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luke74cn
luke74c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88
  • 关注人气:3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纠缠不清的成品油(引子,谁摆数据谁白痴)

(2015-03-24 15:14:19)
标签:

杂谈

 

两油(成品油和食用油)同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尽管在支出中的占比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汽油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数据,参见之前的微博),但总是能成功的成为舆论的焦点,特别是在媒体的刻意引导之下。食用油的事先放在一边,回头再说。只说成品油价格问题,两岸三地的定价机制不尽相同,但在借成品油价格攻击油公司(甚至那啥啥)这件事上,大陆和台湾却是惊人的相似。甚至英式定价体系下的香港,最近也跑来凑热闹,有媒体指责“油公司没有把国际油价的下调公平的回馈消费者,从中谋取暴利”,搞到消委会再度出手进行全面调查,(不过整出来的报告还有PPT倒是值得一看)。

 

其实不仅是中国,一向被国人标榜的美国偶尔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比如今年以来汽油零售价格上涨了6%,但同期原油价格明明下跌了9%。所以本胖一直在想,如果彻底市场化定价,成品油价格真的会亦步亦趋的跟随原油价格波动吗?这个问题扯得有点儿,当然从美国的情况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关于成品油定价问题,其实本胖已经说过太多太多了,特别是发改委步履蹒跚的定价机制改革,本胖断断续续也已经骂了十几年了。甚至08年的时候,忍无可忍,一度打算直接给发改委写信了,可惜被当年公司的稽核制止了。混微博之后,也写过不少内容,有空大家可以翻翻看,如果还没有被本胖删掉,也没有被新浪杀掉的话。或许表达能力有限,一直没能把这个问题彻底说清楚,但好在大部分问题至少本胖自己应该是已经搞明白了。所以要不是看到“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那条段子,本来都不想再就这个问题瞎浪费精力了。

 

       调侃成品油问题属于娱乐性热门话题,网上的名人们几乎都参与过。最经典的攻击方式,就是挑出两个特定的时间段,对比成品油和原油价格各自的跌幅,然后义愤填膺的得出成品油是暴利的结论。比如这次的段子,号称原油从147美元跌到43美元,成品油价格竟然没变。其实如果按照标准的美式GRE逻辑,我们或许还可以得出另外一个结论,那就是,当年原油147美元的时候,成品油价格定低了。很不幸,事实恰恰就是如此,不过很多人都无法接受。也对,这都能接受,以后还怎么喷两桶油呀。

 

       要是放在以前,本胖肯定会掰开揉碎的计算税费是怎么回事,含税价和净价是怎么回事,147美元的时候炼油毛利多少,43美元的时候炼油毛利又是多少,台湾同期成品油价格是如何,美国欧洲又是如何。其实这样反而落入了人家的圈套,数据都是错的又怎么样,人家根本就不关心数据的真实性,更不在乎结论的合理性,要的就是炒热这个话题,让大家在潜意识里形成两桶油垄断,两桶油暴利,必须拆分拆分再拆分的印象。另外整天这样算老算去,不正坐实了某网络财经名人对本胖的评价,永远停留在化工研究员的层面上了吗。

 

所以才之前那条微博才会说到,炼油永远是个低毛利简单加工业务,这是常识;意淫炼油存在暴利,甭管是因为买了两桶油的股票,还是有其他目的,起码是违背常识的。当然我相信,编段子的人多半是了解这个常识的,而义愤填膺的传段子的人们就不好说了。

 

其实原油只占成品油成本的一部分,而且两者有各自的供需关系,以及季节性波动特征。特别是原油高度金融化之后,很多时候原油价格更多反应的是华尔街的意愿,而非基本面;即使有时反应基本面,也是美国的基本面,并不是全球的基本面。而且不同油种之间的价格差异也越来越无序,比如WTIBrent之间的差价早就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赌具。目前时点下,WTI47.5美元,而Brent55.9美元,而2008年高点时两者相差不到1美元,而且还是WTIBrent高;当然,关于这事也可以写好几篇长微博了。

 

在中国,原油80美元以上是非市场化的管制价格,原油80美元以下是限定利润上限的半市场化价格。这样的背景下,单独挑出两个时点,一个在80美元上,一个在80美元下,比较油价和成品油价格涨跌,除了说明管制价格压缩了两桶油的盈利,什么也说明不了。更别提还拿个波动率更诡异的WTI做基准,而且数据还全是错的。

 

其实,编段子的和传段子的都不是白痴,动不动就摆数据的化工研究员才是白痴。还是之前那句话,重点不在于段子里面的数据是否正确,而是认为正规炼油企业存在暴利,这事本身就很滑稽,根本不值得一驳。所以下次各位要是再看到本胖,唾沫星四溅的跟段子手们辩论类似的问题,记得要毫不犹豫的将本胖扔进小黑屋,以示惩戒。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