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开发文艺青年古城改造古街拆建 |
分类: 旅行 |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当下的伪文艺青年究竟是不是文化旅游毒瘤的根源?
这两年我去了很多地方,将自己的旅行方向集中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不论是文物还是建筑,抑或是民俗风情等等。但每去一个地方,内心就感到无比疼痛,华夏文明的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可能会在我们这一代人开始出现断层。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115/4e5243bf9e604d2c8186e68ed9f54673.jpeg
我们一直在喊传统文化要传承,先人智慧不能忘,但在这个多元化、快节奏、物欲横流、异常浮躁的年代,本需要我们年轻人去传承的东西,结果被粉饰得乱七八糟,甚至是面目全非。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115/14c7ef42522f44cf87c590358ebc60b5.jpeg
最为直观的就是那些被开发成旅游景点的古城、古镇、古村、古街等等。不论是千年的还是百年的,一眼望去尽然是文艺小清新、小资情调、慢时光、慢生活、接着则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春疼痛文字。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115/636eec99ac6e4724861fc9067a5459ea.jpeg
2019年,新年伊始的第一个旅行地选在了厦门,冬季的厦门给我的感觉是舒适的,但即便三角梅依旧开得艳丽,仍是看不到初春的希望。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鼓浪屿,我并有什么兴趣,此行目光集中在了曾厝安和沙坡尾。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115/f49bce190c7043a9865e3a30b8643c3e.jpeg
每次来厦门,我都会住在曾厝安,虽然800多年历史的小渔村已经是一个只有商铺和客栈的小吃美食聚集地,但渔村深处还有几座传统原始的闽南建筑院落,算是苟延残喘,尚有一丝生存。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115/f38a315e57934a3fb6e9d55c1473e91a.jpeg
但厦门最早的海港沙坡尾也算不上幸运,它被大范围拆除,然后改建为年轻人的文化市集,可市集里有文化呢?不,我看到的是一众网红店,有咖啡馆、甜品店、小吃店、小酒馆、花店等等。本是属于城市文化缩影的它显然被后世折磨得只剩下缩水。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115/1ae83fc6438d4f72becbca371ae5565f.jpeg
然而华夏大地,那些古村古镇古街古巷基本难逃被粉饰并包装。不论是有名气的古镇,还是没名气的古镇,一旦以保护为由进行旅游开发,几乎所有的古镇都是千遍一律:酒吧一条街、文艺小店、咖啡馆、小酒馆、客栈、小吃街等等,然后打着慢生活、慢时光的幌子吸引游客前来。要是还出了个明星到访,影视取景等噱头就更不得了了。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115/64384ff5103a4b5b9dcff38f09d91847.jpeg
但为什么这些本具有个性鲜明,文化独特的历史古镇偏偏要被如此粉饰包装呢?而且彼此之间还相互效仿,看谁火了,然后紧跟蹭热。有人曾说这是文艺青年的追捧导致了旅游市场的转向,以文艺作开场白必然会吸引大众。而这些文艺群体就是一群伪文艺年轻人。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115/cc6aa5a2282f495bb80d22548601828c.jpeg
既然是受了文艺群体的影响,那么华夏文明的精髓更应该是蓬勃生长啊。但现实给我沉重一击,文艺不可怕,可怕的是伪文艺太糟蹋东西。高级点儿伪文艺懂点儿文学和艺术,但泛泛之辈多是拿杯星巴克或者拍个眼神迷离的照片就OK了。嗯…毫无门槛!会穿会装会打扮,偶尔看看青春疼痛文学就可以了。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115/8977e57a56024a319d95bdd07950432f.jpeg
不论他们去哪里旅游,特别是云南大理丽江西藏拉萨等地,以为拍个照片,秀个大长腿,或者来个艳遇或者风花雪月就是文艺了。 文艺二字何时变得如此浅薄?但他们受欢迎啊!这是关键所在,虽然浅薄,但有市场价值。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115/b699bb7804eb49d285672a0d53418bac.jpeg
沙坡尾的历史文化虽然只有300多年,但300多年所积淀的东西已经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缩影,在沙坡尾失去功能之后将其改造成文化市集,这本身并没有错,但错在拆除再改建,虽然吸引了一帮文艺青年,也很热闹,但就怕空无一物。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115/774e2f1d5ac640789c9da786e05cb04e.jpeg
然而改建在中国已经屡见不鲜,即便是那些被视作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古城古镇也可怜得只剩下躯壳罢了。比如大理和丽江,算得上是中国最文艺的两个地方吧,可古城的历史感早就没了,原住民一旦离开,商业一旦扑进,灵魂就死了。游客最后看到的歌舞也只是表演性的东西。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115/545688ef453741ce8c818423236759bb.jpeg
而在这些商业中,文艺是大头,必须要有潮流的东西才能吸引大众,管它是否鄙俗、粗制滥造、充满谬误、以假乱真等等。人们对于历史、对于文化,包括传统风俗习惯等等已经不那么积极,尤其是大把的年轻人,把文化遗产多是归为文化糟粕,然后满腔热血的扬言要接受新潮流,新思想。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115/de6e81550e444e71ae7707fc333b7339.jpeg
于是,“游客的天堂”、“网红打卡地”、“拍照胜地”等等旅游风情景点全跑出来了,其中的历史内涵、文化意蕴、本土气质以及个中独特的精神都被粉饰掉了。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115/0f44eb69da834dfa95cc70705fe5f2bc.jpeg
不论南北,一个地方一旦失去了原有生活的形态,丧失了原有的民俗和风情,这个地方基本上就是一座没有生命的空城。五千年历史的文明积淀却在这个快速发展的21世纪面临生死存亡的难题。难道这真他人所言:社会在进步,存在即合理,与伪文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