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藏黑陶出租北京博物馆,年租15万,文化传承走出深山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旅行 |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4/cf4631e1484844a5b43134915acaf2e9.jpeg
关于黑陶历史和文化,了解的人可能不多,相对于中国历史上其他瓷器的文化历史,黑陶文化的推广并不普遍。尤其是在青海玉树囊谦县的藏黑陶,知道的人就更少。囊谦的黑陶又称之“藏黑陶”,其制作工艺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相传文成公主当年进藏远嫁松赞干布时途经玉树,将独特的制陶技艺传授给了当地的藏族群众,使当地原本制陶工艺更加完善,成为藏汉文化融合的结晶。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4/9c362d317de14338b48545b1943d9f8c.jpeg
但在随后漫长岁月里,完善后囊谦黑陶的渗透在藏族的文化和宗教生活中,并且在明清时演化出了康区藏式黑陶———藏黑陶。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4/8f1a24881e404cb489880e00fb80b2a5.jpeg
虽说藏黑陶在囊谦的文化和生活中已经不可缺少,但传承之路仍是艰辛,尤其是要走出囊谦,让全世界知道黑陶文化中藏黑陶的存在,仍是漫长。流传于囊谦民间的黑陶艺术是囊谦千年文化的结晶和积淀。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4/bec82d97c01043a580cd11958e491903.jpeg
虽是民间艺术,但在历代王朝的推动下引进并又学习了其他民族先进的制陶工艺,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藏族黑陶文化。从藏族六大部族之阿嘉文毛族的分支第四十四代泰吾王直至传给第二十五代囊谦王扎西才旺东杰,经历了六十九年人,生生不息。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4/add99f68fc1e4b1aa6447b976e2dbcd2.jpeg
我们在囊谦的安久家族传统手工文化传承中的黑陶制作中,有幸见到了这些具有4000多年漫长历史的黑陶文化。而家族中的安久·白玛群加就是藏黑陶的传承人,也是囊谦地区黑陶手工技艺唯一的传承人。但他不仅是将囊谦黑陶文化一直延续下去,更要以黑陶文化帮助当地困难户走向阳光,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4/676e6b36325a41659d83b42b3d53c1e5.jpeg
但就藏黑陶,这种古老的传统制陶工艺,若要走出深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少人对于囊谦藏黑陶的了解并不多。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4/5e6a79bd9c89454aa4398275d8681d61.jpeg
囊谦藏传黑陶具有“黑如碳,硬如瓷”的特点和黑,亮的本质特征。而且制陶的材质却是十分考究,必须是在海拔5500米以上的。而囊谦黑陶的所有土都是从娘拉乡娘度村采回来的土,之前的黑陶制作用的都是红土,但现在普遍以黄土为主,但里面具有的药石却十分珍贵。由于掺和了藏药药石,制作出来的黑陶具有清热,解毒,健胃和护肝的特殊功效。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4/7527832c8d3244b29f9021cfa618c3d1.jpeg
由于三江源特有的水和土,对制作囊谦藏黑陶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且所用的材质有很多是含有藏药成分,烧 制完成后可以直接用做喝水、喝茶的器皿。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4/111a7fde409e42d1884bcf5c6a6d2727.jpeg
且所有的囊谦藏黑陶仍是原始的手工制作,经过捣碎成末、筛选、拉坯、晾晒、修整、压光、绘纹等工艺,而后将坯体封入已烧制成品的大陶罐中,采用独特的“封罐熏烟渗碳”方法,在通过控制烧制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使陶坯在烟熏碳粒渗入陶坯最后成品的过程,它具有“黑如碳、硬如瓷“的独特特点,制造极为原始。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4/6d3d9409516e438d907ef3fa05c0867e.jpeg
为此,我们也有幸见到白玛群加的徒弟在一个狭窄的作坊里,席地而坐,全神贯注的正在制作着黑陶。 原始的制作,原始的造型,自然藏黑陶里也散发着青藏高原的原始气息。虽然它在历史上结合了藏汉文化的结晶,但一件作品摆出来的时候,仍是发觉这就是囊谦的藏黑陶,它夹带着原始的粗旷,却深有细腻的气息。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4/955e2d0504bf4587b5dc360c186d90bd.jpeg
后来,白玛群加创造出了一件独特的藏黑陶——蒋军壶。据说这是白玛群加做梦的时候看到了一种造型的酒壶。梦中,有一个人拿出了将军壶给他倒酒喝。于是梦醒后,白玛群加赶紧将梦中看到的壶给制作了出来。没想到,这壶一问世就得到了认可,白玛群加也申请了设计专利,并因此壶名声鹊起。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4/3e1ae3749a5548ffa0c0fb546781b660.jpeg
2008年,囊谦黑陶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白玛群加也在2010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4/3cf57927af634a8b8be2447718293090.jpeg
从此,白玛群加制作的藏黑陶也算有了些名气。但仍是无法在全国普遍形成。直到他创造的镶银莲花壶的出世,关于青海囊谦藏黑陶总算是真正意义上走出了深山,文化传承之路有了光明大道。这种造型的莲花壶后来被北京博物馆所租去展览,每年给的展览租金是15万,虽然费用并不多,但为囊谦黑陶文化传承打开了第一道大门。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4/c19e47b568204d8183c58d7f78ee1725.jpeg
为此,镶银莲花壶也成为了藏黑陶文化传承中心的精品所在,尽管年租金只有15万,但仍是囊谦藏黑陶的骄傲。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4/2af5d46cc33e49e39f5777ceff6eb15d.jpeg
在这里,不由想到香格里拉的的尼西黑陶,由于《舌尖上的中国》,尼西黑陶一夜之间名声大气,其价格也高得令人望而却步,比如一口陶锅就要上千元。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4/5c9700dbe020413fa3c62258fee77fd3.jpeg
当然,囊谦的藏黑陶仍是为当地老百姓生活所用,不论是属于宗教黑陶,还是生活黑陶,普通点的一般30块钱就可以买到,稍微大点好点儿的也就上百块钱。当然,如果是以大师制作出来的精品,可能也需要上千元,甚至上万元,但这种相对较少,普遍还是以当地人生活为准,作为收藏品,估计会是一些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