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资深家庭教育导师黄宇
资深家庭教育导师黄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868
  • 关注人气:1,1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父母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

(2012-09-08 12:31:29)
标签:

育儿

   今天上午有个妈妈看上去年纪很大,我问她孩子年龄,她说23岁了。孩子这么大了都还抽空过来和家长们一起学习,我真的很钦佩这位妈妈。看到很多妈妈都有关于孩子学习困惑的问题。这位岁数大的妈妈分享了她在孩子学习方面的经验。让很多妈妈非常有触动。

  “我对孩子学习没有特别多的要求,孩子5岁的时候作业就很多,一个字老师要求抄写很多遍,我觉得没必要,我就对孩子说会了就不用写,剩下的妈妈帮你完成。孩子很开心。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小考孩子只考了四十分,快期中考试的时候孩子问妈妈:你期望我考多少分。妈妈说你进步一点也就可以了,四十一分也行。没想到孩子却特别认真,考了90多分。至于做作业,妈妈从来没有要求孩子,几乎是想做就做不想做也不勉强,老师电话来,妈妈说我对孩子做作业没有要求。高三了,放学很早,很多同学都在学校补习功课,但儿子这个时间就是玩,天天打篮球。妈妈也很支持他,“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多多锻炼好啊!”高考时,孩子顺利的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在银行上班,他周末会去摆地摊,很会挣钱。第一份收入给我买了一个两千元的包包......”事实再一次证明,当家长心态放松的时候,孩子很会为自己负责。而且更重要的是孩子内在非常有自信,一个在银行上班的白领周末去摆地摊不是现代年轻人轻易做的到的。“我孩子曾经特别喜欢照镜子,有段时间隔不了几分钟就要去照镜子,我很担心这样会影响学习,去找他们班主任,他班主任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管那么多干嘛,于是我就忍住没有说他。”这位妈妈也说了曾经困惑的问题,好在班主任给到了有力的回应,自己就没把这当回事。事实上后来发现也是自己多虑了。

 学习的问题仍然是很多父母忧虑的问题,孩子才上三,四年级,父母亲就特别紧张,作业必须好好做,上网的时间必须严格控制,晚上睡觉不能抽超过几点等等。有妈妈与我分享,自己曾经参加过一个关于如何提高孩子成绩课程,那里的老师说要坚决实施奖惩制度。所以每次孩子做了多久作业就被允许上网多久,如果没有完成就要少上网多久。现在发现这个办法越来越行不通,孩子不吃这一套了。我不知道还有多少所谓的专家鼓励父母使用奖惩分明这样的策略,也不知道还有多少父母在用这样的办法,反正我是坚决反对这样做的。这种“治标不之本”的方法完全远离了学习最终的目的,学习本是一种乐趣,现在却变成了一种负担。一个孩子学习潜能绝不是这样子逼出来的。

 

人们“重视”教育的根源是“恐惧”,是对未来的担心,是整个社会人心没有和不能活在当下的显示。你为什么那么重视你自家小孩的教育?明日生活的美好,是基于对明日生活的恐惧才能达成的吗?没有恐惧生活就不会变得更好?显然这是荒谬的。生命存在的真相,它没有明天。它只有此刻和此地。“为了明天而努力”这个口号给人带来什么?压力还是宁静?压力真的能够带来有效的动力吗?如果你没有压力的、宁静的做事与你充满担心恐惧的做事,哪一个效率更好?显然,没有压力的做事事实上效率更好。把“为了明天而努力”的这种基于恐惧而工作的信念口号换成“让生命在当下开花”吧?时刻告诉自己“让生命在当下开花”,感觉一下和“为了明天而努力”有什么不同?

在教育孩子之中,把“未来”和“过去”忘记,教导“生命在当下开花”。给孩子们传达一些更有价值的信息:生命——不要基本恐惧而行动,要基于爱而作为。不要过分强调历史、民族意识、仇恨等等……教导他们爱、自然、大同、喜悦和认识生命。“教育”是属于头脑的,只有头脑才想到去教育,因为头脑会希望明天如何如何;心不需要教育,因为心就活当下每时每刻。不要过分强调教育,让教育自然进行。一个家长没有强调的教育意识,未必你的小孩就是一个不成器的小孩。教育训练了你的右手,它会使你的左手弱势下来;你试图训练他的双手,那会把小孩累死。如何进行教育?放松,自然,让“教育”自动自发。不要有那么多的刻意和努力,那样并不能使事情变得比不想自然时好哪去。做一件事最好的效率,不是在恐惧或兴奋时,综合评价来说,是在自然状态时。注意凡事要自然,不要刻意。因为自然就是天之道也。

上面两段话是《对你的小孩放心》文章里的,真是太有道理和智慧了。除了学习,生命中还有太多东西值得花时间去探索和经验。父母站在一定的高度,就不会被孩子学习困住,也不会自己制造问题,生活在担心恐惧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