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 |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01bd598433494be0a5c57404c1e65d60_th.jpg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历史悠久,文明久远,在遥远的时空中,我们发现印度的历史大抵离不开神话和宗教,也因此产生了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瓦尔纳种姓制度。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ff662d140ba248c880a2296b2d18eb22_th.jpg
随着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创造社会制度,当然婆罗门教是最终的始作俑者,为了使这种等级制度得到合法化,他们借助神话和宗教的力量,使得瓦尔纳种姓制度正式成立,这也表明了印度的历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吠陀时代。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c5ab3b5699434459b254c5956b15e1ca_th.jpg
到底什么是瓦尔纳种姓制度呢?
再未去印度旅行之前,通过简单的新闻媒体和一次尼泊尔之旅,得知印度人的社会地位是有等级制度的,最开始的了解是高种姓看不起低种姓,彼此之间也不能通婚。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f42df87246db4b42af5a2052b29b8b6d_th.jpg
但真正所有了解之后,你会发现种姓制度的背后多是一些不公平待遇,但在印度而言,这是为维护社会和发展社会所制定的。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2294fb8c6cd4491a94d1cb8d4175760e_th.jpg
瓦尔纳种姓制度分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其中地位最高的是婆罗门,一般掌位祭司,担任负责宗教祭祀的神职人员。刹帝利通畅是王室贵族和武士。吠舍一般为商人,农民,手工业者。而最低的则是贱民首陀罗。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ec28ee288d1d400fa0d15c2546dc53db_th.jpg
这种种姓制度的形成以婆罗门的教义为依据,而这些教义就来自《吠陀经》,《吠陀经》中记载印度四个种姓是由原神身体上所派生的。而在《吠陀经》中的《梨俱吠陀》中的一篇《原人讼》就有说明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趾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e2d94c94b9fe46f9bf6c7fee6634e888_th.jpg
由此可判断出原神身体所派生出的种姓部位就已经奠定了印度人种姓制度的高低贵贱,相互不平等,并且是根深蒂固。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f19efc74790b41008c4ba320f4c5cbb0_th.jpg
由于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影响,瓦尔纳种姓等级制度成为影响印度社会文化的决定性力量。在很大的程度上,这种制度也影响了印度的政体和国体。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210aef6743f54ee8afb3719bf1821a2b_th.jpg
直到现在,印度各个种姓还是世袭的,不但职业世袭,社会地位世袭,且为了种姓的纯洁性,各个种姓之间是不能通婚的。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579abb58372e4ac786b142839b3bb753_th.jpg
因此在印度旅行的时候,基本上是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职业情况就可判断出他是如何种姓。在古老的历史长河里,刹帝利是王室贵族的地位代表,但在如今的印度,刹帝利也成为了一种高等职业的代表,或许说正是刹帝利这种高等种姓决定了你所能的从事职业,一般情况下像律师,医生等高等职业只有刹帝利种姓才能担任。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440a63ac66254e129b6794f4188b2b6f_th.jpg
更可悲的是种姓为首陀罗的孩子从出生就注定了贱民身份,也上学都是没有资格的。在印度儿童8到12岁的时候,有个很重要的人生大事,就是“入门”,“入门”即是上学,也只有“入门”才能学习吠陀经典,这对印度而言“入门”等于是孩子的第二次重生。但是首陀罗种姓是不能学习吠陀经典的,因此这也注定了首陀罗无缘“入门”。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e3f5119b46f149b085f40c03089084cb_th.jpg
这在普什卡的一个旧棚区相等于是贫民窟的一个地方,生活着许多贫民,他们的房子全是搭起来的帐篷,整个旧棚区一带,只有一户人家的两个孩子可以上学,其他孩子都在这块区域里自娱自乐,玩沙玩牛屎。一开始我以为是这家父母的教育开明和经济情况的允许,但现在想来这也许是种姓制度的问题。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546fc10c031d40d8a7536d4d4b596bd3_th.jpg
尽管现在的印度已经废除种姓制度,但3000多年的历史根源在印度很多地区还无法清除,情况仍是相当严重。这种思想在人们的脑海里是根深蒂固的。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4089175c67524e05a40dd60fcccdd58b_th.jpg
当然那户人家的孩子可以上学也许真是父母的教育开明和经济情况的允许。只是旧棚区的贫穷和脏乱情况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他们可能是属于吠舍,或是首陀罗。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一个疑问,印度的贫富差距这么大,会跟种姓制度有关吗?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21ebe05e2ca74fca8c3b6dfceec3d822_th.jpg
