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评课稿
(2013-12-17 18:41:24)
人们常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那这一课的“门道”在哪?毛老师通过这一课的教学,学生能收获些什么?从古诗教学的角度,我们要学些什么?
1、教给学生朗读古文的方法。
让学生初读后,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学生感到阅读有难度时,毛老师能及时给予帮助,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为学生示范读,还划分节奏,帮助学生朗读,学生很快就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老师还提醒学生,读古文,不但要读准字音,还应该读出古文的味道,读出其韵味,学生又像模像样地读起来。可见在古文教学中,老师应当给予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这样学生不仅能读通,还能为读懂打下基础。有了方法,学生读其他的古文也才能触类旁通。正如古人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教给学生理解古文词句的方法。
古文语言凝练,难懂,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理解方法十分重要。在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句、词句时,老师能再次为学生支架,告诉学生可以利用文中的“注释”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还可以通过“换词”来理解。如“善”字,前文中“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中的“善”,老师让学生联系下文理解,是“善于、擅长”的意思,而在下文中,出现的“善哉”,老师又让学生换词为今天所说的什么来理解。学生很快就答出是“妙、棒、好极了”。这样一来,老师是在告诉学生理解古文中的字词,我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和换词的方法进行理解。
学生脑海中形成的画面是鲜活的,具体的,古文语言凝练,需要借助画面去理解,所以让学生结合文本发挥想象,也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
学习语文,就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文本只是一个学习语言的媒介,老师怎样通过这一媒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的乐趣尤为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提供平台,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所以让学生在感悟大意的同时,不要忘了结合文本,找准切入点,进行语言训练,并让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如课中除了安排课后练笔外,还结合内容进行了拓展训练:峨峨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