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日本会传承大唐遗风?扬州大明寺模仿京都?

(2017-11-06 09:56:37)
标签:

杂谈

分类: 旅行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06/3b24fcdb0d984417bfb3852ffa0fc65c.jpeg

扬州的十一月秋,在大明寺显得尤其雅致。这一份雅致就跟日本的寺院一般,自然之色泛黄染红,走进院内,耳畔传来阵阵风铃声。关于文化,对于日本人的态度,有一点我是有所欣慰的。他们深刻清楚且承认自己的文化是源于中国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06/1c919d17852b4cbca77952cbeefb3040.jpeg

即便他们今天已经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氛围,但这文化基础他们心知肚明的。这一点韩国人就很阴暗面——从来不会承认自己的文化源于中国。所以,我们去日本京都旅游,会发现这里所有的一切都似曾相识。大唐遗风的京都,让人不禁会追忆起千年以前,尤其是去日本奈良,追溯的历史更是具体。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06/ef8a90cd7ddf4d558c5b511030bbafeb.jpeg

为什么日本的文化保留住那么多的中国元素,暂不且追溯到隋唐,就从今天的扬州大明寺说起,就会明白为何日本的古建筑都太像中国。大明寺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隋朝仁寿元年,皇帝杨坚又在大明寺建起栖灵塔,后来至唐朝,鉴真法师任大明寺主持,使其后来成为中日佛教文物关系史上的重要古刹。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06/33cdcd051b814ff0a713c9670bc20c0c.jpeg

鉴真东渡的故事几乎耳闻能详,六次前往东瀛,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并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所以,今天的我们在日本旅游的时候,一些神社寺院建筑为何看起来像是唐朝建筑设计结构,并且中日之间的文化又颇有相似。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06/f08bf211bdf846739e7f0edd0ad09c7d.jpeg

这都离不开鉴真东渡。除了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鉴真自己本身对医学,绘画,雕塑,尤其是他在建筑方面的造诣,都给当时的日本提高了极大的水平,也正如此,才有了今天的日本文化更丰富的层次。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06/96ca0d9da9194f0f9b760e9d253c00af.jpeg

在大明寺鉴真纪念堂的庭院中间,就树立着一个石灯笼,该石灯笼就是日本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所赠所赠。且走进鉴真纪念堂庭院的时候,会发现这里的建筑风格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模式十分相像,因为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就是当时鉴真所建。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06/348b1f9ee36c4b9a9300e770efd1cc43.jpeg

如今是日本有名的寺院之一,也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这座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被确定为日本国宝。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人把中国的唐朝文化保留的那么完整。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06/3c823bee861247769c2dc1bd1e5428f1.jpeg

就连“唐招提寺”这四个大字都是当时日本孝谦女皇仿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所书。

后来大明寺的鉴真纪念堂便由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包括碑亭、长廊和纪念堂。院子里的地方除了十字方向各铺就了石板,其余部分均是白色小石子,这跟今天的日本寺庙庭院建筑几乎一模一样,松林苍翠,庭院幽静。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06/46e9759a3fcd475582b6cc5034f820b0.jpeg

当我跨过寺院的大门走进的那一刻,脑海里便想到了日本。但并非是大明寺太像日本建筑,而是日本文化从大明寺这儿,从中国唐朝究竟吸取了多少精髓。比如寺院最醒目的栖灵塔,很明显属于唐朝建筑,塔高九层,塔内供奉佛骨。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06/77e4d06ec50b4765bb032c63d73448b4.jpeg

虽然这是重建的栖灵塔,却依旧重现唐朝风采。不少人在日本旅游归来看到国内一些寺院的时候,都以为是在模仿日本。殊不知,日本太多文化的灵魂都是源于中国文化精髓。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06/d9e9ecfeaa7a464e953cdae20ce48809.jpeg

如果感兴趣的话,来到大明寺不妨再去看一场《鉴真东渡》的实景演出。

栖灵塔在唐武宗会昌三年化为焦土之前,这里曾吸引着多位唐代诗人登塔赋诗,李白,高适,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等。其中白居易所写的一首,我更为喜欢,也更形象栖灵塔——“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尤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然而大明寺除了这座醒目的高塔,他的天王殿,平山堂,西园也是重要建筑所在。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06/c8a3722416d94fa98df605317182e420.jpeg

在平山堂的位置就特别能显出扬州的江南气质来。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凭栏远眺江南诸山。尤其在十一月初的深秋,花木皆为泛黄染红,平山堂更是幽美。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06/c550e26b6972442db8ae5175586d9f36.jpeg

这是欧阳修在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后来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也常来此凭吊。但在平山堂之西的一处园子就是我为什么说它的位置特别显出江南气质来。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06/c9cf2e9b58d84c62b9b1cc38958b1715.jpeg

西园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始建于清乾隆元年,咸丰间毁于兵火,同治间重修。这给本身的大明寺增添了许多闲趣。园中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池水潋滟,亭榭典雅,山中有湖,湖中还有天下第五泉。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06/373b08362bc4427e9db88c6feb68be1c.jpeg

如果够细心的话,就会发现在进入大明寺前,寺门的左右院墙上各有一句话,分别是“天下第五泉,淮东第一观。”欧阳修曾美誉:“此井为水之美者也。”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06/c8ba5b6344034739baa2e71f9a8b7212.jpeg

从感受鉴真东渡到江南园林,西园的风雅秀美终究还是日本庭院学不来的。山石高耸,苍松翠柏,荫翳天日。园子里的假山,池沼、亭台、馆榭都将点缀的精美别致。尤其是秋风扫过,叶落池塘,金鱼戏水的趣味更是令人在寺院感到心安,宁静。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06/772914fbb09442a880fc8352e2cdc899.jpeg

或许正是如此,我在看《鉴真东渡》的演出,不禁热泪盈眶,鉴真法师对于中日文化的贡献实在伟大。因此,我总喜欢去日本旅游,看看那里的风景,那里的文化和建筑,这都是一种怀念,一种追忆。而京都,更是大唐遗风的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