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谢灵运诗歌的艺术特色

(2012-03-10 16:41:49)
标签:

杂谈

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的出现标志着人与自然的进一步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在山水诗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许多诗人都有巨大的贡献,比如:杨方,庾阐,殷仲文,谢混等等,但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在当时以及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则是谢灵运。

许多人研究谢灵运的诗歌都是着眼于他的诗歌风貌,诗歌艺术的转变,他的诗歌地位,以及他与渊明两者诗歌的差异,他对山水诗的贡献等等方面。但是,很少有人完全从他诗歌本身的写作特色和艺术表现力方面着手,从而忽略了对诗人写作特点和表现手法合理运用的娴熟技巧的研究。谢林运的山水诗十分具有特色,它以精巧细致的语言生动细致的描绘了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色,显得鲜丽清新,自然可爱,诗歌经过诗人的经营安排,琢磨锻炼,更使得诗歌中体现的“自然”之感浑然天成,有着出水芙蓉之美。正如明代王世贞说:谢灵运诗“至秾丽之极而而反若平淡,琢磨之极而更似天然”,这都是谢灵运诗歌本身的魅力所在,所以,我主要就想从他诗歌自身的艺术特色方面里谈谈我对谢灵运作品的一些看法。

首先,谢灵运很善于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山水的刻画更是细微精致,透过他的诗歌似乎也能看到那副生动美丽的画面。比如说从他的《游南亭》中的“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密林含馀清,远峰隐半规。”这句诗中作者写到了白云,落日,密林,远峰等等意象,并将这些单独的景色联系在一起,描绘出了一幅意境优美的落日图,使诗歌更添几分画面美。又如《于南山望北山经湖中瞻眺》一诗中的:"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絶踪”,“初篁苞绿蘀,新蒲含紫茸。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这些句子。作者将景物分解成一个个镜头,慢慢的展示给读者,从开阔的洲渚,茂密的松林,蜿蜒的小径,潺潺的流水,嫩绿的初芽到新鲜的紫蒲,欢快的小鸟,作者将这些景物描绘得清新自然,毫无娇柔造作之感,读到此诗就有种美景就在眼前的感觉。再比如《登池上楼》中的一名句“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在这句诗中,作者写到了“初春的微风,新阳,池塘,春草,园柳,鸣禽”等景物,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轻松的将这些意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展现了一幅美好的景致:春风习习,阳光静静的洒下,驱走了原有的阴暗,池塘边长满了春草,杨柳依依,小鸟也自在而鸣。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着大然的美好。给读者带来触觉,听觉,视觉各方面的享受,由此可见,谢灵运对景物的刻画描绘之功的深厚,这是不经历一番苦心琢磨和精心锤炼所无法达到的。

其次,谢灵运在创作中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十分突出的便是对对偶句和拟人手法的运用。比如《晚出西射堂》中的“羁雌恋旧侣,迷鸟怀故林”;《答惠连》中的“别时花灼灼,别后叶秦秦”;《东阳溪中赠答》中的“可怜谁家妇,缘流洒素足。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过白岸亭》中的“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登江中孤屿》中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等等...这些名句,作者都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语言工整精炼,给人视觉上的愉悦之感,让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韵律感和节奏感。同时作者通过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歌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淋漓,也大大增添了诗歌的音乐美。并且,在他的作品中也大量运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例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和“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这两句诗中,从第一句的“抱,媚”字和第二句的“趋,媚”两个可以看出作者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给诗中的“白云,幽石,清涟,乱流,孤屿”等景物赋予了人的感情,使这些无生命的景物变得活跃起来,显得更加形象化,更加生动,充满活力。也让读者更容易受到美景的感染,我觉得这也是谢灵运写作的一个特色。

