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内心里有“我不够好”的信念,只是你还没意识到。
15岁的孩子谈恋爱了,妈妈说感觉自己要崩溃了,非常紧张,非常焦虑。她说担心孩子考不上好的学校。表面上看来,是儿子惹的妈妈变得这么大的情绪。其实是妈妈担心如果孩子没有前途的话,就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觉得自己不够好。触碰到内在的这个伤口,让自己痛苦不已了。
一个80后的妈妈说自己遇到了很大的瓶颈,感觉迷失了自己,当在工作中能力没有得到肯定时候,内心非常焦虑,因为自我要求很严格。面对孩子也经常带着指责:“为什么你做不到呢?”可孩子似乎完全不在自己掌控之中,所以也特别挫败。其实妈妈内心里有着一个很强的信念,就是“我不够好!”也就是说自我价值感很低,面对别人的不认可就会痛苦不已,面对孩子的“不听话”,就会挫败不已,投射出了内在这个声音。
当一个人在和自己对抗,生命的活力自然就会萎缩,转化这个信念,从接纳自己开始,“我真的够好了!我爱现在的我,虽然还不完美,但就是一个真实的我,我允许,我接纳自己!”“我只需要活出自己的生命,孩子有权利去经验他自己。”......
切断这种信念,唯有自我成长!
瓜瓜前几天感冒了,周一的时候没去幼儿园,我在家里陪他。“我要爸爸回来,我要爸爸回来!”瓜瓜大声哭着。我聆听着瓜瓜,奶奶却很恼火:爸爸上班去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看到你这个样,我心里就烦躁。“瓜瓜一哭闹你心里就特别难受了!”我又聆听着奶奶,“是啊,烦死人!”奶奶出去了。我再次看着瓜瓜,把他抱在怀里,允许他大声哭,瓜瓜爸爸在周末的时候陪伴瓜瓜,特别喜欢和爸爸在一起。瓜瓜哭声越来越小,慢慢平息下来自己去玩车子了。
瓜瓜最近很迷看《托马斯和他的小火车》,昨晚快十一点,瓜瓜爸加班还没回,瓜瓜没有睡意,我却困得不行了,没有精力陪他在床上玩他的小火车比赛了,这个时候他提出要看电视。“看你的头,这么晚了赶快睡觉。”奶奶大声地说。“看、我要看!”我开始聆听他,“看到妈妈没有陪你玩,你很无聊,也还不想睡觉。”“我还不想睡觉。”“恩,宝贝还不想睡,妈妈好困,眼睛都睁不开了。”此刻,瓜瓜并没有提出要去看电视,而是自己在床上玩着小火车,后来要我抱着他关灯,睡得比我还快。其实这个时候我读懂了他,白天已经看了,这个时候他并不是真的想看,而是觉得一个人玩着没意思,在我聆听他之后,他的焦点就不是放在要看电视了。
如果我当时和奶奶一样去指责他,这种被指责的声音经常出现,孩子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他就会觉得“不够好”,自己也莫名的烦躁,“我为什么会这样呢?”他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对自己会有很多不接纳。当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正常的释放,身体也越来越硬,慢慢长大后,他也会学会去评判身边的人,也会学会用同样的方式去教育他的下一代。
孩子一天天长大了,父母成长自己已经迫在眉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