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数学低段团队磨课专辑之《7的乘法口诀》
(2015-01-03 22:41:32)
标签:
教育 |
分类: 3.公开课教案专集 |
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72页。
教材分析:、
教材以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到每个拼图都用了7块。由此引出用填表的方式呈现用7连加的结果。在学生初步知道连加结果的基础上按顺序呈现与7有关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把7的乘法口诀填完整。
学情分析
学生已熟练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并初步有了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能力。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利用口诀的特征编制7的乘法口诀以及运用口诀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类推能力,使学生自主经历口诀编制过程,了解7的乘法口决的来源,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特征,熟记口诀,并逐步提高灵活运用口诀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
教学思路:
教学新授部分以下5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创设了小矮人拿气球情境,初步感知1个小矮人拿7个气球。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通过观察7个小矮人,每个人拿7个气球,形成1个7,2个7,3个7.。。。。。的表象,进而得出连加的结果,并用列表的形式呈现,通过表格突出7的个数和连加的结果,为得出积、编制乘法口诀做好铺垫。第三个层次对照直观图,按顺序呈现了相应的乘法算式,明确了乘法算式的意义和计算结果是如何来的。第四个层次根据乘法算式的意义和计算结果编写相应的乘法口诀。明确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编口诀的最终目的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口诀,应用计算。前面2~6的乘法口诀,数字较小,学生容易记忆。根据以往教学经验,从7的乘法口诀开始,数字较大,口诀句数增多,学生较难记忆,课后记忆口诀的积极性页逐渐减弱,计算会更容易出错。
基于以上的思考本节课主要完成“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7的乘法口诀”的教学目标。力求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熟记口诀,不需要课后再花太多时间背诵,减轻学生学习口诀的负担。
本节课我们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形式来组织教学。为了更好突破教学难点,在组织教学中实施以下教学策略:
1.
学生记忆口诀的难点通常出现在数目大,容易混淆及比较拗口的口诀上。为了使难度适当分散,在操作或推想出连加结果后,先让学生记熟连加结果,再写乘法算式,编口诀。
2、小组合作,快乐学习
为了提高学生编制乘法口诀的热情度和积极性,教学中组织同桌两人活动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3、联系生活,巧记口诀
引导学生找“生活、故事中乘法口诀”:在7的乘法口诀中,介绍西游记中“不管三七二十一打白骨金”以及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炼丹炉中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睛等神话小故事。
教学程序(略)
什么是磨课呢?简单来说,磨课就是通过多次打磨一节课,提高教学有效性。
我们学校现在推出的磨课,是期望教师能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在磨课组的共同讨论下,真正地“磨”出一堂好课。本次我们磨课组共同讨论磨教学环节:
第一次磨课:
由于7的乘法口诀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学过1-6的乘法口诀,可以自己编口诀,说口诀,理解口诀的意义。因此,教学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出示7个小矮人拿气球图,说说他们手中的气球个数,然后根据以前编口诀的方法,编7的乘法口诀。这节课开始的设计,我们磨课组觉得是可以的。
在编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我们组做了几次改动,第一次是学生说口诀,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等,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再背口诀。磨课时有教师提出,在黑板上板书口诀不如直接把打好的7句乘法口诀贴到黑板上,(以及根据一句口诀写乘法算式都可以采取贴的方法)可以节省时间,在背口诀时结合多媒体电视上的小矮人气球图答案,调动学习困难生的积极性。
第二次磨课:
第二次上课时,关于7的乘法口诀板书,采用贴图的方法,时间上紧凑了,出现的问题是根据口诀写乘法算式的字是用红色笔写的,学生及听课老师看的不清楚,建议改用黑色笔写,并把数字写大点。
本次磨课的重点是学生的口头说的练习是比较多,但是动手写的练习比较少,建议以每组的一排为学习小组,开展讨论、编写乘法口诀,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编写乘法口诀的过程中来,通过教师的课堂巡视,发现编写乘法口诀中出现的问题,展示问题,让学生讨论。另外课堂中出现的一些可以先写再说的练习,也先让学生动笔写完后,再回答。(比如《山行》的四句诗共有几个字,让学生写出算式,再说想法)蒙台梭利说过: 我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所以课堂中我们要让学生多说、多听、多写。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磨刀虽有费时,但是刀刃之锋利,砍柴的速度自然就快了。故樵夫常将磨刀功夫视作 " 砍柴 " 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磨课虽然费时,但是对参与磨课教师以后的教学还是很有用的。
《7的乘法口诀》评课
老师的这节《7的乘法口诀》教学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 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课堂上教师善于营造温馨、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归纳起来本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