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妈妈想要孩子洗手,孩子不肯去,“那你陪我洗吧!”孩子还是不肯去,于是站了起来,正好脚碰住床腿了,说好痛呀,突然想了一个主意说:看你不陪我我的脚碰了好痛,你陪我就不痛了。女儿看着妈妈很痛苦的样子就陪着去了。虽然妈妈很骄傲自己的做法,我还是忍不住告诉她:真不赞成你这样的做法。当你觉得有效,可能以后还会去用,但利用孩子这一点情商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不可取。这种教育是透过为了达成自己目的方式把这种责任转嫁给孩子,让孩子有罪恶感,而事实上和孩子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孩子是透过父母的眼睛看自己,长大后这种责任界定会不清晰,她不知道什么是她的责任,什么不是,会额外承担不属于她的责任,还有妈妈透过这种情感来溶合孩子的自我,成为妈妈情感的溶合者,我愿意为妈妈的疼牺牲自己的需求,出卖自己当下的感受和自己坚持的部分,长大以后也会为别人牺牲自己的需求,内在是无力的,没有自己的主见。当孩子觉得:是我错了,我不好,有了这种感觉,孩子一生都是低价值感。罪恶感是摧毁人自身价值的最厉害的杀手。所以父母要懂得为自己行为负起责任。
我记得自己读初一的时候,有一天周末妈妈要我去给在上班的爸爸送个东西,我很不想去,因为路途遥远,骑自行车大概要一个小时,最主要是我很害怕见到爸爸的同事们,不知怎么和他们打招呼。当时妈妈说:我养你这么大有什么用,这点事情都做不了。于是我就赶紧出发了。类似的事情还很多,不太记得了。当时很有感触的是被迫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内心是冲突的,矛盾的,因为一方面不想让妈妈失望,同时又想活出自己真实的一面,这两股纠结的能量会让人陷入痛苦中,不知如何表露,莫名烦躁不安。慢慢长大我发现很长的一段生命历程中只要没有做好事情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没有用。成长后我才知道作为孩子儿时的情感跟外界互动自然旋律被打断时候,孩子记住了一种经验,对它有了一个认知,有了一个定义,这个定义会成为终身的咒语。而要打破这个咒语,需要我们不断去成长自己。
感恩关注:P.E.T.父母效能训练黄宇老师个人公众微信号:huangyu20110905,我们提供P.E.T.父母效能训练真实案例分享及亲子沟通技巧和方法,为一起成长为高效能父母而努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