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班段集体备课《好吃的水果》

(2013-10-24 15:45:05)
分类: 各学科教研(备课)组活动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平阳县鳌江第二幼儿园 

项目名称

小班段集体备课

项目负责人

陈新新

活动时间

2013年10月 11

活动地点

小三班

活动主题

《好吃的水果》

主 讲 

陈新新

参加对象

小班段全体老师

申请学时

主讲2学时,其他1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一、组内教师签到。

二、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科学领域

目标:…………

三、讨论的主要内容:

1.   1、介绍主题:

主题一:《好吃的水果》

主题说明:

水果是幼儿熟悉的、喜欢的。当我们专注于它时,会看到水果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它是观察外形特征的对象,手口一致点数和建构大小概念的材料,装扮水果一家的媒介,歌舞表演和语言表达的情景化资源……

  在以水果为情境脉络的各种活动中,幼儿不是去学习关于水果的标准答案,而是获得与真实情境密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在吃水果的过程中,幼儿知道了如何剥水果,如何文明进食;在动手操作中,幼儿懂得了榨汁、做沙拉等多种加工方法;在游戏中,幼儿学习了瓜果与虫害的关系;在诵念儿歌中,幼儿区别了哪些是水果类的瓜,哪些是蔬菜类的瓜。在有趣的、生活化的情境中学到的知识和获得了经验水果是具有生命力的。

  未来社会是多元的、开放的、迅速变化的,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不会只是一种方式,因而,需要的不是熟记现成知识的人,而是能够根据实际条件去应用知识的人。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幼儿需要学习有生命力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在情景化的、生活化的和多元互动的共同体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将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社会,更好地生存、学习和发展。

2.讨论课的内容。

三、环境布置:

1.布置“水果园”墻饰或立体大树,供幼儿挂、粘“水果”。

2.带领幼儿参观果园,采撷水果。

3.为幼儿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多给幼儿鼓励和帮助,增强幼儿自信心.

四、家园配合:

1.带孩子去水果商店观看各种水果,鼓励孩子自己选购不同品种的水果。

  2.与孩子一起收集各种水果的图片。

  3.培养孩子喜欢吃多种水果。

 

活动反思

与建议

水果是幼儿熟悉、喜欢的,同时水果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结合秋天这一季节的特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我们开展了好吃的水果的主题活动。在为期两周的主题中,我们的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令人回味无穷。 
  在活动开展之前,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带孩子参观水果店,收集水果图片、实物,丰富有关水果的经验,并且与孩子一起制作水果娃娃。在家长的共同参与下,在惹人喜爱的水果娃娃吸引下,孩子们对水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走进了水果的世界。而我们的主体墙也是由于得到家长的帮助,内容十分丰富,有常见的水果,也有很多是孩子没有见过和没吃过的水果。 
  通过科学活动《水果照相馆》,孩子们观察了水果外形特征,认识几种比较特别的水果,感知到水果的多样性。通过《水果的故事》的科学活动,能区分明显的大小差异,并学习3以内手口一致地点数、说出总数。活动《酸酸甜甜的橘子》、《隐身水果》、《水果串》是让幼儿在吃水果的过程中,知道如何剥水果,了解水果还有其他的吃法,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主题带来的体会: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创设环境的目的主要就是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在环境的创设中让孩子、家长和我们老师共同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资料、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布置等就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途径。 
  活动后,我也还有一个遗憾:如果主题中,能安排一个亲子活动,让家长来园与孩子一起做水果沙拉、水果羹,一定更能激发了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也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增进家园联系。

过程确认

情况属实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叶微微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http://s4/mw690/0029zMwqgy6DFS7sOtB83&690

http://s8/mw690/0029zMwqgy6DFS88dcH8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