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言语情境促有序表达——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我学会了_》(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分类: 转载 |
【教材简析】
本单元习作《我学会了_》是一次半命题习作,学生可以自己在横线上填写学会的事情。这个话题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也契合单元主题“成长”的内涵。学会做事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表现。本次习作提供了六幅图,这六幅图可以唤醒学生对于生活的回忆和体验,提示学生选择习作素材的角度。
本次习作还呈现出了具体内容和要求。教材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学会做的事情,并从中选择最有成就感的作为本次习作的内容。教材还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怎么写”:按一定的顺序写,写清遇到的困难和克服的过程,写清有趣的经历和心情的变化。
最后提出了习作修改的要求:一是要自我修改,即通过朗读,改一改不通顺的地方;二是互换习作,围绕是否按一定顺序写、是否把过程写清楚进行修改。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学过怎么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把活动的过程写清楚,写出自己的感受。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对前面学过的习作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既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又要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还要写出学做这件事情的体会。
【设计说明】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成长。本单元语文要素是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本次习作在于引导学生怎样按照顺序把事情写清楚,为此,本节课的设计,具有以下两个亮点:
1.围绕语文要素,构建读写教学策略
阅读的要求指向习作,阅读的学习服务于习作。本节课以单元要素为抓手,将读思达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勾连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在阅读分析基础上思考,将所学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具体的习作表达方法。
2.学练融合,让习作更有“研”值
课前预学是习作教学的一块敲门砖。课前预学单中设置“台阶图”,让学生填一填学会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心情,扣紧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台阶图”为支架,对比评价标准,来完成自己的习作。
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对比自己在预学单中所写的片段,找出自己的不足,并结合习作要求,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对自己的习作、他人的习作进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按学习的顺序把自己学做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2.能写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有趣的经历,把心情变化写下来。
【教学重点】
能按学习的顺序把不会到会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难点】
能写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有趣的经历,把心情变化写好。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活回忆,捕捉素材
课前活动
1.谈话导入
师: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做的特别好,你能分享一下学会的秘籍吗?
生:反复练习,坚持练习。
师评:看来学会的一大秘籍就是坚持反复练习。
2.引出课题
师:从小到大,我们学会了许多本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习作六《我学会了
【设计意图:在课前互动的基础上,顺势而为,揭示本次习作话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紧扣本节课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重点。】
板块二:明确要求,引导选材
1.扩充图片情境,唤醒生活体验
(出示书上的插图)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的小朋友他们都学会做哪些事情呢?谁来说一说?
师:你们有做过图上的这些事吗?谁来说一说当时做这些事的情形。
2.步入问题情境,自悟习作要求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写作内容,那同学们写得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看预学单上写的。
师:同学们觉得写得怎么样呢?
师引导:老师觉得还不错,但是有没有办法写得更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的内容。(PPT出示书本问题)从这几个问题,你能找到写作方法吗?
【设计意图:阅读是孩子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培养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孩子获取更多的信息,为习作积累更多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引导读图,激活孩子的回忆,为下面的写作打开思路,获取素材。引导读问题,思考背后隐藏的习作要求,教会孩子学会审题。】
板块三:范例引导,精巧构思
(一)迁移思维支架,理清表达顺序
师:本单元的课文也教会了我们一些习作的方法,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本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是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1.读《芦花鞋》片段,指导学生把过程写清楚。
过渡:《芦花鞋》一文中,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写出芦花鞋的制作工序呢?谁来说一说?
2.出示刚才的预学单,集体修改。
师:同学们看,这是我们班某个同学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可以怎么改得更好。
小结:同学们,习作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将学会的步骤理清楚。(板书:顺序有先后、过程有清楚)
(二)品读范文情境,感知表达特点
过渡:学习本领的过程本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除了把过程分步写清楚,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克服的过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学会的过程写清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课文。
1.出示《我们家的男子汉》小外甥尝试自己买山楂片的片段。
2.交流小外甥第一次买山楂片遇到的困难。
预设:走近柜台变得胆怯、勇敢开口却说不出买什么。
3.交流小外甥第一次买山楂时的心情变化。
预设:从开始的胆怯到紧张,到失望后沮丧。
4.交流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小结:在习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将解决困难、心情变化的过程写清楚。(板书:困难有解决、心情有变化
5.展示预学单中的台阶图
师评:大家看,一步一步很清楚,老师非常期待你们的作文。
【设计意图:“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课前预学“写一写”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习作存在的问题,也能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将读思达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勾连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在阅读分析基础上思考,将所学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具体的习作表达方法。通过集体修改预学单中的习作,为后面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做好示范。】
板块四:迁移运用,提升能力
1.学生习作
师:有了台阶图,我们就可以在它的基础上,把我们的习作写清楚。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习作片段要求。
指名读:1.根据台阶图,按顺序把学会的过程写清楚。2.书写工整。3.写完后读一读,修改不通顺的地方。
师:写之前,我们再来回顾一遍习作评价标准。(老师给大家十分钟时间。)
2.同伴互评
过渡:时间到,没有写完也没有关系,倾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写的,你发现他都用了哪些方法?
(1)指名生读自己的习作片段,其他同学思考用了哪些方法?
(2)交流方法,生互评。
师评:写的很棒,评价得也特别到位。其实我们班还有许多星级小作家。课后有时间再进行分享。
3.出示锦囊妙计
师: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个锦囊妙计。
明确要求再动笔,写作之前先构思。
主要情节写具体,攻克困难写心情。
开头结尾概括写,学会点题明中心。
4.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都说好文不厌百回改,课后可以加上开头和结果,就是一篇完整的习作。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运用描写方法按照顺序将解决困难、心情变化的过程写清楚。
从学到会就是成长。希望同学们能用笔记录下自己成长的每一步。
【设计意图:“文章不厌百回改,千锤百炼始得金”。引导学生以“台阶图”为支架,对比评价标准,来完成自己的习作。接着选择写得比较好的习作进行点评,给其他学生启发,以进一步修改、完善习作。输出、输入两者相辅相成,互评让孩子在阅读、思考后有了很好的输出途径,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板书:
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