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名师难引“回头客”

(2025-11-18 14:25:53)
分类: 转载

观察到这样的一个现象,把名师请进学校,本校的教师来参加活动的却少之又少,哪怕硬性通知了谁谁要来参加活动,似乎也不尽如人意。

问老师们为什么不去参加活动?

理由五花八门,但都非常有道理。要上课,身体不舒服,不是本学科的。而且同一个理由的人还不少。

要上课。上课可是大事,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上课,上课是天大的事,不能随便调课,也不能不上课。道理是很正能量,可在实际巡课中,这么爱上课,把课上得特嘛认真的老师好像也没全部。这是怎么回事呢?的确值得好好思考。

身体不舒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坚决不赞同带病上课。一是带病上课严重损害老师的健康;二是带病上课,教学效果未必是好的。可这病肉眼也不是能看得清清楚楚,特别是肚子疼这样的病,如何能一眼就看明白了。太烧脑了,不想了。

不是本学科。是的,本学科的活动都不能全参加,哪还有那么多的时间参加非本学科的呢?与其坐在那里,就像鸭子听雷,倒不如坐着好好备课,把本学科教好。这态度,够认真。可你走过办公室,刷手机的人一点都不比认真工作的人少。

主动学习很重要

还观察到另一个现象:会场参加活动的人很多,可专注听讲,因赞同讲师观点点头的人却不多。当然这样的效果不能怪参加活动的人,有时站在上面讲话的人也是有一定的责任。但至少也说明一个问题,主动学习真的很重要。

教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职业。表面上每年干的事差不多,备的课也一样样的,对象也同样是人,但是每一个个体是独一无二的,永远不可能有两个一样的人,也就是说同样的一节教学设计,不可能适合所有的人,不同的学生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正因为教师面对的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一直在成长变化的人。更需要老师的知识、能力都要不断地提高,才能很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而培训是老师提高专业素养最快最大限度的途径。因而,每个学期都有各种各样的培训。

 

老师累吗?累,真的挺累。老师在别人面前,就是几节课的事。只有老师自己知道,老师干的不仅仅是几节课的事儿,老师要备课,要批改作业,要和学生谈心,要和家长沟通,要关注学生的动态等等,每一样事务都占据了老师不少的时间,再加上要看午餐,看午休,要课后服务等等,每一天,老师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能不累吗?

记得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觉得生活累,问问自己你已经多久没有阅读呢?

每次我觉得累,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阅读了。于是,赶紧放下手中的事进行阅读。当我每天坚持阅读,我能感觉到自己每天都充满了力量。

然而,阅读带来的力量虽能缓解部分疲惫,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面临的困境,教师也需要通过培训解决一些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阅读是自我提升的一种方式,但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往往难以抽出大块时间进行深度阅读。更何况,阅读带来的知识积累,还需要通过实践来转化为教学能力,这又是一个漫长且需要持续努力的过程。

培训是自我提升的一种方式

很多学校都在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减轻教师的负担。可是学校做的事如果没有得到老师的响应,哪怕活动当天老师没有课务,她宁愿呆在办公室里发呆,也不愿意走下楼去听名师上课。

大家别误会。我不是说没人参加活动。一般上级通知的活动,大家再有意见也都会去参加,但很有可能会出现人在现场,心未必在现场。

我想表达的是教师中主动参与活动的人有点少,这难免让人有点担忧。如果人去了现场,但没认真听,和没去效果一样。

这种主动参与度低的现象,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长期高强度的工作让教师们身心俱疲,即便有空余时间,也更倾向于选择休息放松,而非主动学习提升。另一方面,部分培训活动内容与实际教学需求脱节,无法满足教师们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导致他们参与积极性不高。

此外,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是导致教师主动参与度低的重要因素。当教师们发现参与活动与否对自身职业发展影响不大时,自然会缺乏动力去主动参与。因此,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需要深入思考,如何通过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完善激励机制等方式,激发教师们主动参与的热情,让他们真正从培训中受益,实现专业成长。

同时,教师自身也应认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因此,即便工作再忙,教师们也应尽量抽出时间,主动参与各类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转自《阿春姐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