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月踏春推荐地:大理喜洲,风花雪月里的人间烟火

(2018-03-23 10:07:22)
标签:

杂谈

分类: 旅行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3/5361a6019aef4707bac4d37965111743.jpeg

关于大理喜洲,我提及过很多次,但从来没有正儿八经的跟人说过我在喜洲的这段旅途。我对喜洲的印象很好,这与大理古城完全不一样的地方,虽然都是古建筑,但喜洲的味道更古朴一些,重要的是在苍山雪洱海月的浪漫之下,还有如此清丽脱俗的人间烟火。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3/dd9dcf474e1f482b8160858a010aba20.jpeg

关于喜洲,有三个地方我想推荐一下,分别是喜洲古镇,海舌公园,周城菜市场。这三个地方是我在喜洲的两天行程里最为有收获的地方,不论是皮囊还是灵魂,对于我这个常年独自旅行的人而言,遇到一个惊艳眼球,又可思考的风景真的挺不容易的。尤其是当旅行久了,生怕看到的都是千遍一律的风景,也怕自己不再拥有新的目光。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3/772e66850bb74c0c984b72c99ba381ae.jpeg

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喜洲古镇无疑是安静,当大研花巷一片闹腾的时候,喜洲古城像是永远都吵不起来,大概是名气不够,地理位置不好,游客特别少,虽然也有年轻人会骑着单车来这里逛一逛。如果对白族古建筑感兴趣的人,就一定要来喜洲古镇看看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3/1f63e10a14024ad0ab073cff1dad28bd.jpeg

喜洲是重要的白族聚居的城镇,这里有着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雕梁画栋、斗拱重叠、翘角飞檐、门楼、照壁、山墙的彩画装饰艺术绚丽多姿,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3/a82f9bcda6fa447c84d5c0c16ba5a9a2.jpeg

当然,古镇也在古朴中也不乏旧破。在小镇上,很多老房子都闲置的,外围的砖墙脱落明显,像是年久失修。我进入古镇并不是从村头的高山榕树下走过的,而是随便找了个巷子就穿进去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3/859c34be8e634599bc1ee338b9ff93bd.jpeg

小镇里有个古老的建筑,忘记了它是邮局还是公社,如今已成废弃,破旧的大门紧闭,游客和当地人来来往往。可就这样的建筑,却是小镇里比较有名的所在。这还是我住在喜洲的一家民宿的老板向我推荐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3/89cd0204eaca4c7699c3a1debd4206f0.jpeg

当时我的去的时候,正好有对情侣在拍写真。据说,很多年轻人从大理古城感到喜洲,多半是为了这里而言。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3/69c4fae40b8444ea8ab224809d43f0bb.jpeg

喜洲小镇虽然没人气,但足够安静就令我十分喜欢。不论是古城还是小镇,一旦令人身心感到宁静的时候,历史和岁月在这旅途的时光里就是真的温柔以待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3/3679504aa03c4fc5bd72799acf77e2a0.jpeg

如果在秋天的时候来,小镇附近的一片农田更是如世外桃源,种满了向日葵,人们背着竹篓在田埂上行走的时候,那恍若喜洲是人间最美的地方。最好是太阳落山的时候,秋风吹着,一阵凉快由此而来。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3/d65a216c349a47a585d4cf3a8355087e.jpeg

海舌半岛与双廊隔海相望,是一片伸入洱海中的湿地。再是推荐的地方就是海舌公园了。关于海舌,我万万没有想一篇《张扬导演,我爱你》就让这个本该柔静的湿地公园一下子变成了私会偷情的地方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3/89d2cd852ee24c1b9f87b683a9c962cc.jpeg

虽然大家都在调侃,但海舌的风景依旧未变。我第一次去海舌,是秋天的时候。那时候的海舌真的是把迷住了。什么苍山雪,洱海月,也不及这秋日的海舌公园——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3/b93566e8ca6047eeb8355d372ee6892c.jpeg

山水秋蓝

草木落兮

苍山洱海

道尽风花雪月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3/d7755e01cb9147709c28245bdebcf3fd.jpeg

三月若是在这里,万物生长,大自然一定是会把春天最柔软深情的气息灌溉这里。曾有人给我这么留言,说是大理的海舌公园美得像是一幅画,而且不似人间。我赞同这评价。否则文艺女青年和男导演又怎会情难自控呢?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3/c43453f5321846e2acff34a204bf0971.jpeg

在海舌公园散步,是最惬意的旅行方式。不用追赶时间和行程,也不用等待某个时辰,任何时候来,它都美得不曾动摇。其中年轻游客居多,这比喜洲小镇可受欢迎多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3/53571c605e4e4163833403b34a1c132f.jpeg

很多文艺女青年穿着红裙子白裙子来此拍照打卡,不是找一根枯木头熟睡沉思,就是坐在青草堆里感受青春的飘溢。就连湖畔的船只都成了醒目的点缀,至少在文青的世界里,海舌的一切都是文艺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3/002a5ff2ecd4483c9f463e9a1d831b7b.jpeg

但整个大理喜洲,我最喜欢的还是周城菜市场。这不是一个景点,也没有游客,文艺青年更不会来这里。但我喜欢菜市场,抑或是跳蚤市场这些地方。大概是喜欢煮饭的原因吧,逛菜市对我而言还是一件比较有趣的事情。尤其是在旅行的时候,能在下榻的民宿借到厨房使用,我就一定不会在餐馆里吃。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3/b2b1dcef88004bfa8fa66d1b6111775b.jpeg

比较幸运的是在喜洲这家民宿里,老板娘十分ince,答应借厨房给我之后,我就跑去周城菜市场了。距离喜洲小镇还有些距离,但这里买菜的卖菜的全是白族,而且女人居多,都穿着白族的传统服饰,这样的画面令人眼前一惊。我曾专门写过一篇游记,叫做《去大理可以没有风花雪月,但一定不能错过菜市场》。指的就是周城菜市场。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3/f4df4a95bf604c9b9e28adee9b97d60b.jpeg

菜市场有棵古老的榕树,后面还有个城墙,但听说这是后来翻新的。周城菜市场又叫黄昏市场,意思是每天在日出之前,这里就已经陆陆续续摆摊了,直到黄昏之后,菜贩子才都慢慢收起摊子。所以来这里买菜,只要在日落之前,都不愁会买不到菜。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3/4a74f5cb404b412aa66f9d5b21cec160.jpeg

由于游客从来不会来这里,所以我的出现——尤其是拿着相机出现的时候,人们看我的眼神充满了惊奇。但她们并不抵触我的镜头,她们依旧卖菜买菜,生活仍是老样子。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3/d823547377a54126b93191b5f28e234a.jpeg

其实,每一座菜市场就像是每一座城市,不同的菜市场所呈现出来的是它不同的生活气息和文化。而且我去过的任何一个菜市场也没有周城菜市场这么传统,人们竟然都穿着白族服饰,这里可不是景区景点,根本不需要文化宣传,但人们的生活和习性就已经在传承或延续着白族文化。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3/69e3f03cef8748338c9cf9c63d77be22.jpeg

所以,三月踏春要推荐一个地方的话,大理喜洲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在这充满风花雪月的人间烟火中,喜洲的魅力另有一番风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