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内教师签到
二、讨论的主要内容:
动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朋友,本主题的活动将带领孩子们走进动物的世界。在农场里,让孩子通过观察小鸡的破壳,感受生命原始状态的奇妙,并且进一步认识常见的家禽、家畜,感受动物与人类、环境的密切联系;走进动物园,让孩子进一步直观感知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尝试阅读科普类动物绘本和观看动物视频等进一步探索和发现并收集不同动物的有关信息。同时,让孩子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动物的关心与爱护,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动物。
在情感上孩子对于动物的喜好是与生俱来的,到了中班自己喜欢什么更加鲜明、明确,并带有自己独有的一些特征。他们萌发出了对小动物做点什么的的愿望更加的强烈了。在认知上,孩子对动物的了解有实际的经验,更多的是周围常见的一些动物。孩子对于一些具体的、直接的,比如说动物的外部特征、简单习性、喜欢吃什么有一定的经验。但是从深度上来看,比如动物是怎么发展变化的、需要哪些条件,这样一些稍微复杂一些、深刻一些的问题还有待于拓展。在能力上面,中班孩子科学探究有一定的积累,可以更加的自主、深入的进行观察比较,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调查。中班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发展,可以通过更多渠道来获得一些间接的经验,比如绘本、视频等。
活动开展前,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制定调查表,通过亲子合作的形式让幼儿对“哪些动物是卵生活胎生?”、“我了解的动物朋友(特征、喜欢吃什么、本领)”、“关于动物我想知道的”进行了调查,让孩子和家长一起了解动物、感受动物、认识动物。

通过多种渠道整合资源,可以让家长利用周末带孩子到乡村饲养场、农家乐、动物园、海洋馆等地方,近距离观察、接触各种真实的动物,并拍摄相关的动物的照片、视频等带到幼儿园,作为孩子们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活动资料。利用睡前时间给孩子讲述有关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的故事,帮助孩子进一步感受动物与人类、环境的密切关系。开展亲子游戏,如与孩子一起认识一些动物,并模仿它们的叫声等。陪伴孩子观看动物类的科普节目(如《动物世界》《自然传奇》等),并给予适时的解说,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本主题的来源符合孩子的兴趣、年龄特点。《指南》当中科学探究四到五岁孩子的一个基本期望是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其中有一点能感知和发现动物、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我们结合《指南》,来进行拟定了本主题的基本走向。我们从这个主题说明当中去提取一些关键句,来拟定我们的目标。提取的三句关键句分别是:进一步认识常见的家禽、家畜,感受动物与人类、环境的密切联系;感知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动物的关心与爱护,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动物。从主题说明当中提取到了的关键句,拟定三条目标:
1.感知常见的家畜、家禽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体验动物与人类、环境的密切关系,萌发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2.感知野兽、野禽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感受动物世界里的奇妙现象。
3.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动物的关心和爱护。
经过研讨,我们把本个主题的脉络图分为三大块:活动区活动、生活活动和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是选取与本主题相关联的活动,根据孩子当下所需要的一些内容来进行选取,并且在一日生活的适当环节来进行开展区域活动。除了我们自主游戏板块的基础区域的设置,在主题中我们又与主题相联系设置区域。什么时候进行投放以及什么时候开展,我们将根据主题活动的推进来慢慢进行投放以及开展。
在主题活动前就进行部分区域材料投放,来增加孩子对主题前经验的积累。教学活动,我们从主题脉络图看出,在原有的脉络上进行了细化,分支出了二级脉络,也能够帮助我们老师更加清晰我们主题的设置。整个主题是分为了两个一级脉络,在农场和在动物园,而在农场更加细分出了二级脉络,又分为家禽和家畜。动物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朋友,我们从在农场的家禽、家畜,也就是身边常见的一些动物,引发孩子对于动物的了解和喜爱之情。再从绘本、视频等中会关注到野生动物、动物园里的一些小动物,从而推进到第二个脉络在动物园里,让小朋友能去了解更多的一些动物朋友。

遵循领域均衡、教材与园本化比例合理,集体教学和区域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将主题内容分成四周来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