在过去的印度,如果低种姓想要改变种姓等级,只有安分守己,遵纪守法才有可能在将来升高自己的种姓级别,否则在来生的时候就会降低自己的种姓等级,这里的“法”也就是“达摩”,吠陀时代的《摩奴法典》是当时人们必须遵守的法则,同时也是执掌大权的婆罗门僧侣所教育的出处。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e9b9b3a9218b4b498279910df6b27a03_th.jpg
但这则法典有些规定在今天看来极为不公平,低种姓在高种姓面前完全失去一个人所该拥有的尊严和地位。首先,婆罗门地位最高,主宰人世间所有事物,首陀罗地位最低,对一切都是无条件服从。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2421b89a79f24884b3dd5e74374a0599_th.jpg
还不能有自己的财产,也不许对其他高等种姓的人有不敬的举动,一旦发生不敬行为,该惩罚是相当残酷。比如一个低种姓的人身体部位触犯了一个高种姓的人,那么这个低种姓的人的触犯身体部位将被砍断。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ca721b8177fe48b1aa326b8b9f22553d_th.jpg
然而不公平的苛刻规定还不止这一点,《摩奴法典》中还规定,婆罗门被刹帝利骂了,刹帝利要拿出100帕纳的银钱交罚款,但婆罗门被吠舍骂,吠舍得交罚款150至200帕纳,当然如果首陀罗骂了婆罗门,其惩罚就不是钱的事情了,而是直接进行滚油灌的惩罚,将滚油灌进他的耳朵和嘴巴里。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9f947435c89d4a45a763427fb4c92a0b_th.jpg
不平等规定几乎失去人性,就连首陀罗被高种姓的人杀死了,高种姓只要拿牲畜进行赔偿就可以了。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ade9bffe3e0e43f88ef378e51a00f95c_th.jpg
同时这些种姓等级不一样的人还不能一起同食同寝,更不能同喝一口井的水。这自然也拉开了种姓等级之间的距离,也体现了贫富差距。这个现象在阿格拉的贫民窟一带十分明显,沿着火车铁轨行走,穷人和富人所居住的环境分化十分明显,自然也显露出种姓制度的问题。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e6c8c33b96d146be98c0d94f660bfa86_th.jpg
马图拉有一段火车铁轨的两旁居住着许多穷人,但他们喝同一口井里的人,每天早上妇人小孩都会提着水桶或头顶着水桶前往指定的水井旁排队打水,他们生活的环境和居住环境十分脏乱,铁轨附近的屎尿也是明显常见。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e69079032d144ce89714cf3c50ead9ee_th.jpg
但沿着铁轨继续往前走,路过一片青草地之后,高大绿荫的树下,建着一排看起来十分小康生活的房子,家家户户门前的都有一块水泥场地,或停着私家车,或树下坐着喝茶看报纸。这与贫民窟的状态相差甚远,但两者之间的距离却十分近,可穷人住在穷人一带,富人住在富人一带,如此划分明显就跟古老的种姓制度一样。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6aa7ebd67d2d4697aa26eca28ade4bae_th.jpg
但低种姓的人真的就比高种姓贫穷吗?当然不!吠舍在首陀罗面前虽然是高种姓,但他在婆罗门和刹帝利面前就属于低种姓了。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d2a4695d742046aaa6dba67965df6bf4_th.jpg
吠舍种姓的人一般为商人,农民,手工业者,抛开农民和手工业者,就商人而言,吠舍种姓就有大把有钱人所在。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6aa3b70c877440dd91cfebd16ad91eda_th.jpg
在德里的月光市场拍人文的时候,遇到一个卖水管的印度商人,一番交流下来,突然发现瓦尔纳种姓制度在印度人心里是根深蒂固的,而他就属于吠舍,虽然他很有钱,但钱并不能使他成为高种姓。一个开着画廊生意的印度人看着身份光鲜,并且万贯家财,但他在高种姓眼里仅仅只是个有钱的画廊老板。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a58e6f5e9d1740beb1d805967f7e6f2d_th.jpg
不过除了种姓制度的残酷,印度人对男女偏见也是十分明显的,在《梨俱吠陀》中就讲到了许多这方面的观念,其中有一条是这么说的——没有妻子和儿子的家庭是残缺的。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37189fdcb27d45be89951ca8ab324a2c_th.jpg
但这里的妻子并不说明女子地位有多高,重点是在儿子的身上。作为一个神的国度,印度祭祀是常有的,也成为印度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印度教规定祖祭必须由儿子献祭。在印度没有儿子的男人是有罪的。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e82aa429136240be821bba62872de132_th.jpg
这也侧面反映了女性的卑微地位,读印度神话历史的时候,发现在古老印度对女性是有一条特别极端的规定——如果家中丈夫死了,那么妻子要在火化丈夫的时候跳进火坑里活活被烧死。并且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期才结束。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0faa0192a7fb40879840d37d86514180_th.jpg
而这个极端习俗则来源于湿婆的妻子帕尔瓦蒂(她有很多名字,每个名字带着不同身份),帕尔瓦蒂是很爱湿婆的,据说她发现有人玷污湿婆声誉的时候,毅然投身于祭坛的烈火中自焚身死。因此就由她开始,印度产生了寡女自焚殉葬的习俗。当时她是以萨蒂的名字出现的。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5/d4d530d1f7af47ce93354be5953ee3e1_th.jpg
不过就归于种姓制度而言,贫民窟大多数是生活着低种姓的,但这并不能证明高种姓都是富有的。但困惑的是,在印度街头做生意的开三轮的开出租车甚至是开门铺的几乎都是男人,很少很少会看到女性出来挣钱养家。因此,网上流传的印度男人很懒,懒到让女人出去赚钱的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