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的呼唤

(2016-10-24 12:06:45)
标签:

黄宇

教育

育儿

分类: 2016

        

     前天晚上沙龙结束,一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毫不犹豫地报了11月份《让孩子在爱中绽放》专业父母课程,但她说等不及了,现在面临的棘手问题,希望提前能够得到帮助。听到她详细的叙述,我想写一篇文章。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了,却不再是那么乖巧听话,经常在妈妈面前情绪失控,大哭大闹持续时间长。孩子的任何一个行为如果不是那个年龄的特征,就一定不要孤立去看待这个行为。

 

   我接触很多老师,他们很有能力教好学生,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却很容易出现问题。因为很难进行角色转换,在家的时候还是以一个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去衡量自己的孩子。孩子感受到妈妈在学校和在家里没两样,自然会反抗,因为在家里,孩子需要的是一个有爱的地方。

 

    我问这位妈妈,“孩子和爸爸关系好吗?爸爸有陪伴孩子吗?”“爸爸基本没有陪伴,我们会跟朋友一起带孩子玩,但是爸爸一般是自己走,因为爸爸跟儿子说的话基本都会让儿子嫌弃,儿子甚至不太愿意爸爸出门、独处,如果我偶尔出差,儿子宁愿自己睡或者去外公那儿睡,但是绝对不肯跟爸爸同床睡的,因为爸爸以前打他打得好狠,还把他扔到垃圾桶。我们以前对他的吃饭速度、跟小朋友相处、起床速度、看电子产品和电视要求比较严格。”

 

   其实看到这段话,也就知道孩子情绪偏激不体谅父母的根源。妈妈是老师,对孩子有很多要求,爸爸也同样有很多标准。0-6岁教育关键词是自由,尽可能地在家里给到孩子充分的自由。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估计还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华民族曾经是一个苦难的民族,我们上一辈历经了很多磨难,不管表现多么坚强勇敢,也不管透过自己努力创造了越来越好的生活,但在内心深处,其实是有很深的恐惧和不安,也毫无保留将恐惧的种子传递给我们这一代。如今我们也为人父母,生怕孩子落后于别人,生怕孩子未来在这个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下无法生存。很难在当下去感受孩子,去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渴望。很难无条件的去爱孩子。而孩子在种种限制和要求之下,他无法真正成长自己,压抑的情绪却不断滋长。如果已经成为父母的我们不成长自己,不去质疑自己观点,那育儿之路从本质上就不会比上一代人更智慧,只会越来越辛苦。因为新时代的孩子,他们在比较丰盛的物质生活之中,有着更强烈的精神上的需求,想成为真正的自己。

 

  当父亲所说的话都是让孩子嫌弃,孩子不愿意和父亲在一起。父亲和孩子之间没有爱的链接,男孩便会缺乏力量和榜样。而在刚进入小学,更加不自由,孩子一时难以适应,父母无法真正去协助孩子释放内在的情绪,再加上过往已经积累的,在遇到一点点事情,都是情绪爆发的导火线。

 

   孩子为什么看上去要和妈妈做对,中午即使知道打扰其他老师休息还要在办公室看动画片。想想平时在家我们给到孩子限制太多,他从来没有真正满足过。所以一抓住机会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得到,而当我们也很少顾忌孩子的感受,他自然也不会懂得去体谅别人。睡觉醒来,孩子说我要打死妈妈,大哭大闹,而且对来劝他的老师也说出同样的话。我只是感受到孩子真的压抑了很多很多情绪,他很不快乐。而打孩子只会让孩子更加愤怒。处理孩子的情绪比去上课更加重要。即使课不上了。我们要在孩子情绪慢慢平复之后去了解。“你睡觉醒来后大哭大闹,妈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一定是很难受,跟妈妈好好说说吧。”

 

   而重点,不是在孩子出现偏差行为之后我们着急解决方案。而是平时的时候我们如何创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如何真正去尊重孩子,让孩子拥有自主权,同时懂得去聆听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感受,内心的渴望,真正读懂孩子,让孩子感受着爱。

 

 庆幸地,这位妈妈决定深入学习和成长!我也呼唤更多家长在育儿路上还没有出现挑战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和成长,毕竟父母这个职业是一辈子的,而且无法下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