 再次,谢灵运十分注重诗歌中细节的处理。这是他创造了许多千古名句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从谢灵运诗歌的遣词造句来看,他在描绘景色的过程中对于字词的选择和锤炼就是十分细致的,例如:“羁雌恋旧侣,迷鸟怀故林”中的“恋”和“怀”字,作者运用这两个字将羁雌和迷鸟赋予了人性的特点,让整句诗的情感更加真挚;“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扉”中的“敛”和“收”字则精炼的表现出了夜幕降临,夕阳西下的美景;“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中的“旷”和“高”字表现了平芜的宽广阔大,有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而“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中的“绿”和“白”字更是简洁准确,运用得也十分巧妙。并且,谢灵运不仅仅注重诗句中重要字词的锤炼,他也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叠词。如;“祁祁伤幽歌,萋萋感楚吟”;“别时花灼灼,别后叶秦秦”;“明月在人间,迢迢不可得”;“莓莓兰清急”亭亭晓月映,冷冷朝露滴等等诗句,这些诗句的的叠词都运用得十分正确精妙,其中的“祁祁,萋萋,灼灼,秦秦,迢迢,莓莓,亭亭,冷冷”都由两个相同的字重叠起来构成叠音词,能给人一种特殊的形象感受,使表达变得舒缓、悠然、深沉、婉转缠绵。让诗歌既具有口语的朴实自然,又具有音乐的旋律,同时表达了作者更加丰富的情感,有栩栩如生的表达效果。这些个别字的选用以及叠词的使用都是整首诗歌中十分细致的地方,所以,从以上这些就可以看出作者对诗歌细节处理的娴熟技巧以及对字句锤炼的深厚功

并且,作者善于使用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将叙事,写景,抒情三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山水草木和河川美景的描写,寄寓自己的感情或是对美丽自然的热爱之情,或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或是表达自己内心的孤单寂寞。以诗人的《夜发石关亭》为例,“随山逾千里,浮溪将十夕,鸟归息舟楫,星阑命行放,亭亭晓月映,冷冷朝露滴”短短六句小时,只有三十个字,不仅表现了一幅凄冷的画卷,也有着十分丰富的蕴涵。在这诗中作者点明了路程的遥远,行程所耗时间,“鸟归息舟楫星阑命行放”更体现出了连夜赶路的劳累辛酸。最后又描写了“一轮圆月高高的悬挂在天空,早晨的露水一滴滴冰冷刺骨”的凄清之景。从而营造了一种忧伤的氛围,使整体基调变得落寞低沉。作者的这首诗不仅仅只是记叙一件事,描绘一种景色,其中更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虽然这首诗中没有表面上没有一个字与诗人的心情状态有关,但作者所描述的景色却并在不经意中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寂寞,以及孤苦劳累,无依无靠的心情。其次,再以《登池上楼》中的“徇禄反穷海,卧病对空林.....祁祁伤幽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心。”为例,这几句诗也有一种低沉,哀婉的基调,从其中的“卧病对空林,萋萋,离群,独古”等字眼也可看出作者内心的孤苦寂寞,表现了他落寞忧伤的情绪。在这些诗中,读者都无法看到一个关于内心情感的字词,却可以从字里行间所描绘的景色中看出作者的情绪波动,这些都是作者善于寓情于景的典型。

最后,谢灵运的诗歌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他的诗歌对仗十分工整,句式也十分的整齐,全是五言诗,这种形式来对山水景物进行描写,可以较少的使用外物,使语言更加简练精致,达到具体,生动,形象,精炼的审美效果,增强诗歌的建筑美,也可以更清晰的表达诗歌的丰富情感。

以上便是我对于谢灵运诗歌艺术特色的一些看法。南朝诗人谢灵运可以说是山水诗歌的始祖,而且他的山水诗清新脱俗,总能给人们独特的感受。谢灵运的诗歌注重写实性,他也具有十分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可以充分发挥他的表达能力,运用准确地语言,以及运用各种技巧去对山水景物进行精心细致的描写,力求真实的再现清新自然之美,所以他的诗歌常常更多的带有独立性和客观性。并且,通过归纳纳总结,可以发现,谢灵运的诗歌是具有他自己独有的艺术魅力的。无论是他对自然景物的细致独特的描写,对诗歌细节处的合理处理,以及对字词的锤炼,还是修辞手法的恰当选择和运用,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得运用,工整的五言诗结构。对于这些,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处理技巧,这些都是谢灵运诗歌的艺术特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