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庭教育导师黄宇
有很多妈妈给上小学的孩子制定了一条规则,回到家必须先做完作业才能玩,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听到这样的规则,我陷入了沉思。
对于一些本来就很“操心”的孩子,妈妈这样的要求会欣然接受,并不会有什么不妥。可还有很多的孩子,他们就想着在学校里呆了一天,都没有好好玩,一回到家,就想让自己好好放松一下。而妈妈强硬的态度让他不得不接受。可一天这样,两天这样,每次坐下来内心有些不悦的情绪,慢慢累积着觉得学习真的不是好玩的东西,而是一种压力,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学习越来越被动。
一个人的好习惯从何而来?我觉得一定不是来自于外在的压迫力。因为压力而养成的习惯很难持久,一个人对要求要做必须要做的事情是激不起多大的热忱。当不断处在被动的状态,对学习就没有了一种好的感觉。有妈妈告诉我,自己在家的时候孩子还算配合,但是出差了孩子就很难自觉。也有的家长反应小学成绩还可以,可到了中学成绩下滑厉害,越来越叛逆了。甚至很多孩子厌学,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在我看来,每个孩子都有向上的本性,三四岁的孩子们一起游戏的时候,都是希望自己冲在前面的一个,都是想得第一,想赢得胜利一个,父母重要的事情是保护孩子的对未知事物探索欲望。允许孩子自主安排,孩子心感受是自由。当内心感受是自由的,同时会是敞开的和愉悦的,学习便是无处不在。当父母能够给出一份足够的信任,同时也能意识到学校的学习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父母能够支持孩子的就是让他看到自己身上的美好特质,孩子的这份自信就会让他浑身充满着力量。他就会有一种内驱力去做好每一件事。
在慢慢地自主安排时候,他就会思考我可以如何去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慢慢养成他自己的习惯。这一切都是从心出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