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长城发现明朝文字砖,国外背包客带着帐篷睡袋来探险

标签:
文字砖明朝野长城背包客探险 |
分类: 旅行 |
第一次让我真正感受到长城的了不起是在金山岭长城寻找文字砖那一段。秋初的清晨,阳光洒满世界,眼前的万里长城呈现了一段废墟,这像是巨龙的伤口,不断被风化,成为历史不可抹去的记忆。 在见证了修复后长城的壮美之后,眼前的废墟是如此真实,如人们常言的“野长城”。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8/17b9ef007b8748f99582c30229b8bc76.jpeg
它在我内心卷起一阵巨浪,这使我更加坚定了寻找文字砖的决心。文字砖是金山岭长城三绝之一,另两绝是挡马石和障墙。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8/35d57740a8754ca39cb4a50044e8e587.jpeg
当斑驳的城墙以一种历史风貌出现眼前的时候,我如探险一般的发现了古老遗迹。这与修复过的长城完全不一样,它有风吹雨打的痕迹,更有历史和岁月的色彩,它充满了伤痕,虽然架构完整,可 放眼望去,断壁残垣的苍凉绵延不绝。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8/e7e3224319fa48d1bd3a71c8f9605bd5.jpeg
世界顿时充满空荡与寂静,脚底下这些风化砖石如骨灰一般被遗忘尘世,无法弥补的缺口似乎还原了历史的真相。但这一切却是如此暴露在苍穹之下,本该秋高气爽的世界里,考古时的探险与遗憾油然而生。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8/a12bc2cb6efc48938981e8202b99b01f.jpeg
古老的障墙和挡马石也全无踪迹(在明长城其他地段仍是完整遗存),这些像是屏障一样的墙铸造在陡峭的位置上,保护者昔日守卫家园的每一位士兵。不论是提供藏身之处还是起到掩护作用,我始终怀疑他们当年挡住墙外冷箭袭击的时候,是否也刻下了一段思乡家书呢?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8/c61f33c18d464125b3855b315d5ed710.jpeg
虽然今天看起来障墙是使原本巍峨的长城变的更加威武更加丰富多彩,但实际上它是完善了长城的防卫功能,如挡马石一般。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8/f48e0b3a6fbb428e9a156eca96b0d789.jpeg
但不论是什么这段长城究竟经历了多少战火纷飞才承受了这样的伤痕累累。每一块散落的砖石风化的严重,在寻找文字砖的同时,我不得不小心脚下的路,仿佛砖的下面就是万丈深渊,仿佛秋风里传来了将士的呐喊。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8/ce7e9064ea4548cb90a368b54b8602f8.jpeg
但文字砖在哪?我不敢放过任何一块所目及的青砖。后来遇见了一个正在清理垃圾的工作人员,她如隐士一般惊现眼前,手里的扫把和簸箕如刀剑一般闪烁着光影。虽然走到这里的游客并不多,但比起国内游客,更多的还是国外背包客,他们背着帐篷睡袋找到这里,仿佛这里就是一个探险的地方。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8/78ef5b5c1e5f4825af861a936fe5a0ce.jpeg
在我准备离开的时候,就遇到了好几个年轻背包客,他们所携带的装备也很完善。比起修复的完整长城,野长城的废墟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在“隐士”的带领下,我终于找到了神往已久的文字砖,如考古一般发现了了不起的东西。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8/11d570750f174723ab48da7b470a55b2.jpeg
眼前这些刻有文字的青砖恍若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般令人惊喜。虽然上面的字已模糊不清,但仍有几个可辨认的,比如“万历年”这三个字,这需要在众多文字砖从寻找才能拼起来的信息。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8/00343a44321a45e18049ef01b29dbd6b.jpeg
这里所有发现的文字砖基本上都是在万历五年或者万历六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们或暴露在阳光下,或掩藏在杂草之间,或在阴暗的角落里。有的依旧坚固,有的已经松动,却仍是挺拔着万里长城的雄姿。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8/8b07a2f5ddf1453c9f46f315ea5a268b.jpeg
据说这上的刻得一般为“万历五年山东左营造”、“万历五年宁夏营造”等字样,也有少量万历十二年、万历二十二年的文字砖。文字的发现反应了当年修筑这段长城时动用了各地调来的兵营,在长城筑成之后的数十年明朝依旧派兵遣将加以修缮,说明了质量把控严格,制度的严谨化,表现了古人行事态度的一丝不苟。虽然文字砖的发现并不稀有,但如此集中的数量还是少见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8/a4a25af134aa4a38b3672852a9a6b4b2.jpeg
尽管“家书”、“信件”、“诗文”等遗迹并没有,或许也不存在,但它的实际作用如此严谨,完全无法预料。越往里走,文字砖的踪影越来越普遍,历史的痕迹也愈发清晰, 烈日下这一片荒凉更为灼热。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8/b4a61047299c4479af389b3c9bc37e19.jpeg
据“隐士”介绍,许多老外也是为了寻找文字砖才特地跑过来探险的,对于完全看不懂的文字,历史的探索就像是发现了古经书一般令人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