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公布,一线教师产生了很多好奇:与旧版相比,此次修订的2022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与方案有哪些变化?新课标对于统编教材下的教学有何新的导向?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一线课堂?如何读懂新课标并进行实操?......
2022年5月12日下午1:45,水头三小数学教研组展开了对新课标的学习。教研组长吕爱雪老师对这二十以来三次课标的出现及修订进行了对比说明,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数学的本质
“2001版课标(实验稿)”的表述是“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11版课标”修订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022版课标”的“课程性质”开宗明义,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二、数学的价值
“2022版课标”中指出“数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学的应用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比“2011版课标”的表述“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两个版本的课标都指出了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融合发展,拓展了数学的应用与研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道出了“时代发展”与“数学发展”的相互促进、相互推动。
三、数学的教育功能
“2011版课标”的表述“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2版课标”对于数学的教育功能表述为“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比之下,2022版更为精准,突出了数学的学科特性。
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
第一,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的基础教育,应该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保障儿童法定的受教育年限;国家课程标准应当是一个基本的标准,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
第二,义务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选拔教育,因此它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不能被任意扩大、拔高。
第三,义务教育不是终结性的教育,课程要给学生全面发展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地发展。
最后,借助史宁中校长对新课标的解读视频把老师们带入了学习的高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