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审议——大班《神奇的大自然》
| 分类: 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
项目名称 |
园本教研暨素养提升 |
项目负责人 |
陈丽君 |
|
活动时间 |
2024年3月11日 |
活动地点 |
大班教室 |
|
活动主题 |
大班主题审题 |
主 讲 人 |
池晓芬 |
|
参加对象 |
|
申请学时 |
|
|
活动内容及进程 |
主题名称:《神奇的大自然》 一、主题展开思路 1.土壤是大自然最基本的元素,以挖掘、观察等方式了解泥土,发现泥土里的其他物质,了解泥土的特质。泥土有自己的秘密,也有与自己相似的"兄弟"-﹣沙。在泥土与沙之间进行比较观察,感知泥土与沙的共性与特性;调查泥土存在的地方,了解不同地方的泥土也有着不同的质地,从而进一步认识到泥土的多样性与特殊性。 2.把大自然的泥土带回幼儿园,给它变个身,在画画、泥塑等多样的艺术创作方式中,感受土、水泥三者间的关系;在泥土制品展览会的筹备与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泥土制品的独特魅力。
3.在与泥土的互动中发现,泥土是孕育生命的摇篮。从充满奇异色彩的神话故事中了解先祖对泥土的敬畏与崇拜;在种植、养护、寻找泥土里生命物质的过程中,发现动植物都离不开泥土的滋养;试着扭动身体,时而成为松土的小蚯蚓,时而 二、区域环境创设 1.语言区:投放绘本《流动》《寻找丸子》《旋风》《雨中的小红伞》《莎莉,离水远一点》《牛牛和虎虎》《山田家的天气预报》。 2.探索区:投放放大镜、小刷子、小铲子、量杯等材料,供幼儿对泥土进行探究;提供材质轻薄、能在风中飘动、旋转的材料或物品,为探玩做准备 3.音乐区:投放纱巾、绸带或图片资料,支持幼儿用肢体表现种子破土后动态生长的全过程;收集材料尝试制作乐器,模拟各种大自然的声音。 4.美工区:投放湿拓画画液、湿拓纸、塑料棒、塑料盘供幼儿探索绘画,进一步感知色彩的流动之美。 5.角色区:鼓励幼儿模仿播报员进行口头的气象预报,可以播报一天的天气信息,也可以播报一周的气象变化情况,引导幼儿说清楚天气预报必要的要素。 三、家园配合事项
1.和孩子一同走进大自然,收集相关的自然物,如石头、泥土、树枝、树叶等,
2.和孩子一起种植
1—2 种不同的植物,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
3.陪伴孩子在生活中寻找风,感受风的存在,感知风力等级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4.收看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并模仿天气预播报员报气象,如天气的阴、晴、雨,气温的高低等。
5.碰到雷雨天气,提醒孩子不能看电视,适时向孩子介绍户外躲雨、躲避自然灾害的方法。 6.鼓励幼儿在家参与洗晒劳动,如:拖地、洗手帕、洗袜子、晾晒或收纳整理衣物等。
7.支持幼儿收集废旧瓶罐、管道等材料,自制雨水收集的容器,并开展雨水收集的活动。
8. 在生活中,从细节入手,与孩子一起行动节约用水,保护环境。让我们一起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吧! 四、建构主题网络图 |
||
|
活动课前评课(活动建议) |
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充满着无限的游戏空间与学习可能。幼儿关于大自然的体验是丰富的也是零散的,如何支持孩子们将零散的体验转化为有价值的学习经验呢?我们希望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拓展幼儿的学习经验,让幼儿的学习经验更加丰富。在“神奇的大自然”这个主题中,我们发现有十多种多样化的学习样态,分别是:探玩、调查、参观、劳动、实践、制作、创作、欣赏、展示、实验、仪式、阅读、种植和饲养。在这些学习样态中,有的是帮助幼儿建构已有经验,有的是帮助幼儿扩展感性经验,还有的能够促进幼儿获得理性经验。
比如探玩类活动,它是一种在游戏中探索的过程,是一种轻松、自在地获得直接经验的学习样态。在活动《探玩:风吹过来了》中,幼儿可以收集各种各样的物品,如丝巾、风车甚至是一张报纸,在一个有风的日子,站在操场、草地、山坡等任何他想要探索风的地方,去感受、体验风的存在。 再比如制作活动,材料的多样性和方法的开放性让制作活动的结果和经验获得了更多的可能性。如《制作:风向标》,幼儿可以选择不同厚度的纸张来制作风向标,厚度不同重量不同,所制作出来的风向标测量风的结果也会不同。这样开放、自主的制作活动,不仅能带给幼儿在制作过程和方法上的体验,还能让其对于科学活动中条件因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感受。 希望老师们能够用开放的视角看待幼儿多样态学习,用发展的眼光接纳幼儿不同经验的获得,用支持的行为促进幼儿全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 |
||
|
过程确认 |
情况属实 |
||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