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好的学生不听课了,怎么办?
(2022-03-21 21:13:22)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与科研 |
教学管理谨防“一刀切”
图片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的特殊国情,在教育教学上只好采用大班制。大班教学,往往是50多个甚至更多人组成一个班,由一个老师来进行教学,而老师是具体的,教学方式、思维方式往往也是稳定的,但几十个学生却都是不同的,其学习方式也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最传统的记忆,有人通过背,有人通过写,有人通过听,有人通过复述,有人通过动手实践……如果强求统一,那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如果教师按照一种方式来教育所有的孩子,势必就会和许多孩子的学习方式发生冲突,所以大班教学要防止“一刀切”。
我曾经碰到过一个学生,两年都不写作文,我送他作文本子,他不要;给他提供学习的范文,他不接受。上课也从来不主动发言。他就是不写作文,但他的考试作文却写得不错,考试成绩每次都在平均分以上。他上课从来不打瞌睡,就是坐着专心听讲,也不做笔记。我要外出一周,他甚至有些恋恋不舍,说“老师您早点回来”,让我还感动了一阵子。后来他考上了大学,四年后也考上了研究生,而且毕业后一直是我的网友,经常看我的空间,和我也有一些交流。
1999年高三,有老师反映,班上一位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不怎么听讲,只是埋头刷题,我征求她的意见,能不能坐到后排,根据自己的复习计划自由安排,免得受老师讲课的干扰,她很愿意。后来经过几个月从容复习,她考上了北京大学,是那一年学校文科班唯一考上北京大学的学生。
2004年高三,有个学生身体不好,经常请假,父亲经常亲自到学校送假条,但她每次考试几乎都是班级第一。我就告诉这位父亲,以后孩子有病,给我发个短信即可,不用再送假条。其实,我知道这位学生是想在家自由复习,因为她的学习习惯一向很好,不会因为脱离学校的监管就放任自流。高考结束,她的成绩位列全省第三,作文几乎拿了满分。她叫黄若琰,现在美国。
事实上,越是学习习惯好、越是自觉自律的学生,越是需要自由的空间,而一刀切式的简单管理很容易给他们带来一些不适甚至伤害。由于我们长期处在一个“大一统”的社会体制之下,教师也很容易形成“大一统”的思维和“大一统”的管理模式。喜欢严格管理,希望精准控制,如果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由行动,比如午睡时间上厕所,早读时间写作业,上课时间读课外书……有些老师就会大动干戈,甚至挥舞“违反纪律”的大棒严加惩处。这种管理,表面上似乎在进行教育,其实是一种驯化,根子上是教育管理者的法西斯思维在作祟。
比如,早读(有些学校叫“早自习”)二三十分钟时间,一般都是要求学生读语文或英语,否则就是违纪。问题是,有些想读历史、地理或写其他作业的学生有无自由安排自己时间的权利?
我过去曾多次遭遇过个别学生在语文早读写其他作业的情况,你检查学生的背诵,结果人家都很熟练。学生说,在家里早背过了,所以才写作业。你难道能强制学生按照规划好的时间继续让他们浪费生命吗?
现代教育本来就导致学生在校时间是碎片化的,每周的课程安排基本都是流水线,一圈一圈,驴拉磨子一样。这样长期对学生进行体制化的“塑造”,长期下来,学生最容易变成体制化道具。生命被工具化后,自我容易沉睡,谈创造性,无法想象。现在留学国外的中国学生,就是博士生毕业,职场的实际能力依然不高,大都是干的苦力活,以致于一些大学给中国学生的留学指标还不到印度的三分之一。
图片
陈志武先生说:“中国教育不转型,恐怕只能为世界培养低端劳动力。”而教育的转型根本上是价值观的转型,是思维方式的转型。如果一个教育管理者,依然追求集体主义的“统一”,以控制为本,以管理为本,而不是以学生为本,不给学生自由,恐怕会给学生更多的伤害。
心理规律是,一个人如果不能服从自我,必然服从外界,一旦离开外界约束,自我容易膨胀。一个人不能为自己负责,他必然放弃对外界的责任。
事实上,在大一统思维下,对学生时间的控制,就是对学生生命的控制,而生命天然就有自由意志,也是难以对其进行“计划”和“设计”的,所谓“灵魂工程师”不过是极权语境下的教师定义,很难经得起推敲。
问题在于,你的“大一统”思维下的“严格管理”是不是从每一个学生自身角度考虑的?是不是做到对每一个学生学习自主权的尊重?是不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不同的独立个体去看待?
随便打开网络看看,因为强力控制学生而导致的教育悲剧还少吗?最典型的就是,2017年11月12日湖南益阳沅江三中高三二班发生的班主任鲍老师被班上16岁的学生刺了26刀毙命的恶性事件,还有2020年1月2日,西安66中发生的学生晚自习因为手机被收而刺杀老师的事件。
长期的“大一统”管理,容易使这种环境中的每个人的大脑后面都拖着一条“大一统”的辫子,不喜欢不同,只喜欢一律,一旦手中有权,就可能滥用。不明白自由的价值,忘记了教育不是为了接受现实的奴役,而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精神自治、思想独立的个体。
教育不是为了限制人,而是为了解放人。精准的控制,根本不是教育,也谈不上“管理”,而是对人性的无知,也彰显了权力的野蛮。
斯宾塞先生在《教育论》中说:“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一个永远被管控的人,他无法学会自由,无法认识自我,也无法对自己真正负起责任,要他对共同体负起责任,只能是一种奢望。
前一篇:教学能力的三大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