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父母效能训练讲师黄宇
每个父母内心都有一个迫切的希望,希望孩子懂事,懂得体谅父母,懂得与他人相处......然而每个孩子成长的速度不一样,父母只是简单严厉的告诉孩子:你不可以这样。或者用警告威胁的方式,你如果再这样,我就......,这样的方式孩子只是因为害怕调整了自己的行为,并不是他真正发自内心开始自我成长。
在《爱的沟通》课程里,一个妈妈分享姐姐不会照顾弟弟,经常和弟弟发生矛盾。妈妈经常教育她,要她认错。她就是不肯。比如说,姐姐在帮妈妈晾衣服,弟弟说过去帮忙,姐姐就说要弟弟也晾一半,弟弟不肯,双方就发生争执开始打闹起来。妈妈觉得是姐姐错了,“你是姐姐,怎么就不能让一下弟弟?”妈妈逼着姐姐认错,姐姐就是抵触。妈妈最后火了,对姐姐发了很大脾气。姐姐这个时候是什么心情呢?“我真的好委屈,我又没有什么错,为什么妈妈要逼我认错?”
长期下来,孩子心中容易产生怨恨的情绪,觉得妈妈很偏心。如果我们用《爱的沟通》方式,去聆听姐姐心里真实的想法,看到他要弟弟这么做背后的原因。帮助她释放情绪,当姐姐被看到,被关注到,然后妈妈再去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看到你们吵闹的时候,妈妈没有办法平静下来,同时感到非常为难,你们都是妈妈的宝贝,妈妈非常爱你们。不需要任何说教,不需要批评。让姐姐感受到妈妈真的很爱我。我经常和家里有好几个宝贝的家长分享,任何时候一定要照顾到老大的感受。千万不要因为大的孩子大了几岁就批评老大。事实上大的孩子更需要被好好关注。那些经常制造事端的大的孩子,比方说喜欢和小的打架,欺负小的,他们是在呼唤父母的爱和关注。
前一阵子带瓜瓜出门的时候,当瓜瓜发现有陌生人在在看他的时候,他就要躲在我的怀里。“妈妈,他在看我。”“哦,他们看到你的时候,你有些害羞。”“恩,我害羞。”“妈妈,他还在看我。”一次一个小弟弟注视着他。他突然朝着小弟弟大叫:不要看我,把小弟弟都吓哭了。我拉他到一边,你不想要小弟弟看着你,可是你这么叫的时候,小弟弟被吓哭了,妈妈也吓了一跳。除了对小弟弟叫,你还有什么办法呢?瓜瓜说那我就走开。“恩,真是一个好主意。”瓜瓜这个阶段内心渴望和其他小朋友建立链接,但看到陌生的面孔,还没有完全准备好,这个时候我的接纳才能帮助他顺利度过这个阶段。人本主义创始人卡尔.罗杰斯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允许孩子用自己方式拥有自己的感受,不管这种感受是负面还是正面,这种方方面面接纳态度让孩子倍感温暖和安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内心出现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我坚信只有父母给出无条件的爱,才让孩子越来越具备内心的力量去面对他的脆弱和恐惧。
一天傍晚我们在准备晚餐的时候,瓜瓜突然大哭,原来他在摆他的车队,奶奶经过弄乱了。瓜瓜顿时非常生气,大哭还不解气,拿了一个小凳子,把房间所有灯都关了。我们没有做声,允许他释放他的情绪。还不到一分钟,瓜瓜说,妈妈,太黑了,我还是开灯吧!瓜瓜再次把灯打开,没有给他讲任何道理,瓜瓜回到餐桌上,开始吃饭了。当我们允许孩子去经验自己的情绪,没有贴任何标签,他就能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自我成长。
一位教师在面对一个特别淘气的学生时,选择在他旁边坐下来对他说:”你知道吗?我真的、真的特别喜欢你。你可以一直做这样的事,这不会改变我的想法。我觉得你好像是在设法让我不喜欢你,但这没用。我永远永远不会不喜欢你。“这位教师补充道:从那以后很快,我不是说立即,他调皮捣蛋的行为就开始减少了。”这个故事的意义在于无条件接受不仅是所有孩子都应该得到的,也是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的有力且有用的方式。
当父母走在自我成长路上,也就越来越能够从长远去支持孩子的自我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