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踏踏实实奋斗,兢兢业业工作(校友采访稿)

(2012-03-07 20:42:29)
标签:

杂谈

2012年9月,学校将迎来60周年华诞。60年校庆,是我校发展的里程碑,是总结“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校园精神和回顾发展历程的重要历史机遇,在这期间,我校的优秀校友在社会各界所做的贡献也正体现了西科大的精神。所以,为了将校友发展经历和人生感悟与在校学生的培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激励学生立志成才,学校开展了“访谈校友,启迪人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的蔡兆学蔡教授就是我们这次访谈的校友之一。

  人物简介  蔡兆学,1984年9月入校,就读机械工程系,学习机电工程,现工作于内江市职业技术学院,担任教授兼主任一职。也是西南科技大学校友会内江分会的秘书长。

   第一次打电话老师联系的时候,我准备了很长的一段话准备介绍学校校庆的情况和我们的这次访谈活动,就在我还在为蔡老师是否会拒绝我们的访谈而担忧的时候,没想到蔡老师很爽快的就答应了,并很热情的问我:“什么时候?在哪里采访?”坦诚与高效率,是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这之后我们通过电话联系很快就把访谈的时间地点定了下来。

   我们将访谈的地点定在蔡老师的办公室里,由于我们去得比较早,便在蔡老师工作的校园里闲逛了起来,当时正直学校搬新校址,我们看到许多老师同学来来去去的忙碌着,似乎也看到了蔡老师忙碌的场景。到了约定的时间,我们提前一点来到了老师的办公室,见到了这位老一辈的学长。蔡老师一身简洁的休闲装。虽然已经是比我们年长几十届的老前辈,但是一举一动都流露出一种年轻的气息,热情的态度,亲切的微笑和出乎意料的善谈,一下子就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让我们紧张的心也平静下来,整个访谈就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进行起来。

蔡老师是84届的西科学生,在蔡老师那个年代,考大学是十分不容易的一件事,要参加高考预选,然后才是高考,这之后考上了大学的人就是天之骄子,佼佼者!而且 ,据蔡老师回忆,他们高考那年,西科大在四川只招收70人,所以,能成为西科大的一名学生,蔡老师感到十分的自豪,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感觉跳出了龙门。 因此,蔡老师对母校有着一种特别深厚的情感,直到现在,蔡老师都还对学校的景色,建筑留有深刻的印象。西一教学楼,老区露天电影院,图书馆,体育场.蔡老师就在这些地方留下了他美好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学习方面,可以说蔡老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蔡老师读书的时候流传着一句笑话:“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然而这也是当时很多学生的真实写照。但是在蔡老师看来,死读书这三个字,有时候是必要的。蔡老师是刚恢复高考不久的考生,能考上大学读书是很不容易的事,而且那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什么都得靠着国家的帮助,靠自己,连读书时候的生活费也只有靠助学金,正因为深知学习机会的不容易,所以他当时就有一股闭门学习的冲劲。 死读书在这时候,可以辩证地看作“勤奋读大学的时候,我们每天要做的事就是上完课后去图书馆或者自习室看书,只有实在学习得累了才出去活动一下老师笑着回忆当时那段艰辛但丰富学习时光。

尽管老师读书很勤奋,但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巧读书似乎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在中学时代,读书对于他来说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情。那时候在学校读书,压力并不大,作业也不多。老师每天在学校就将作业完成了,一放学就去书店看课外书。各种类型的书籍或多或少地接触一些。不局限自身的知识,在老师看来尤为重要。在他看来: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句话就是真理,所以蔡老师养成了一个很好的自学习惯和阅读各种书籍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

 

并且,蔡老师认为,当遇到不清楚地问题时,参考别人的资料与经验,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通过与别人交流时,自身的经验与知识也可以得到积累,长期的积累,对自己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很多工科的学生总认为文学类的知识他们没必要学习,这种想法是十分片面的”。蔡老师从学生时代到参加工作都尽量接触各种各样的书,他学习的是机械工程专业,但是工作后也干过管理,当过老板,现在又是老师,这么多职位,他都很好的干了下来,我想这与他一直阅读各种书籍,了解各方面的知识是分不开的。

