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第二节 氧化和燃烧
|
课型
|
新授课
|
授课时间
|
1课时
|
教
学
目
标
|
认知、技能目标:
1.认识“氧化”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2.了解氧化反应及其概念;
3.知道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过程;
4.知道燃烧的条件。
过程、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从实验中获取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知识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感受科学知识的获取的过程,养成不断探索自然的生活态度。
|
教学
重点
|
氧化反应及其概念的建立;
燃烧的条件的归纳和拓展。
|
|
|
教学
难点
|
1. 氧化反应及其概念的建立
2.培养学生根据变量设计验证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
|
|
|
教学
用具
|
多媒体PPT
实验
|
知
识
网
络
|
板书设计
![理科组教研活动一(集体备课) 理科组教研活动一(集体备课)]()
|
教学内容
|
教学预设
|
设计意图
|
导入
|
引入:现场切苹果,对比现象
1.同学们你有见过这种现象吗?你知道为什么吗?与这种现象类似的有吗?----铁生锈和苹果变色
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
生活情境入手
|
问题一
|
你能设计实验证明苹果变色确实是和氧气反应导致吗?
|
简单设计
|
|
思考:结合实验数据,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
不连续文本提取信息和基于证据的科学概念学习
|
分析提升
概念辨析
|
我们把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物质与氧是指氧元素的反应。如H2+CuO=Cu+H2O。
请观察,H2实质是与什么在反应。H2与CuO中的氧反应
|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
学生讨论
概念建立
|
3.讨论
这个反应时物质与氧元素的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那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是不是氧化反应?为什么?
强调:氧化反应实际上是指。物质与氧元素的反应。1可以使化合物中的氧也可以使单质的氧。
|
概念建立
|
归纳引出
下一话题
|
再回顾一下这些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可以归纳出氧气具有氧化性。(氧化性是一种化学物质)
再请同学比较一下以上这些反应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不同点:反应 不同(剧烈程度不同)
|
概念建立
|
问题二
|
分析以下氧化反应的不同点,你能分类吗?
塑料老化、橡胶老化、铜的锈蚀、家中蜡烛的燃烧、煤气的燃烧、打火机、火柴的燃烧。
过度是缓慢氧化还是燃烧,主要看反应的剧烈程度,如果发光、发热则是燃烧。
问题:发光发热是燃烧吗? 不、如电灯的发光。
|
培养学生
辨识能力。
|
问题三
|
过渡:现代的电灯或以前的火。都以人类的文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火在古代和现代都很重要。那么燃烧需要怎样的条件?
1、这个物质是可燃的。你为什么这样猜。如:水就不能燃烧。汽油可以。
你们的猜想是
2、温度是比较高。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点火。如:铁丝、硫都要先点火。
3、要与元素(氧气)接触……….火去完成就自己停止。
|
基于生活经验
建立猜想假设
|
设计实验
得出结论
|
现在我们来验证以上另外两个猜想?
小组合作,设计对照实验,用文字+画图的方式说明
|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
设计实验
得出结论
|
学生设计方案
![理科组教研活动一(集体备课) 理科组教研活动一(集体备课)]()
|
培养独立推理的能力。
|
讨论
引出问题
|
问题:温度要多高才能燃烧。不同的物质燃烧所需的温度都一样吗?
不一样的。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
物质燃烧时温度一定要到达着火点。温度还不到着火点。可燃物不燃烧。
|
建立概念
|
分析讲解
|
上表中那种物质最又可能在空气重不用着火点也能燃烧----白磷。
你为什么这么猜。视频。这种不用点火能自己燃烧的现象叫自燃。
|
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
拓展实验
|
它实质是可燃物缓慢氧化,产生热量累计使温度升高。当温度到达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现在我们用白磷来验证一下。燃烧的条件。(实验)
为什么只有白磷能燃烧、你能解释枯草吗?
|
讲解注意点,培养学生对细节的关注。
|
解释、应用
|
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以下蜡烛熄灭的原因?
![理科组教研活动一(集体备课) 理科组教研活动一(集体备课)]()
|
培养用科学原理解释生活现象
|
结束语
|
氧化和燃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天的生命活动都需离不开氧化和燃烧,今天我们通过实验和讨论理解氧化的概念和燃烧的条件。希望同学们以后要利用学过的知识保护自己和造福于人类。
|
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
教学反思
|
本节课我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苹果变黄、铁生锈引入,并用类比的方法引出S、P、C、Fe等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利用设问: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和举例如H2+CuO=Cu+H2O来说明氧化的概念。又追问:那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是不是氧化反应?强调:氧化反应实际上是指。物质与氧元素的反应。1可以使化合物中的氧也可以使单质的氧。这一块表面看上去有拔高的感觉,但学生很轻松上这个台阶。我觉得脚手架搭的很成功。
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引出是利用再回顾一下这些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可以归纳出氧气具有氧化性。(氧化性是一种化学物质)再请同学比较一下以上这些反应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不同点:反应剧烈程度不同。很流畅的引导到区别缓慢氧化或燃烧?到问题:发光发热是燃烧吗? 再过渡:燃烧需要怎样的条件?这里环环相扣,很流畅。
探究的环节中更注重建立猜想的依据是什么?不是瞎猜。设计实验时大胆让学生设计,从结果看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证据有力充分,而且大大提升了理解的水平。在如问题:温度要多高才能燃烧。不同的物质燃烧所需的温度都一样吗?不一样的。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并有视频来验证一下。突出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
这节课最主要的特点:科学探究思维含量很高,学生参与度、师生互动强,目标达成度较高,学生思维有一定程度提高,也注重对学生科学解释现象、分类和归纳、设计与评价方案、科学表达等能力。
|