中,这笔财富开始动摇,因为子孙后代已经在丢失或遗忘。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16/fa835c7dca744ed2b9fe7506b1a62b78.jpeg

蜡染,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它同所有传统手工艺一样,是华夏文明的符号象征。但同大多数手工艺一样,蜡染也在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严峻问题。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16/45287fb98b9c424f967f5830fa948a60.jpeg

位于贵州的安顺,素有“蜡染之乡”的美誉。藏匿于安顺的山林深处的石头寨,更是以蜡染为名的一座百年古老村落。蜡染,同扎染、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往往盛行于我国苗族和布依族之间。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16/df8b8a438f3c43db85826c8136c2a4fa.jpeg

安顺的石头寨,则是布依族聚居的地方。相传在600年前,有一姓伍的布依人到此开发逐步繁衍而成寨的。现在全寨共有200户人家,1000多口人。寨里的绝大多数妇女都会蜡染这一手工艺,但多以老人为主。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16/c6a2c4a9d1db48e59cdd1c99ea06f90a.jpeg

蜡染是一种古老染色术。根据史籍记载,在秦汉间已有染缬(亦称蜡染),六朝时开始流行,隋代宫廷特别喜爱这种手工艺品,并且出现特殊花样。但实际上,在出土的有关蜡染的文物比文献记载的还要早。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16/8c276855f8e0426fab20066efc5a3059.jpeg

但蜡染的技术,最为盛行的时期要属唐朝,当时的技艺也颇为成熟。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国的蜡染艺术被传入日本,在日本称之为蜡缬染。后来,蜡染艺术到了宋代开始衰退,却同时在南洋各地盛行起来。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16/63e3c0e4baf24665975b66da78142dc8.jpeg

但蜡染技术并非因此就被埋没在中国的历史中,它后来在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一朵奇葩。贵州安顺的石头寨,藏匿于深山老林中,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的艰苦坏境中,这里的居民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蜡染技艺因此得以保留下来。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16/21b3f9d533f845b8a0acd7e9f92f3bff.jpeg

即便是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发展如此快速的当下,石头寨依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朴生活。走进村内,会明显发现这里的特别。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16/e1f89b56414e461baf808a5d705bbe7d.jpeg

它与任何一座以“古朴原始”做宣传的古村落都不一样,虽说沿着河畔有几家客栈和饭馆,但丝毫没有掀起“商业旅游”的气息。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16/ced44f82e0c44b55a2348729eb0e77fe.jpeg

暮色下,巷子里十分安静。年迈的布依族老人坐在门口,全神贯注的在白布上画着纹路。在她们的边上,还会放着一个陶制的炭炉,炉上摆放着一个盛有蜡汁的盒子。然后用三角形的铜制蜡刀轻蘸蜡汁,在白布上精心描绘各种漂亮生动的图案。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16/630b61ae3e044e398a71c847c73a899f.jpeg

瞧着那一双双灵巧的双手,即便岁月留下了诸多痕迹,但传统艺术仍旧光彩照人。在绘完图案后,再放入蓝靛缸中渍染成蓝色或浅蓝色,最后将布入锅煮掉蜡汁。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16/c759ae987e1647e9a7ef45042767747b.jpeg

但这还不是最后一步,从锅里捞出蜡染的半成品后,再送河里反复荡涤,晾干后便成了布依族独具特色的蜡染工艺品。他们的蜡染,非常独特,除了有蜡画和染色,还有清新自然的冰纹,这种冰纹并非人工留下,而是自然生成,使整张蜡染工艺品更是清秀淡雅,富有韵味。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16/7b91568cce0b450d82b0cb7c4603b211.jpeg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布依族的传统服饰的袖子上,有一条固定不变的螺旋纹,这是与一个古老的传说有关。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16/fc7a8bb7a85f45f5aebe26bd153d1a22.jpeg

传说是一位母亲,为了救重病的女儿,在山上采了一种草药回来,布依话叫“皆皆百”。后来这位母亲将草药煎成了药汤给女儿喝下,女儿的病就慢慢好了。女儿为了回报母亲,便将这种草药的造型画了下来,并点在了衣袖上,从此这种螺旋纹就成为了布依族古老服饰的一种象征。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16/7e4b31639f064b35a29dc4bf46101ea2.jpeg

据说,为了保护并传承这门工艺,石头寨的大多数妇女都会制作蜡染,许多小姑娘们耳目渲染,在接受了时代新潮流和新文明后,依然不放弃家乡的古老艺术。据悉,她们在十二三岁起,就开始学习蜡染技术。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16/6a012e3da24a485db03a5d93bb847328.jpeg

许多到黄果树旅游(石头寨距离黄果树瀑布6公里)的外国游客,还专程到石头寨来欣赏布依族姑娘是怎样将白布变成漂亮的蜡染布的。他们更会买一些喜欢的蜡染布带回国,不论是收藏还是送亲友,蜡染的艺术不仅是走出了贵州大山,也迈向了国际。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16/3de6f6e20eb6461e8b6eff79bb09fcd9.jpeg

但石头寨,仍旧是初始的古朴模样。寨前田连阡陌,寨后绿树成荫,清澈见底的河流环绕着古寨,形成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山村美景。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16/39575a5d582b4399b2679b06dd0280da.jpeg

这里没有络绎不绝的游客身影,也有商铺嘈杂的吆喝声,几百年的老房子像是古董一般,给这座仍算得上是“与世隔绝”的村落既带来了历史的厚重感,也沉淀了艺术和文明。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16/235957f07cba4028b735c4fc2fd1d66b.jpeg

当布依族老人拿着绘制好的蜡染布于河畔清洗的时候,时光的轻柔顿时乍现,一种难以描述的美好从心底生出。古老的手工艺似乎散发着一种历史的清香,于河水中显示出蜡花冰纹的清秀。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16/2cae5522bd744691b4e7ec1412a0fd66.jpeg

虽然蜡染的文化在宋代开始衰落,但布依族的蜡染历史早在宋代就有特产蜡染布的记载。在这整座石头寨内,蜡染布的身影举目可见,或挂在屋檐下晾晒,或展现在人们的穿着上。因而,石头寨也有“蜡染之乡”的美誉。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16/ada06bce64aa478b9dc51d9351b9a86f.jpeg

如果想要了解布依族的蜡染文化,这里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去处。看着街巷里的老人,坚持传承古老艺术的模样,令人不禁感动。不论她们的身旁走过多少人,不论会有多少双好奇的眼睛看过来,历史只给予了外表的沧桑,内心的坚固却不曾动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