在蔡老师他们那一辈之间曾经流传着一种说法:读书无用。对于这种说法,蔡老师的立场十分坚决:读书有用!那种用处实在无形当中体现出来的。

老师说自己是尝过了读书的苦,也尝到了读书的甜。这种甜是在参与工作之后逐渐体味到的。尽管一开始毕业时分配到的工作并不理想,但凭着自身的知识,他的前途还是比其他人好了很多。拥有知识,即使现在是技术工人,也可以更快踏上更高的台阶。蔡老师认为,在实践中,理论的融合十分关键。蔡老师一直都没有放松过自己对知识的获取,那些理论性的知识因为有了实践的基础而变得更加明了,这让他在任何工作中都更有优势。也因为他接受高等的教育,他在同行中,考虑问题的深度也变得更为突出。读书有用,与实践结合更有用。这就是何老师读书的心得,他也一直认为在母校学到的知识和锻炼到的能力给了他这之后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在工作方面,蔡老师更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现在的大学生都对自己以后找工作的事情十分上心,所以我们也和蔡老师谈到了关于找工作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就可以概括为:“找工作难,找好工作难”,这就让许多的毕业生陷入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状态,因此许多大学生毕业很久了还待业在家。而针对这个现象,蔡老师认为这只是我们对待找工作的心态问题。

老师他们那个年代,毕业之后只能做国家分配好的工作,而且很多都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老师曾当过工人,但他并不认为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相反地,这是人生的一中宝贵的经历与磨炼。当过工人的过程中他学到了许多东西,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很好的锻炼。后来,他成了车间里的主任,于是之前做工人时所积累的东西对他的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帮助让他能更了解工人的想法,将管理工作做得更好。因此凡事都会有两重性。也许我们最初找到的工作不太满意,但是无论怎样它可以给我们一定的锻炼,或许,你在那个岗位上所学到的东西会成为之后走向成功的一块垫脚石。

在竞争社会中被淘汰,并不意味着被消灭,而是一种激励。失败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那份信心和激情。

就像蔡老师一样,他的工作经历可谓十分丰富。但那其中的曲折酸甜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永远不能体会的。最初的蔡老师只是工厂里的一名小工人,但他仍然一心一意的好好干,为工厂做贡献,结果由于当时工厂受到社会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影响,只得下岗改职。这之后他又拜工人为师,搞技术管理。蔡老师说:因为之前干工人时学到了不少东西,这让他之后的工作做起来方便了许多。于是很快他便成为了车间副主任,五个月之后又升为主任。在这期间,他也遇到了许多的麻烦事,但是蔡老师服从安排,各个击破,最终还是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之后,蔡老师还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创过业,那时候资金不足,设备不够,他们只有什么事都自己动手,又当老板又当工人,但最后还是挺过来了,现在那已经是一个拥有五六百万资产的企业了。后来,由于一些原因,蔡老师在内江职院当起了一名老师,虽然是“半路出家”,但是他却算是一位成功的教育者。在教育方面,他也有自己的一些理论。对待一些“问题学生”,蔡老师的方法就是:摸清学生的脾气,有的学生需要用哄的,有的学生需要用压的,只有有方法,有针对性的去教育学生,这样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蔡老师还说:“在我眼里,从来都没有坏学生,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善于与他们沟通交流,要看到同学们的优点,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此,蔡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系一直十分的好,同学们也喜欢与蔡老师交流。

由此可见,蔡老师对待每一个岗位都那么认真,虽然其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阻碍,他也从来没有气馁放弃过,都坚持了下来。用他自己的一句话说就是:“干一件事就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珍惜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把事做好。”而且就在访谈结束后的一个小插曲也让我们感触很深,就在我们刚合影完的时候,蔡老师接到一个电话,说是学生那里有什么事需要处理,当时已经差不多下午六点,已经是下班时间,但是蔡老师没有想那么多,还是急忙跑去处理学生的问题,毫无怨言。他这种对待工作的态度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在采访的尾声,蔡老师也对母校60周年校庆送上诚挚的祝福:希望学校抓住机遇,发展得越来越好!。

与蔡老师的采访差不多进行了一个半小时,与其说是采访,更不如说是与老一辈师兄之间的闲聊,蔡老师朴实而深刻的语言,睿智开明的观点都深深的影响了我们,我从心底里羡慕着这位有着丰富经历的前辈,也打心眼里对他感到崇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